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竹子在西南少数民族生活中的地位彭建群苗族人抬嫁妆的滑杆是用竹子制成的。竹子广泛地分布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竹子同那里人民的生产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竹文化。桥与竹制工具云南省西南部的丽江上有一座竹桥,长达千米,高出水面6—7米,全...  相似文献   

2.
《小康》2016,(9)
正在秘鲁",中国餐厅"叫作"Chifa",源自粤语"吃饭"发音;去菜市场买姜,若说出粤语中"姜"的发音,同样能让商家明白……中国和秘鲁,两个世界上独具特色的文明古国,虽然相隔遥远,但文化的交流却从未因距离而隔断"神鹰,安第斯山的王者,把我带回我亲爱的土地,我的家乡安第斯山,我要和我思念的印加兄弟们生活在一起。在库斯科广场上等我,让我们一起在马丘比丘和怀纳比丘上空翱翔。"享誉世界的秘鲁民歌《老鹰之歌》以其悠远神秘  相似文献   

3.
"天下竹子数不清,井冈山竹子头一名"——这是作家袁鹰在他那篇著名散文《井冈翠竹》中对井冈山竹子的评价。为什么井冈山的竹子会在数不清的茫茫竹海当中排在头一名?那是因为它"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在它的身上体现了伟大的的井冈山精神!  相似文献   

4.
正有一次,一位外国朋友在欣赏中国书画艺术时问我,中国的艺术家为什么这样偏爱竹子?我回答说,竹子是生长在中国人血液里的一种植物。她先是一愣,尔后似懂非懂地点着头。我想她肯定无法领会这句话的全部内涵,但我却对此深信不疑。说竹子生长在我们的血液里,是因为我们对竹子的情感是与生俱来的,如同血液中的基因信息,自然而然地存在于我们一代一代人的身体里,不需要  相似文献   

5.
<正>人人都说蜀道难行,其实滇道还要艰难几倍。不到云南,不知道中国旅行之难,而不到"迤南",就不知道云南旅行之难。江岸送别在从石屏去西双版纳的山道上,望着20多人30头骡马,在8个扛枪的卫兵保护下蜿蜒前行,队伍里清华农业研究所23岁的姚荷生,难掩兴奋之色。他感觉到新奇和有趣,因为所要去的地方,在他(们)想象中是这个样子:"(那里)是出名的瘴疠区域,那里有杀人祭神的野人,美女如花的白夷……"  相似文献   

6.
百年·人物     
《小康》2021,(12)
正焦裕禄"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人们都说,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就拐在了兰考。但大自然并未眷顾这个豫东小县,内涝、风沙、盐碱这"三害",曾经让兰考人饱受饥荒贫穷之苦。1962年冬天,焦裕禄来到兰考就任县委书记。"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那里。"这是焦裕禄入党时许下的承诺。排内涝、战风沙、治盐碱,  相似文献   

7.
正言恭达说,我的中国梦是期待着全民能在当下文化春天的"书法热"中赢得千年以来中华民族生活方式的传承;让慈善文化成为全民的生活理念—在爱中行走!作家苏叔阳说,言恭达的书作,常常"以我书,写我思",不把书法当作古人之书的抄书匠,所以,他常写他的诗作。这是他的书法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时代之作,"为人生而艺术"的生动体现。言恭达,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家。他5岁随父习  相似文献   

8.
《台声》2020,(5)
正国外网友在网上提问"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热爱吃竹子?"把竹笋与大熊猫爱吃的竹子划等号,也是美丽的误会。中国人自古就爱笋,从台湾到北京,不过一湾浅浅的海峡。乡愁啊,也是一把春天的鲜笋。——编者背井离乡到北京工作已经3年了。相比干燥的气候,我比较难适应的是北方的吃食。虽说各地菜系汇聚于此,偏偏在我吃来都一个味:油、咸。  相似文献   

9.
<正>大家好!最近,我周围的同学常常瞧着我说:"哟,今天怎么笑得这么灿烂呀?"甚至有人说我怎么总像中了彩票似的。我没中彩票,不过,对于我这个"中国迷"来说,最近的确会有一件喜事,那就是我们将迎来日中建交40周年的纪念日!在这里,我可以毫无顾忌地告诉大家,结衣爱中国胜过老鼠爱大米、熊猫爱竹子!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迷"!  相似文献   

