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主要纪念设施有湘江战役大型烈士群雕、突破湘江纪念碑、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湘江战役烈士英名廊、清石园等。1934年11月,进行战略转移的中央红军进抵湘桂边境,蒋介石集中30万兵力,在湘江布下第四道封锁线,欲将中央红军全歼。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20日上午来到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瞻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和阵亡烈士公墓,向西路军革命先烈敬献花篮,并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长征,中国革命史上艰苦卓绝的奋斗史诗,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生离死别的故事。在福建古田,总书记讲到血战湘江,"长征出发时,红军队伍中有两万多闽西儿女。担任中央红军总后卫的红34师,6000多人主要是闽西子弟,湘江一战几乎全师牺牲"。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总  相似文献   

3.
高耸的湘江战役纪念碑,永远闪烁着一个光辉的名字——红三十四师。红三十四师是福建子弟兵,宁化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一、湘江战役的历史意义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之战,是决定长征前途的命运之战。湘江战役很惨烈,但它的历史意义非常巨大。择其最重要者,有三点:第一,湘江战役充分暴露了错误路线的错误决策给红军带来的严重恶果,为中央错误领导的垮台敲响了丧钟。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八万六七千人,到达湘江过第四道封锁线的实际兵力还约有6.5万人。经过湘江一战,红军折损3万多人。这是人民军队创建以来受创最重、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红  相似文献   

5.
正导语: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后最艰苦的一仗,英勇无畏的红军将士最终突破了敌人设防最严密的一道封锁线,取得了胜利。湘江一战虽胜,但中央红军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其中掩护主力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红三军团第十八团被敌人阻断,官兵大部分阵亡。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韩伟中将是湘江血战的亲历者,也是幸存者,当年他担任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第一零零团团长。  相似文献   

6.
《湘潮》2016,(12)
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从江西于都出发,循着当年中央红军的足迹,我们经过广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甘肃等省区,踏寻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馆、湘江战役纪  相似文献   

7.
正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指挥,中央红军完全丧失了在根据地内粉碎国民党军队第五次"围剿"的可能,被迫撤离中央苏区,进行战略大转移。中央红军及中央机关共8万多人,先后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于都等地出发,向西突围,开始了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福建是万里长征的起点,中央红军长征的重要出发地,也是红军长征胜利的战略基地。在这场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伟大壮举中,福建人民和福建子弟兵以其无  相似文献   

8.
正历史瞬间之一:湘江之战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人的国民党军队,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1934年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界首防线,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然而,掩护主力的红5军团34师、红3军团18团被敌人阻  相似文献   

9.
湘江一战,中央红军遭到前所未有的损失,兵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余人。这时,国民党“剿共”总指挥部已经判断出中央红军下一步将沿湘桂边境北上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  相似文献   

10.
《湘潮》2017,(1)
正四十万敌堵又追,六千铁壁显神威:英雄师长断肠去,九天潇雨都是泪。中央红军长征突破了敌人的4道封锁线后,红军8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险遭覆灭。这3万余人之所以能够保存,离不开英雄师长陈树湘和他率领的红三十四师的后卫决死掩护。中央红军长征一开始,红五军团就是担任全军后卫,红三十四师更是后卫的后卫。  相似文献   

11.
正1992年4月8日,开国中将韩伟走完了他的人生旅途。遵照其临终遗嘱,同年8月,他的儿子韩京京专程将他的骨灰从北京送到福建省闽西革命公墓安放。这位湖北籍的中将为何选择魂归闽西?这还得从"湘江血战"说起。湘江血战,是指中央红军长征途经广西兴安县、全州县之间渡湘江时同30万国民党军队展开的浴血战斗。1934年11月27日,中央红军  相似文献   

