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第五次反"围剿"广昌战役失败之后,中共中央作出战略转移的决定。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主力红一、三、五、八、九军团及机关直属队共8.6万余人,从瑞金、兴国、宁都地区向集结地开进,由于都河出发,由此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10月21日起,中央红军各军团开始突围,25日从江西信丰县的王母渡、新田渡过桃江,11月8日从湖南汝城以南的天马山至广东省的城口之间继续西进,15日从湖南的良田至宜章之间进入湘南,先后突破敌军三道封锁线,于11月25日打响长  相似文献   

2.
~~中央红军的长征@林木  相似文献   

3.
4.
刘宁 《求是》2022,(1):54-59
1934年,在广西桂北一带发生的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在这场气壮山河、惊天动地的战役中,数万红军将士奋不顾身、前仆后继,视死如归、浴血奋战,以损失过半的沉重代价,掩护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为红军保存了骨干力量和珍贵火种,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而又极其悲壮的一笔。  相似文献   

5.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史上最惨重的一场生死决战,惨败的主要原因:客观上是敌我力量的悬殊,主观上是左倾中央领导人政治上的错误领导。其历史意义是促成了红军的历史转折和战略转兵,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准备了条件,铸造了红军战胜一切困难的伟大精神。同时具有激发坚定理想信念、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加强大团结和廉政建设等现代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从1934年10月10日到1935年10月19日,在毛泽东、周恩来等精心运筹下,中央红军在清除内部错误路线的同时,成功粉碎外部围追堵截,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把中国革命重新引向胜利的道路。在总结长征历程时,毛泽东曾自豪地说过:"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相似文献   

7.
正1934年10月17日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等原因,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主力开始进行战略转移即长征。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第一、三、五、八、九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8.6万余人,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向西突围,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11月中旬至翌年11月中旬,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六军团也相继撤出鄂豫皖、川陕、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10月下旬至12月初中央红军  相似文献   

8.
<正>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央红军在广西桂北湘江地区与国民党军展开了一场生死存亡的战役,史称湘江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经过一番苦战,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9.
一、宁化与中央苏区的发展闽西和赣南,这是毛泽东、朱德开辟井冈山道路之后,辗转来此创建中央苏区时所打造的最初两块根据地。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多次穿插于闽西赣南之间转战。第二次入闽作战达8个月,在闽西南片各县建立了红色政权,扩大和初步巩固了闽西苏区;同时,经过古田会议,解决了党内的纷争,统一了思想认识,明  相似文献   

10.
孙国林 《湘潮》2010,(7):12-15
<正>耿飚1934年10月参加长征,担任前卫团团长和师参谋长,机智勇敢地为红军长征开辟通道,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带病踏上长征路  相似文献   

11.
一、宁化与中央苏区的发展   闽西和赣南,这是毛泽东、朱德开辟井冈山道路之后,辗转来此创建中央苏区时所打造的最初两块根据地.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多次穿插于闽西赣南之间转战.第二次入闽作战达8个月,在闽西南片各县建立了红色政权,扩大和初步巩固了闽西苏区;同时,经过古田会议,解决了党内的纷争,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和发展了建党建军纲领.……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70周年,宁化人民为中央苏区的发展和中央红军的长征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几年,践行"走走党史",中央红军的长征路"走"过了,中央苏区的其他地方包括闽西南片的6个县也"走"过了.这次应邀参加宁化纪念长征的活动,同时也对包括宁化在内的原属中央苏区闽西北片的几个县作点党史调研.我对宁化党史的了解很有限,对中央红军的长征与宁化这个问题也没什么研究.这里,就接触到的材料讲三点想法.  相似文献   

13.
《湘潮》2016,(6)
正四川,历来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红军长征经过的省份当中,历时最久、里程最长、活动范围最广、召开的会议和进行的战役最多的省份。四川人民为中央红军长征提供了大量的新鲜血液,可以说是中央红军长征的"输血机"。据不完全统计,长征中四川有4.5万余人参加红军,居各省前列。数以万计的四川儿女与红军将士一道,支援长征、保护红军、救治和掩护失散的战士,用鲜血和生命为红军长征的  相似文献   

14.
由于王明“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为保证中央机关和中央主力红军胜利地突破敌人封锁线,中革军委命令红二十四师留守苏区担任东线阻击任务,钳制敌军,掩护中央红军突围,并明确指令十月份以前汀州不能丢!一九三四年十月初的一个傍晚,项英同志(中央政府副主席、工农检察委员会主席)和董必武同志(党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从中革军委回来,商定派我立即前往福建,协助省、县苏维埃支援东线“河田阻击战”。当时我是中华苏维埃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巡视员。开始董老不让我去,因为工作走不开。项英同志强调说:“赖荣光同志原是福建兆征县工农检察  相似文献   

15.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第一场重大战役。广大红军将士与国民党军殊死苦战,抢渡湘江,冲破了敌人的封锁,保存了革命的火种。在这场战役中,红军将士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使“人民情怀”成为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密码。深入理解、把握和坚守湘江战役中长征精神的“人民情怀”,对于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央苏区的红军主力长征后,除留下项英、陈毅成立中共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留下独立24师等1.6万多名红军将士坚持游击战争外,苏区的江西、粤赣、赣南、闽赣、福建等省及其所辖的数十个县,动员和组织了数万名党政机关干部和游击队员,开展了波澜壮阔的群众性游击战争,前后历时8个多月,尽管后来都失败了,但其历史功绩不能抹煞,不该淡忘。 红军主力长征前后中央和中央分局对群众游击战争的布置和要求 1934年9月13日,红军主力长征出发前的1个月,中革军委发布“司字第44号” 《命令》,对苏区群众游击战争的组织领导作出布置。《命令》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原因是复杂的,主要是:国民党战略战术思想的变化;根据地存在着严重的经济财政危机和军事政治危机;日本帝国主义日益加紧的侵华.所有这些情形,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央红军战略的调整,并综合作用、最终导致中央红军的长征.中央红军长征既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也有主观方面的因素,是国内外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1937年8月中国守军在居庸关附近进行的南口战役,迄今已过去了70年。70年,是一段并不短暂的岁月,然而这次英勇悲壮的战役,在14年抗战史上,仍闪耀着无比光辉,它  相似文献   

19.
正中央红军从撤离苏区到通过敌之第四道封锁线,不过才走出二万五千里征程的约十分之一,就已损失过半。特别是过敌之第四道封锁线之战,血染湘江,是红军长征史上最为被动惨烈的一幕,也是红军战争指导史上最为拙劣的一例,教训深刻,值得深入研究,深层揭示。迄今的相关史著对这里的原因有过定论,既说是由于控制中央红军指挥全权的博古、李德实行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造成的,又说是他们的"大搬家"错误思想指导造成的。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可是,不论是词义上还是现实中,逃跑与搬家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  相似文献   

20.
长征途中,党中央极其重视情报工作。中央红军依赖其情报机构和技术人员不断破译国民党军密码,获取了大量的极其准确的军事情报,为党中央及时作出正确决策,正确地判断敌情、指挥作战、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