10.
退休后是我旅游生活的开始,为了开阔眼界就到世界各地游览。一开始大多到发达国家游览,看看那里人们的生活如何?我喜欢孩子,也想看看孩子们生活得怎样?当然那些国家大多数的孩子是快乐的,生活得无忧无虑。即便是去年我到尼泊尔旅游,那里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也曾发生过宫廷政变,但是,国家没有受到战争的损害,那里的人民信奉释迦牟尼的话:“凡事快乐就好。”所以在那里,无论是首都还是乡村,看到的儿童都是快乐的,尤其是他们那具有民族特点的大眼睛,晶莹透亮就是一扇心灵之窗,可以直窥那快乐的心灵。  相似文献   

11.
我们讨论的大题目是"西方公正观与当代中国",我觉得不加"西方"二字,似乎我们是在贩卖西方的"普世价值",可能会把问题就单纯的意识形态之争,而难以展开学理上的讨论.今日之中国,似乎又回到了"五四"前后,"中西"、"古今"问题二元对立的尖锐格局,迫使学者在此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12.
"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作为精神之巅的理想信念,源于具有超越性的人的生命活动,植根于人的生命活动构成的生活。理想信念教育必须融入人民群众的实践生活才能彰显其"精神之钙"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茶的故乡。自古以来,茶有着"国饮"之誉,是中国人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一。从古代的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到今天的"一带一路",中国茶叶穿越时空的局囿香飘世界,成为中国人民向全世界表达友好、推动各民族交流交往的亮丽名片。  相似文献   

14.
金寨纪行     
正在绿树荫浓、繁花似锦的春末时节,我与处干进修班学员结伴而行,一同抵达全国著名将军县——金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金寨县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的腹地,自然景观绚丽,红色底蕴深厚。那里山清水秀天蓝,生态环境优美,随处可见层峦叠嶂,茂林修竹,水源丰沛,清流潺湲,堪称"宜居之地"、"长寿之乡"。那里曾经风起云涌,烽火连天,成千上万的英烈为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可歌可泣,苦难辉煌,享有"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之誉。  相似文献   

15.
汪舟 《两岸关系》2014,(6):67-68
<正>我的籍贯是台湾台南市,一座蕴藏历史记忆和充满人文魅力的古城。我和生活在大陆的台胞一样,热爱着故乡台湾,热爱着那片土地和那里的父老乡亲。我们祝愿台湾社会安宁、经济发展、人民幸福,期盼两岸同胞增进感情、增进互信,齐心协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两岸共同的梦"。两岸同胞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  相似文献   

16.
2013年全国"两会",对李克强总理的"首秀"表现,新加坡《联合早报》称,李克强是"靠专业和坦诚"获得"满堂彩"的。但民众对中国记者——准确地说,是对中国内地记者——的现场表现,则颇多苛责之声。李克强答记者问当天,我正出差在外,但还是忍不住"溜会",躲进房间看电视直播。我的一位同事不断用微信和我交流,他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正>藏语里,"玉树"意为"王朝遗址"或"部落遗风",为万山之宗,百川之祖,相传为格萨尔王建立的岭国所在地。那里有伟岸粗犷的康巴汉子、戴着华丽头饰的玉树妇女、震天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有史以来,即是"分久必合"的社会发展规律。目前,中国统一,已成为定局,究竟怎么个统一法?两岸人民都不愿意看到"中国人打中国人",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一国两制、和平统一"。这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这样"一国两制"首先要进入我的家庭,我们两岸这一大家人就有了"一家两制"的生活方式,因为在台湾我还有个家。我是河北省遵化市人、退休女教师,现年71岁。48年前  相似文献   

19.
<正>英语教育在中国已经走过了150余年。其间,英语地位的变迁和我们对英语态度的变化,勾勒出的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在他乡的经历,还有我们自己走向世界的脚步和轮廓。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包括北京在内的多个省市开始"拿英语开刀"了。他们或下调高考英语分数权重,或提出"小学三年级前不开设英语课"。对于这些"改革新举措",赞赏者有之,忧虑者亦有之。其实,你考或者不考,英语就在那里,是交流的工具,也是中国和中国人走向海外的必然选择之一。如果从1862年清政府创办京师同文馆教授英语至今,英语教育在中国已经走过了150余年。其间,英语地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首次作为执政理念提出。我梦想中的"美丽中国",是更美的城市、更美的乡村、更美的产业、更美的商品、更美的服务和更美好的生活……要实现这么多"更美",我觉得其背后需要有更美的产业来支撑和统领。作为一名来自服装行业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我正在通过自己的尽心履职,为中国的"更美"添彩。2014年5月8日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