12.
《湘潮》2020,(8)
正湘江战役时,红三十四师担负后卫任务,在成功掩护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后,该师被敌截断、包围、打散,6000名闽西子弟血染战场,师长陈树湘重伤不幸被捕,宁死不降,断肠明志。今天,让我们走近红三十四师,走近陈树湘,去体会红三十四师全体将士的英雄壮举,去感受陈树湘对党的绝对忠诚,去看一看陈树湘等革命先烈战斗过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刘强伦 《湘潮》2006,(10):18-20
湘桂边界,湘江源区,古朴幽静,山奇水碧,风光旖旎。但在1934年11月,这片宁静的土地上却发生了红军长征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湘江战役。当时,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将中共中央机关和数万中央红军包围在湘南和湘桂边境地区,在博古、李德的错误领导下,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冒险西渡湘江。在此生死存亡之际,彭德怀不畏艰险,不计个人安危,在湘江战役中承担起了最紧迫、最困难的任务,为中国革命度过这一最危急的时刻做出了重大贡献。建议放弃硬闯第四道封锁线1934年10月16日,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的第一天。傍晚时分,彭德怀在检查完部队准备工作后,突然拉着…  相似文献   

14.
唐正芒  冯玲 《湘潮》2016,(4):182-187
长征,是一部带有传奇色彩的英雄史诗,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分别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出发,开始了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的四路红军主力中,随中央红军长征的女战士共32人,红二方面军的女战士约20余人,红四方面军女战士约2500人[1],红二十五军的女战士7人。其中,在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的两支队伍中,曾闪烁着20余位杰出湘女的身影。她们是:  相似文献   

15.
黄开湘的名字,大家或许有些陌生,但说起中央红军长征中红四团团长王开湘,人们一定并不陌生。其实,他们是一个人。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二师四团(简称红四团)是中央红军长征中的先锋团,这支具有光荣历史的英雄部队在长征途中战功显赫,涌现了突破乌江天险、飞夺泸定桥、奇袭腊子口等英雄群  相似文献   

16.
《湘潮》2016,(2)
正湘江默默地流淌,流向远方,岸上的灌木密集葱郁。原本波澜不惊的江流里,几十条小船散乱而随意地停泊着,水田里一些居民漫不经心地耕作……在湘江战役纪念馆的前厅,一幅油画展现了兴安县界首镇1934年前的景象。这里,因80年前发生了一场惨烈战斗而闻名于世。"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1934年,中央红军在这里打响了长征以来的第一大战役——湘江战役。中央红军一、三、五、八、九军团和中央第一、第二野战纵队8.6万人  相似文献   

17.
正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的问题,早在1951年版的《毛泽东选集》注释就清楚说明是"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南部的瑞金、于都等地出发,开始战略性的大转移"。可是,近些年在报纸杂志上不提福建长汀、宁化,而只说江西的瑞金、于都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显然,这是不够全面客观的,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所以,在这里将中央红军第九军团从福建长汀出发长征始末作一简要论述。一、中央红军第九军团于何时在何地成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21,(4):35-35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按照原定计划,准备转移到湖南西部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后,数万红军将士把英魂永远留在了湍急冰冷的湘江。仗要怎么打,路往何方走?渡过湘江之后,中央红军内部一直存在争论。1934年12月中下旬,短短半个月,接连召开三次会议。从老山界到黎平,从黎平到猴场,军事指挥问题是争论焦点。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9月28日,《福建英烈传略》(三卷本)出版座谈会暨"丹心颂——福建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第二个烈士纪念日有奖知识竞答"活动抽奖仪式在福建教育出版社大梦书屋举行。福建省委原副书记何少川,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福建教育出版社、东南网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出席活动。何少川在讲话中指出,福建是党史资源大省,也是烈士数量众多的一个省份。仅在民主革命时期,福建就涌现出6万多名有据可查的烈士。在长征途中惨烈的湘江之战,6千多名将士牺牲,其中绝大部分是福建子弟。  相似文献   

20.
湘江战役被认为是红军长征史上最惨烈、最悲壮、最关键的一战.由于博古、李德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在湘江战役期间陷入蒋介石在桂北兴安、全州、灌阳设置的包围圈.在这生死存亡之际,红军指战员发挥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强有力的作用,激励红军战斗精神、宣传动员群众、团结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力量,从而为中央红军突破湘江提供了思想政治保障,使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