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小勇 《世纪桥》2011,(22):47-51
粟裕是我国现代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在解放战争中,他指挥数十万军队,所向披靡,接连取得孟良崮、豫东、济南、淮海等战役的胜利,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因此,毛泽东对粟裕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极为赞赏。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曾四次点将粟裕,委以军事重任。  相似文献   

2.
正粟裕,湖南省湘西会同县人,侗族,1907年出生,1927年入党。参加了南昌起义(时任周恩来警卫班班长)和井冈山革命斗争。由士兵逐步成长为我军高级指挥员。解放战争时期,成为华东野战军的主要指挥员。粟裕先后6次负伤,九死一生,用兵如神,百战百胜,经历极富传奇色彩,淮海战役中更是以少胜多,创造了战争奇迹。毛泽东说:"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毛泽东1961年在接见英国蒙哥马利元帅时曾说:"在我的战友中,有一个最会带兵打仗的人,这个人叫粟裕。"刘伯承元帅曾评价粟裕:"百战  相似文献   

3.
解放战争时期 ,粟裕一直担负战区指挥员的重任。他先后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 ,华中野战军司令员 ,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代政委 ,三野副司令员等重要职务。1946年10月 ,华中、山东野战军统一行动 ,中共中央专门指示 :在陈毅领导下 ,大政方针共同决定 ,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从此他挑起了华东野战军战役指挥的重担。在中央指导下 ,在苏中、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沙土集、豫东、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中 ,他充分发挥了特有的军事指挥才能 ,立下了赫赫战功 ,被誉为常胜将军。粟裕的军事思想、军事指挥具有鲜明特色 ,本文谨对…  相似文献   

4.
正一粟裕大将同夫人楚青谈话,多是谈形势谈工作。楚青曾对他说:"你就不能谈点别的?"粟裕风趣地说:"我们是政治夫妻嘛。"粟裕长子粟戎生自从军以后,尤其是当了军队领导干部后,父子俩谈话从来都离不开军事,粟戎生想:"爸爸同我大概是‘军事父子’吧!"1942年,粟戎生诞生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那时,粟裕担任新四军第1师师长,正率领部队在苏中一带进行频繁的反"扫荡"和艰苦的反"清乡"斗争。粟戎生的幼年是  相似文献   

5.
粟裕堪称我军杰出的军事家、伟大的战略家.和地图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毫无疑问使用的是军事地图. 军用地图和民用地图不一样,它们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军用地图很详细,详细到完全满足军事指挥员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韩继云 《党史博采》2004,(12):41-44
粟裕大将是我军最优秀的军事指挥家之一。他一生指挥战斗无数。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他的军事指挥才华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先后独立指挥和参与指挥了苏中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 战役、渡江战役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卓越功勋。其中,在粟裕的军事指挥生涯中,孟良崮战役(1947年5月13—16日)的制定和实施,是粟裕军事指挥才能的充分发挥和展现,是神来之笔,值得大书特书。 此役,粟裕与陈毅密切配合,处变不惊,临危不乱,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英 雄气概,采取“猛虎掏心”战术,指挥华东野…  相似文献   

7.
正常言道,事不过三。如果是灾祸,躲不过三次。但是,对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张灵甫和黄百韬来说,却是事不过二。借用旧社会过年躲账的一句俗话:"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先说张灵甫张灵甫,陕西西安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1935年,他在胡宗南的第一军第一师任团长时,枪杀了妻子吴海兰。被捕后供称是因怀疑妻子不贞,但后来他对1945年同他结婚的妻子王玉龄说,是因为吴海兰拿了他的东西。多年后,张的部下刘光宇告诉王玉龄,吴拿走的是机密文件。  相似文献   

8.
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依据对形势的判断,做出了外线出击的战略方针。粟裕根据自己对形势的分析,提出在内线大量歼敌的建议。首先,粟裕权衡苏中作战与淮南作战的利弊,提出应在苏中先打一仗再西移的建议。其次,为集中兵力在苏中大量歼敌,粟裕连续三次电请五旅到苏中参战。粟裕的两次建议,使中共中央逐步改变了原定的作战方针,并将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然后转到外线作战的计划,发展成为实行内线的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方针,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从解放战争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段时间,张震曾较长时期在粟裕直接领导下工作。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张震与粟裕朝夕相处,共担重任,结下了深厚友情。新中国成立后的和平年代,尽管屡有政治运动乃至诸如"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他们的战友情历久弥坚,始终不改。战争岁月的珠联璧合  相似文献   

10.
在湖湘人才群体中,最多也是最具特色的,就是军事人才群体。粟裕作为其中的一分子,被誉为"中华战神",他是中共历史上从普通士兵成为大将的传奇人物,对湖湘军事人才群体的崛起有着很大影响,文章从粟裕的性格特征、精神气质、军事地位等三方面进行阐解。  相似文献   

