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2月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扦班典礼上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2.
微信、微博、微视频等网络新媒体平台强大的传播功能和广泛的受众群体,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和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历史虚无主义披着"重新认识历史、还原历史真相、支持言论自由"的虚假外衣,借助网络传播进行全方位渗透,挑战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削弱民族自信心与政治归属感,危及网络生态安全,具有严重的危害性.为此,相关部门应发挥社会主...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党政部门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方面还存在着"三缺乏"的问题,为此,应树立"占领网络舆论制高点"执政理念,正确处理堵与疏的关系,理顺互联网管理体制,完善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已进入网络舆情危机的高发期,目前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大致可分为五大类型。高校要提高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能力,应遵循实事求是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和法治原则。高校还应建立应对舆情危机的机制,包括新闻发言人制度、舆情危机预警机制和舆情危机应急处理机制,此外在具体策略上,应该及时主动、适当示弱、因势利导,化危机为机遇。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网络舆情事件频发,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时却常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网络舆情预警能力不足;信息发布不及时,疏导不到位;高素质专业人才稀缺;网络监管不严,运营商不作为。因此,为了使政府能够有效应对网络舆情,掌握网络舆情引导主动权,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舆论支撑,笔者就当前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解决策略。一、加快完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网络舆情预警是指从危机事件的征兆出现到危  相似文献   

6.
新疆网络舆情传播除了具有网络舆情的隐匿性、快速性、开放性等特点外,还具有新疆作为典型民族地区的民族性特征。深入分析新疆网络舆情的民族特征,是新疆网络舆情研究切入的一个新的视角,要从网络舆情主体的多民族性、网络舆情事件的民族性、网络传播介质的民族性和网络舆情的跨界民族性特征,正视民族因素对新疆网络舆情的影响,采取措施消解网络舆情危机。  相似文献   

7.
当前,网络舆情传播速度之快、波及面之广、影响力之大,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有些本来只是一般性事件,一经手机、互联网络这些新媒体的传播,最后迅速演变升级成为群体性突发事件,给我们各级、各地政府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管理与服务带来很大的挑战。而对于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而言,现在的一切作为,无论是公是私,都有可能被放在网络上用"放大镜"来观察,从而走到社会公众的聚集灯下。如何理性看待网络舆情,如何正确引导和应对网络舆情,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各级党政部门必须重视和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在自媒体时代,运用大数据社会网络等分析网络舆情传播机制是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必然。文章首先概述了目前高校网络舆情研究进展情况;接着基于大数据社会网络下的分析,通过定量的方法研究了高校网络舆情传播机制;最后,在基于舆情传播机制的基础上对高校网络舆情应对提供一些引导管理策略。文章从"技术+管理"的新视角对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的机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引导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我国高校网络舆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疆网络舆情传播除了具有网络舆情的隐匿性、快速性、开放性等特点外,还具有新疆作为典型民族地区的民族性特征。深入分析新疆网络舆情的民族特征,是新疆网络舆情研究切入的一个新的视角,要从网络舆情主体的多民族性、网络舆情事件的民族性、网络传播介质的民族性和网络舆情的跨界民族性特征,正视民族因素对新疆网络舆情的影响,采取措施消解网络舆情危机。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舆情逐渐成为社情民意最主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大数据时代爆炸性增长的数据信息使网络舆情更加复杂化,网民失范和失序的在线行为导致极端言论和负面情绪大量汇集于网络空间,不断放大了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矛盾与利益分化现象。政府网络舆情治理面临着新的形势、要求与挑战。目前,政府网络舆情治理实践中依然存在应对被动与回应滞后的困境、内部协同与外部诉求的治理难题、发声自由化与传媒市场化的价值冲击,因此迫切需要探寻可行的应对策略为政府网络舆情治理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型传播方式迅猛发展,"互联网+"背景下各类数据海量涌现与大数据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舆情事件的频发多发,网上网下的交相互动,政府的施政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政府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有效引导,对虚拟社会的治理也成为了政府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朱文川 《江淮》2012,(4):42-43
教学目的: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舆论在社会舆论格局中日渐形成主导地位。如何妥善应对网络舆情,成为各级党组织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什么是网络舆情?各级党组织如何建立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我们请朱文川同志为我们讲一课。  相似文献   

13.
陈新宇 《理论建设》2022,(5):94-104
近年来,“西方中心论”在网络空间以更具迷惑的出场形象、更为隐蔽的传播形式、更加虚伪的内容输送、更加扭曲的价值理念,暗中耦合各种不良社会思潮侵染人们的精神世界,为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不断造势“。西方中心论”在网络空间的传播机理具体表现为经由信息场域建构实现价值侵染、利用网络传播秩序产生共性传染、借助智能技术赋能结成信息茧房、通过网络舆情发酵完成肆虐传播,以达到抢夺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削弱主流文化的引导地位、弱化民族自尊自信的险恶目的。为此,应通过完善相关网络治理体系、建构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等措施予以主动回击。  相似文献   

14.
舆情是民众关于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政治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随着互联网跨越式发展,新媒体飞速崛起,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传媒聚光灯”和“大众麦克风”时代,舆情特别是网络舆情的形成、发展、传播变得非常迅速,影响力巨大。由此,各级政府对新舆情的判断和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正新形势下的舆情应对关乎社会稳定和党和政府形象,是检验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提高突发事件的舆情应对能力和水平,应当成为党政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思想意识日趋多元化,社会利益矛盾突出的社会转型期,公共卫生事件、安全事故、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这些突发事件具有很强的新闻性,同时也具有相当的敏感性。随着自媒体的迅猛发展和新技术的普及应用,信息传播和舆论生成的渠道之多、速度之快前所未有,舆情态势日趋严峻。  相似文献   

16.
邹徐文 《党建》2010,(10):52-52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舆论的传播方式。积极探索网络时代舆情发展的新特点、新规律,努力提高网络时代的舆情应对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网络新闻的快速发展,网络舆论在社会舆论形成和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舆论总是显得特别热闹。"网络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日益加大,网民将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暴露’在网上,各种社会力量‘汇聚’到网上,形成民间舆论的集散地。  相似文献   

18.
7月13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在京发布我国首部舆情蓝皮书——《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1)》。蓝皮书指出,新媒体正日益成为众多舆情热点的首发媒体,但传统媒体在公众心目中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仍然高于网络媒体。  相似文献   

19.
20.
陈文华 《学习月刊》2013,(17):39-40
2006年3月.一种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的微博模式一出现.随即风靡全球。随着这种新型模式于2009年8月份由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后.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这种可现场记录的模式.打通了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的界限.成为新型社交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