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潮》2016,(3)
正12月10日,是2015年深冬难得的一个晴天。在浏阳永安镇捞刀河畔的一个农舍前,朱洪斌老人正在太阳下用一个放大镜看报纸。老人背后大门门楣正中是一个红色的"寿"字,再上面有两块牌匾,一块是"抗战老兵之家",一块是"抗战老兵民族脊梁"。这3件饰物标明着老人的身份,高龄94岁,一个抗战老兵,而且是一个参加过天安门受阅的抗战老兵。  相似文献   

2.
《湘潮》2016,(7)
正大山连着大山,深沟接着深沟,去年"九三"天安门受阅抗战老兵舒易高的家实在太偏僻了。这里是新晃侗族自治县扶罗镇拱夫村,西南边与贵州省玉屏县交界,虽是云贵高原边缘,却在大山深处。当年,舒易高从这里走上抗日战场实属不易;2015年,他又从这里走向天安门受阅实在有幸。  相似文献   

3.
《湘潮》2016,(10)
正在湘潭市雨湖区姜畲镇建中村,记者见到了2015年9月3日天安门前受阅的抗战老兵卢庆炎。卢庆炎,虽然没有直接拿枪与日军在战场上血肉相拼,却是抗日战争史上一件重大事件——衡阳保卫战的见证者,而且衡阳守军的"最后一电"就是经他的手发出的。衡阳城沦陷后,他也被日军关进了俘虏营。正是凭着坚定的信念,他和战友冒着危险逃出,重新回到中国军队里。  相似文献   

4.
《湘潮》2016,(11)
正与其他"九三"受阅抗战老兵不同,姜立诚的抗战经历特点是"服务性"和"全盘性"。说服务性,是因为这位1938年投身军营的老战士,大部分时间在第九战区司令部工作,并没有扛枪与日军拼搏,而是以后勤、文字工作为抗战服务;说全盘性,是因为他在司令部工作,对于潇湘大地的抗日情况掌握得八九不离十。他对湖南大地上7年多的战事说得脉络清晰,简繁得当,可称得上是那7年的"档案袋"。  相似文献   

5.
《湘潮》2016,(9)
正91岁的"九三阅兵"受阅老兵滕周权,虽然已白发苍苍,但眼不花、耳不聋。说起抗战,老人话语间满是精气神。他自豪地说:"我是远征军的坦克兵。"滕周权的家在张家界慈利县江垭镇三双村。当年,滕周权从这里走出去,因为这个世界太不安宁——日寇的侵略使这个山沟无法放下一张书桌;他回到这里,因为日寇投降了,一切回归安宁。  相似文献   

6.
《湘潮》2016,(12)
正如果问"九三"抗战受阅老兵向本金(本名向本全,因为户口登记时误为向本金,以后也就将错就错了),哪一次战事印象最深刻,他会脱口而出:"岩口铺!"重访旧战场2015年5月24日上午,年近九旬的向本金又一次来到邵阳县岩口铺那座山上。这里是1945年中国军队对日军"最后一战"——湘西会战的主战  相似文献   

7.
《湘潮》2016,(1)
正在湖南省岳阳市东茅岭街道得胜门村一个普通的农舍里,住着93岁的天安门受阅抗战老兵文正国。老人1.6米左右的个子,虽然单瘦,但耳聪目明背不驼,声音洪亮,岁月沧桑虽然让老人垂暮,可军人气质犹存。不过,现在这里只能算文正国的"老家",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给了老人帮助,自2015年9月18日起,他住进了岳阳市最好的养老院——岳阳国泰阳光颐养院。不过,老人还是会偶尔回来"暂住几天"。笔者到访的时候,老人正在老家暂住。  相似文献   

8.
正汇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牢固树立"以讲促学、以军治局"理念,掀起干部职工人人"上讲堂",增强"苦练内功",织牢"领域知识网",统筹推进汇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多元化服务中心"建设,助推"两项活动",创新"老兵帮老兵、老兵扶老兵、老兵带老兵"的汇川新模式,狠抓"军"的工作落地落实。创新思想政治引领,筑牢政治堡垒。汇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党组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相似文献   

9.
<正>第一次以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为主题举行阅兵,体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一道维护和平的坚定立场。第一次邀请外国军队代表参加分列式,体现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国际性。第一次组织抗战老兵包括国民党老兵参阅,体现全民族抗战的特色。第一次编组英模部队方队受阅,体现中国共  相似文献   

10.
<正>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统一制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将于9月30日之前发放到抗战老兵手中。近年来,许多组织与个人发起"寻找老兵"活动,在全省范围内寻访抗战老兵,用各种形式记录历史、表达敬意。在此,本刊与读者分享一位志愿者的寻访经历和感悟。  相似文献   

