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7年5月18日上午,102岁的"飞虎队"老兵戴自瑾去世。戴自瑾是大陆仅存的几位"飞虎队"队队员之一。抗战中,他驾机炸断了日军重兵守护的黄河铁路大桥,致使日军铁路运输中断了两个月;1951年3月,他受胁迫,驾驶国民党空军司令周至柔的专机从台湾飞回上海江湾机场……  相似文献   

2.
《湘潮》2016,(12)
正如果问"九三"抗战受阅老兵向本金(本名向本全,因为户口登记时误为向本金,以后也就将错就错了),哪一次战事印象最深刻,他会脱口而出:"岩口铺!"重访旧战场2015年5月24日上午,年近九旬的向本金又一次来到邵阳县岩口铺那座山上。这里是1945年中国军队对日军"最后一战"——湘西会战的主战  相似文献   

3.
《湘潮》2016,(4)
正2015年12月24日,笔者来到平江县城关镇一栋廉租房内,与天安门受阅抗战老兵谢慈友围炉相谈。谢慈友今年90岁,腰板挺直,军人风度依然。他穿着一套受阅时穿的黄色军服,胸前挂满了勋章,胸牌上写着"国民革命军第五军""鸿翔部队",还有他的姓名等字样。这是一位曾与日军在中国西南血拼的老兵,又是一位不一般的老兵——第一代中国伞兵,也就是现代的空降兵。"鸿翔",寓意像大鸟一样在天  相似文献   

4.
《湘潮》2016,(10)
正在湘潭市雨湖区姜畲镇建中村,记者见到了2015年9月3日天安门前受阅的抗战老兵卢庆炎。卢庆炎,虽然没有直接拿枪与日军在战场上血肉相拼,却是抗日战争史上一件重大事件——衡阳保卫战的见证者,而且衡阳守军的"最后一电"就是经他的手发出的。衡阳城沦陷后,他也被日军关进了俘虏营。正是凭着坚定的信念,他和战友冒着危险逃出,重新回到中国军队里。  相似文献   

5.
正在抗战的中印公路上,他运用美军教会的驾驶技术开着美式卡车在日军的轰炸下转运物资;6年后,参加抗美援朝,他又凭着这一手开车绝活,开着苏式卡车冒着美军的轰炸转运物资。2013年1月5日,90岁高龄去世的重钢退休职工杨光,是一位参加过抗日远征军和抗美援朝志愿军的传奇老兵。他的人生故事,促人寻味。参军杨光,祖籍四川南充,1923年生于重庆,父亲是民生公司职员,母亲是小学  相似文献   

6.
《湘潮》2016,(3)
正12月10日,是2015年深冬难得的一个晴天。在浏阳永安镇捞刀河畔的一个农舍前,朱洪斌老人正在太阳下用一个放大镜看报纸。老人背后大门门楣正中是一个红色的"寿"字,再上面有两块牌匾,一块是"抗战老兵之家",一块是"抗战老兵民族脊梁"。这3件饰物标明着老人的身份,高龄94岁,一个抗战老兵,而且是一个参加过天安门受阅的抗战老兵。  相似文献   

7.
陈双梅 《党的建设》2007,(10):59-59
我是一名抗战老兵,16岁参军,1945年在抗日战争中腿部受了伤。为安全起见,部队决定把伤员由战地医院转移至后方医院,担架队员挑选的都是身强力壮、思想进步、觉悟高的基干民兵,还有一个部队加强连护送。当时正值严冬,由于寒冷,许多  相似文献   

8.
《湘潮》2016,(6)
正汽车在山腰上盘旋,也不知旋了多少圈,才来到一个叫大禾冲的村子。这里属芷江侗族自治县楠木坪乡。走过一段山侧小道,来到半山腰一个农家小院里,就到了抗战老兵谭义才的家。谭义才,自1941年从军投身抗日战场,与日军血拼了4年。★还债当兵,时年19岁镜头拉回到1941年的春节,还是大禾冲村,还是这个地方,只不  相似文献   

9.
《湘潮》2016,(11)
正与其他"九三"受阅抗战老兵不同,姜立诚的抗战经历特点是"服务性"和"全盘性"。说服务性,是因为这位1938年投身军营的老战士,大部分时间在第九战区司令部工作,并没有扛枪与日军拼搏,而是以后勤、文字工作为抗战服务;说全盘性,是因为他在司令部工作,对于潇湘大地的抗日情况掌握得八九不离十。他对湖南大地上7年多的战事说得脉络清晰,简繁得当,可称得上是那7年的"档案袋"。  相似文献   

10.
正李成俊(又名李效鱼),1923年出生于山西省榆次县长凝镇沟口村。他14岁当上儿童团长;16岁当上抗日村长,带领民兵成功活捉日本鬼子;19岁担任榆次抗日第四区区长助理。他常常一枪毙敌,成为令日军闻风丧胆的"神枪手"。在敌强我弱的严酷抗战中,李成俊打鬼子、除汉奸、抢敌粮,一次次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榆次抗战史上留下闪光的足迹。  相似文献   