11.
粟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著名将领。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他身经百战,总能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克敌制胜。从他的身上,我们不仅可以重温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的历史画卷,而且可以深剖体验到中国共产党人由弱变强的波澜壮阔的整个历程。在世界战争史上真正的常胜将军并不多见,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也是如此。而粟裕,肯定就是属于这不多见的一个。你看,一场黄桥决战,粟裕以7000对敌3万,彻底打败顽军; 你看,苏中七战七捷,粟裕指挥华野扬威中原; 你看,淮海一战,60万时敌80万,粟裕从谋划到指挥,功不可没! 多少次关键战役,多少次关键决策,多少次关键指挥,其中均可看到粟裕这位常胜将军的心血凝结。将军不易,常胜更不易!正是: 热血当年浴神州,常胜将军美名收。千年铁锁不砸碎,哪来今日共自由!  相似文献   

12.
陈毅元帅和粟裕大将都是在江西这块红土地上参加过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和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的开国将帅.红军主力北上抗日后,陈毅在赣粤边,粟裕在浙南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和粟裕又同在抗日劲旅新四军中浴血奋战.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取他俩的长处(陈毅资格老,粟裕会打仗),把他二人搭配在一起,组成陈粟大军,驰骋华东战场,屡建奇功.  相似文献   

13.
说认真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毛泽东同志的这句名言,早已广为人们熟知。的确,认真实在是太重要了。在战争年代,认真意味着取得更大的胜利,付出更小的牺牲。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孟良崮战役,是在粟裕将军具体指挥下进行的。在战斗结束各部队上报战果时,粟裕发现共歼敌2.5万人,而敌整编74师的编制是3.2万人,相差7千人之多。于是他下令各部队严加搜索,终于在一道山沟里发现了隐蔽待逃的残敌并将其全部歼灭。在这里,粟裕同志的认真是可贵的,但更可贵的是各部队指挥员的认真。他们实事求是,不为争功而夸大自己的战绩,从而为上级指挥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心提供了保证。正是这种可贵的认真精神,使我们在战争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史、战史上,粟裕有着特殊的地位。在解放战争中,粟裕指挥的战役“愈打愈神,愈打愈妙”(陈毅语),创造了十余个军史、战史上的“第一”,人称“常胜将军”。1955年9月,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列于十大将之首,被人们称为共和国第一将。 由于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显赫战功,粟裕在建国后受到党中央的器重。1951年11月,粟裕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  相似文献   

15.
素有“虎将”之称的王必成,与叶飞、陶勇并称粟裕的“三支铁拳”。王必成与国民党名将张灵甫的三次交锋成为华东战场的一个缩影,终以王必成的胜利而告终。一战涟水,痛击张灵甫率领的素有“御林军”之称的国民党军精锐整编第74师,王必成却感叹兵败而不山倒,两虎未擒一狼,姓张的有一套。二战涟水,王必成遇平生最大的挫折,差点被撤职查办;张灵甫取得惨胜,却为以后的覆灭埋下了伏笔。三战孟良崮,王必成终偿宿愿,全歼张灵甫率领的74师,击毙张灵甫。  相似文献   

16.
彭雪枫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的指挥员.在战争实践中他努力学习并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军事理论方面有不少精辟论述和独到见解.他直接指挥和参加了许多重大的战役战斗,成为我军叱咤风云、威震敌胆的战将.他既是出色的军事指挥员,又是优秀的政治委员.其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运用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在人民军队历史上,有这么一位响当当的人物:红军岁月,当面接受过方志敏的革命教育,又很快参加了方志敏的队伍;坚持闽北革命斗争时,一战成名;抗战时期,跟着罗炳辉南征北战,深受罗的器重;指挥桂子山一战,成为新四军第2师著名战例;解放战场,莱芜战役扎口袋,不负粟裕厚望;孟良崮战役克垛庄,让张灵甫陷入绝境;和平年代,毛泽东亲切勉励,邓小平由衷称赞,本职岗位总能建功立业!他,就是有"罗炳辉的拳头"之誉的开国  相似文献   

18.
粟裕让官     
粟裕同志是我军优秀的高级指挥员,杰出的军事家。他以党的利益为重,功成不居,在革命战争年代曾两次让官,显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1945年9月,中共中央和新四军军部任命粟裕和张鼎丞分别为华中军区正、副司令员。接到电报后,粟裕考虑再三,认为张鼎丞同志资格比自己  相似文献   

19.
凡读过《粟裕战争回忆录》的同志,无不为粟裕大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高超指挥艺术和精湛的军事理论所折服。那么,这部体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军事著作是怎样完成的呢?笔者有幸在粟裕晚年担任他的秘书,愿把耳闻目睹的一些片断整理成文,以飨读者。粟裕下决心写战争回忆录,有一个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0.
正粟裕(1907—1984),湖南会同人,侗族,中国现代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革命家。他虽不是元帅,却是从红军长征时期成长起来的少数民族优秀将领,是毛泽东极为倚重的方面军统帅,屡屡被委以征战重任,堪称与蒋介石争天下的"撒手锏",被誉为"当代白起"。据杨尚昆回忆,在七战七捷之后,毛泽东就称赞粟裕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对一些重要战役,"毛主席常说,发电报征求一下粟裕的意见"。粟裕之所以在军事生涯中取得骄人的战绩,为建立新中国立下赫赫战功,是因为他善于从军事斗争实践尤其是从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失败中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