11.
正一位洋面孔,身穿印有"镰刀与锤头"的T恤,头戴写着"抗战老兵"的帽子,脸上总是洋溢着阳光般的笑容,因为崇拜毛主席,喜欢中国,喜欢中国文化,不远万里来到举目无亲的中国,在担任外教的同时,他还做了许多好事,被人们誉为"洋雷锋"。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他"潇湘友谊奖"。这个外国人就是湖南文理学院的外籍教师——詹姆斯·艾瑞·艾金顿(James Elroy Edginton)。今年3月,记者专程来到湖南常德,采访了詹姆斯和他的中国妻子李锡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军人     
<正>这是一位看上去80多岁的老人。他穿普通毛领衣服,戴普通帽子,脸上皱纹丛生,却又显得欣欣向荣。他嘴角微微翘起,嘴里只能看见一颗牙齿。他右手抬起,以一个军礼的姿势,定格。他的这个形象,伫立在本期《红岩春秋》内文的"老兵方队·遵义"首页上。写本文时,我不知道这名老兵的名字,以及更详细的资料。我与编辑商量,一定要把他的名字,写在上面。  相似文献   

13.
储青 《江淮》2012,(7):43-44
他是一名雪域高原上的老兵,退伍后带头创立公益组织,当起了留守儿童的"爱心父亲"、孤寡老人的"爱心儿子",先后被授予"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安徽十大新闻人物"、"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称号。从铁骨铮铮的硬汉军人,到情暖乡邻的敬老院院长和留守儿童中心主任,支撑他的,是一名共产党员对信仰的坚守。  相似文献   

14.
4月底的一天,编辑部突然接到一位"中国老兵"的电话。他说:"最近为家乡革命前辈写了篇纪念文章,希望能在贵刊发表。"这位老兵就是89岁高龄的著名作家徐怀中。他16岁离开家乡参军入伍,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跟随刘邓大军转战太行山、挺进大别山;他的《西线轶事》,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领军的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曾培养出一大批至今仍享誉文坛的优秀军旅作家。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徐怀中的纪念文章,是对家乡的思念回望,是对英雄的崇尚敬仰。  相似文献   

15.
正相比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2019年出任海信集团总裁的贾少谦是多少有些陌生的"新面孔"。但实际上,他已经在海信工作了24年,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兵"。作为海信集团领导班子中最年轻的一位,贾少谦在传承海信优质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同时,也在给海信注入属于自己的特质。在一次内部会上,他直言,凭借海信的技术和产品,我们讨论的不应该是"5年实现3000亿",而早应达到3000亿元规模,  相似文献   

16.
视野     
<正>两位远征军老兵70年后再"聚"95岁的新疆巴州博湖县牛维刚老人郑重地对着手机屏幕敬了一个军礼,手机视频通话的另外一端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老兵赵振英。赵振英和牛维刚同为中国远征军战士,曾在同一个团内抗击日寇。近70年未见,两位老兵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于3月初通过手机视频再次"相聚"。(据《北京青年报》)  相似文献   

17.
张鹏  张宾静 《党建》2020,(4):41-42
在武汉火神山医院,有这样一位"老兵":2003年,他成功报告全国首个非典病例,成功救治第一例非典患者,荣立一等功,被表彰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他受邀到北京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盛典,作为英模代表登上"众志成城"花车,光荣接受习近平主席的检阅;2020年2月2日,他再次出征、驰援武汉,成为火神山医院年龄最大的战"疫"老兵,并火线荣立二等功。他,就是南部战区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兼主任医师黄文杰,现为武汉火神山医院感染五科一病区主任,目前仍奋战在任务最艰巨的抗疫第一线。  相似文献   

18.
1999年10月1日,一场世纪大阅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的受阅方阵缓缓驶过天安门,在前方的指挥车里,一位军官举起右手行着庄严的军礼,他叫杨业功——此次大阅兵第二炮兵受阅方队的大队长。杨业功,湖北应城人,1945年2月出生,1963年8月入伍,1966年2月入党,生前系原第二炮兵副参谋长。2004年7月,因积劳成疾病逝。  相似文献   

19.
江胜信 《党建》2010,(8):17-18
有一位老兵,还在"前线"。他就是阎肃,今年整整80岁。自称"80后"。中老年人知道他,是因为由他撰稿的歌剧《江姐》以及主题歌《红梅赞》。半个世纪以来,该剧5次复排,演出500多场,创造了中国歌剧史的奇迹。  相似文献   

20.
我曾背着上百坛老兵的骨灰回到他们的老家,这是我在人生旅途上最得意的事,也让我的人生有机会发一点光,照亮那些需要光的地方。20多年时间里,他先后护送百余名同乡老兵的骨灰回大陆安葬,让他们终圆"回家"梦。20多年的坚持,让他成为"感动中国"2012年十大人物。"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相会。相煎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乡甜。少小离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