11.
正在盂县坚持"无人区"工作1941年7月,北岳区党委分配我去盂县任县委副书记。8月5日,我到盂县就任。到盂县没几天,就赶上了日军的"大扫荡"。从抗战开始到1941年,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进行过5次较大规模的"扫荡"。第一次是在1938年秋。第二次是在1939年。1940年百团大战后,日军在这年秋冬进行过两次报复性"扫荡"。1941年秋的第五次"扫荡",规模最大。这年8月13日到10月16日,华北日军及伪军7万多人,分十几路出动,在  相似文献   

12.
古耕虞(1905-2000),重庆人,著名爱国实业家。21岁继承父业,经营“古青记”山货字号,仅8年便垄断了四川猪鬃出口业,其“虎牌”猪鬃驰名欧美市场。抗战期间,古耕虞出任官办川畜公司的总经理,千方百计突破日军封锁出口猪鬃,换回外汇,为支持抗战、发展民族经济做出贡献。抗战胜利后,他积极投身民主和平、反对内战的斗争,并将川畜业务推向全国,占据全国猪鬃出口总量的80%以上,被誉为“猪鬃大王”。这一时期,他对国民党、共产党关系态度的转变经历了三个阶段:不偏不倚、一推一拉、拿定主意。这一过程,被他戏称为“三个乐章”。  相似文献   

13.
芷江洽降     
湘西会战(1945年4月9日—6月7日),是我国军民八年抗战最后的一次规模较大的战役,日中双方围绕着夺取和死守芷江基地而展开了一场殊死的血战,外国友人曾称它为“小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结果以日军的惨败和中国爱国军民的胜利而告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1945年5月8日,德国代表在苏、美、英、法四国代表面前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代表着欧洲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然而不为人知的是,在远离柏林2000英里外的北极地带的一个第三帝国前哨,还留有11名被遗忘的德军士兵,他们直到1945年9月4日才向一组发愣的挪威海军正式投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欧洲二战应该是到1945年9月4日才算“真正结束”!直到近60年后的今天,这一匪夷所思的故事终于被两名德国老兵披露出来。“腰刀行动”——11名德国士兵前往北极小岛81岁的德国老兵亨兹·斯奇奈德称,二战中,他原是德国海军中的一名下士,同时也是…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1938年底应《星洲日报》之邀,前往新加坡,主编读报的《辰星》副刊。1942年春,日军攻占新加坡,郁达夫同文化界人士渡海撤退,到苏门答腊西部小镇巴爷公务定居,化名赵廉,身分是侨商。郁达夫早年曾留学日本,能讲一D流利典雅的日语。当时驻苏门答腊岛的日军急需日语译员,得知郁达夫的情况,便派宪兵队长去找他,让他当通译。郁达夫是一位爱国的文学家。抗战爆发后曾赴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并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和研究部主任。在新加坡的三年里,郁达夫写了大量政…  相似文献   

16.
1945年5月2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闽侯兰圃游击队在大顶山歼灭日军12人。笔者在征集史料时,拜访了1939年1月入党的抗日老战士潘国金。他今年已83岁高龄,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以下是老人的回忆实录:惨祸降临1945年农历四月初九日夜,一股日军由长乐营前弃舟登岸,趁夜幕掩护摸到兰圃山教场坪,窜到我与林依祥的山寮。当晚,天上下着濛濛细雨,我们两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天,后来散伙各自回寮。刚就寝,肆无忌惮的日军,就地搬起寮旁石磨,砸开了我居住的山寮  相似文献   

17.
<正>教育部1月10日称,要将全国大中小学教材中"八年抗战"概念改成"十四年抗战"。澎湃新闻获悉,这一成果的取得与多位全国政协委员此前在全国两会上的提案、建议密不可分。1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洪袁舒与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前副主席陶夏新分别告诉澎湃新闻,过去九年时间里,多位黑龙江籍全国政协委员接力提议,为这项工作做出了贡献。洪袁舒还透露,一位现年94岁  相似文献   

18.
机场亲迎毛泽东 抗战胜利的消息在1945年8月10日晚通过广播在重庆街头流传,当时已经73岁的张澜老泪纵横。张澜字表方,被尊称为"表老"。  相似文献   

19.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1月3日。日军进攻豫北门户安阳,拉开了入侵河南的序幕。1938年2月,日军侵占豫北各县。5月徐州会战后日军沿陇海铁路进攻豫东。8月沿长江进攻的日军进犯豫南。豫北、豫东、豫南先后沦陷后,河南在全国战场上的地位更加突出,成为保卫武汉的屏障、西北的门户,华北抗战的后方,南北战场的枢纽,全国抗战的最前线。  相似文献   

20.
他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空军飞行员,在抗战中曾先后击落日军飞机5架, 是至今仍在世的少数几位中国“王牌飞行员”之一。他曾亲历开国大典,驾驶战斗机飞跃天安门城楼,在空中见证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他曾遭诬陷入狱三载,出狱后隐居农村23年。85岁高龄的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