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艺,究竟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还是“个人或集团的赚钱工具”?这个问题,是文艺领域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长期斗争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进一步弄清这个问题,最近我们重新学习了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一文,从中得到了极大的启示和深刻的教益。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二大文件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个总任务中,首要的任务是把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继续推向前进,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高涨。这一伟大而光荣的任务摆在全国亿万人民的面前,是值得每一个人回答的问题。怎样实现这一总任务,如何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推向前进,面对这些问题,重温列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对我们认识、领会、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实现党的总任务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正> 十月革命使俄国这个小农的国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布尔什维克党及其领袖列宁在没有前人经验的情况下,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作了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对我们正确认识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分几个时期谈谈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探索中所取得的经验与教训。一、十月革命胜利初期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苏维埃俄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1917年11月8日,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土地法令》。根据这项法令,苏俄实现了全部土地的国有化。在此基础上,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出了要全力按社会主义原则组织农业的号召,宣布“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在农业中要发展比个体经济更有利于节约劳动和产品的集体经济”,并提出了自愿、启发,鼓励和示范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上海机关动态》2006,(4):14-14
市级机关各单位机关党组织、中央在沪单位党组织: 组织收看《党在我心中》学习资料片,及时通报党内生活的大事、要事,及时把市委的重大决策和工作意图让党员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是市委2005年以来形成的一项重要工作制度,是发扬党内民主的重要举措,在市级机关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大家的普遍欢迎和好评。为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特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5.
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管理国家和发展生产、利用资本主义促进社会主义,以及东方国家的社会发展道路有其特殊性,是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领导苏维埃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苏维埃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径进行深入地探讨,并形成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即列宁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理论中的三大主题。  相似文献   

6.
俞良早 《人民论坛》2010,(11):32-33
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管理国家和发展生产、利用资本主义促进社会主义,以及东方国家的社会发展道路有其特殊性,是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领导苏维埃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苏维埃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径进行深入地探讨,并形成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即列宁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理论中的三大主题。  相似文献   

7.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重要理论,散见在他的著作、文章和会议报告中,主要有关于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关于防止'左派'幼稚病的理论、关于加强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的理论。系统研究并掌握列宁关于无产阶级党建的理论内涵,对于我们今天的党建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迅速高涨。革命高潮的到来,使革命的根本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得以凸现。无产阶级革命对待国家的态度问题,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政治实践上都具有极为迫切和特别重大的意义。为了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正确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从1916年下半年起,列宁开始着手系统地研究国  相似文献   

9.
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行全面改革的新时期,我们的认识要适应改革的新形势,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和十三大的主要决议和重要文献,还要学习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及改革、开放、搞活等重大问题上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为改革作出积极的贡献。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的崭新事业。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要经历一个曲  相似文献   

10.
叶同春 《理论月刊》2005,1(6):97-98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这在新闻工作原则、新闻队伍建设、新闻报道内容以及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等方面,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理论。  相似文献   

11.
国内学术界关于列宁哲学党性原则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关于列宁哲学党性原则源流的研究,关于其基本理论的研究,关于如何全面而正确地理解它的研究,关于如何坚持和正确运用它的研究,以及关于它的实际运用的研究五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在纪念《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这部重要哲学著作发表110周年的同时,以期为以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 清末著名进步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龚自珍曾这样评价其挚友魏源的思想建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综一代典,成一家言.当我读完年轻学者宋才发的新著——《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研究》之后,顿觉心同此感,并愿将它推荐给更多的学海知音. 这部著作以宏阔的眼界,全面系统地探讨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精髓,涉及了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设、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苏维埃俄国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苏维埃俄国的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建设等八个方面的问题,相应成为八章,构成全书骨架,并于其中蕴含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13.
在哲学史上,黑格尔第一次提出了"观念是真理,真理是一个过程"的思想.他所讲的观念(真理)的过程是纯粹概念、范畴的矛盾运动过程,在本质上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但这种神秘的外衣下却隐藏着真理辩证法的合理思想.列宁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黑格尔关于"观念是过程"的合理思想进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中质与量的辩证法,概括地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资本论》将事物是质与量的统一的思想引入经济生活领域,把对经济事物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的分析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了对各种经济事物深入而具体的认识。 读过《资本论》的人都知道,马克思考察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所要揭示的一些重要范畴,如使用价值、价值和价值形式、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等等,都体现着质的分析和量的分析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列宁非常重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他看来,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而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和所处的环境又不尽相同,因此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水平就会出现差异.这就决定了不论是党的组织,还是党员个人,错误是在所难免的.问题在于要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长期的实践中,列宁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问题上,为布尔什维克党和世界各国工人阶级政党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机统一,密不可分。一方面,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开启其历史进程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轨道上不断推进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是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逐步开辟、形成、健全和不断拓展、丰富、完善的。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两者之间的逻辑联系和关系,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最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国际上和俄国国内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当时,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已堕落成为社会沙文主义者。他们公开支持帝国主义战争,极力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以庸俗进化论等为理论旗帜,鼓吹资本主义可以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列宁为了更好地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作斗争,澄清诡辩  相似文献   

18.
深化改革开放,在经济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改变过去长期坚持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它直接影响到社会政治生活、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它与共产党的党性原则如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统一起来,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它通过行使审判权,适用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规范处理各类案件,解决社会争端,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统治的正当性。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认为,社会主义的法院一方面负有维护国家政权和限制国家公权行使的政治职能使命;另一方面,还担负着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职能使命。  相似文献   

20.
一、市场经济的内涵、发展阶段及运行方式所谓市场经济 ,就是以市场做为社会资源基础性配置方式的一种社会经济形式 ,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或现代阶段。理解市场经济的内涵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1)市场经济最突出的特征是以市场做为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方式 ,这是市场经济的核心。 (2 )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或者说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现代阶段。这概括地指出了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3)市场经济是一种社会经济形式的判断 ,是对市场经济客观性、以及与社会制度无关的强调。理解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是进一步理清市场经济与商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