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复之是延庆县永宁镇异地安置的离休干部,今年已经91岁高龄。"七一"前夕,这位老人终于实现了入党夙愿,被接收为中共预备党员。他兴奋地说:"我虽然老了,但是我的政治生命还很年轻。"许老虽已高龄,但思路清晰。他早年在学堂教书,曾在山西大同矿务局创办学校。1958年回到家乡延庆,在永宁生产队工作。1979年又回山西原单位复职,于1983年1月离休回乡。  相似文献   

2.
在老区长汀县,提起离休老党员老红军铁坚,乡亲们都翘起拇指喷喷称赞他不忘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离休不休老有所为,铁心为民真诚奉献。家乡人都亲切地叫他铁司令。 不享清福爱当“支农司令” 1930年,铁坚刚16岁就在家乡参加了红军。他的小名叫留门子,为表示自己为穷人翻身解放跟着党跟着红军不怕流血牺牲干革命的坚定信念,改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徐汇区财政局离休干部石玉,热心公益事业,扶贫济困,被人们誉为捐款“专业户”。2002年12月,石玉被授予“青岛市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称号。 现年83岁的石玉,原籍是山东省平度市崔召镇西丁家村人。1942年入党,1980年10月,他从上海离休后回到了家乡。回乡后,他始终关心着国事、民事、家乡事,并做出了一桩桩、一件件令人敬佩的事……石玉有个老战  相似文献   

4.
76岁的张德瑛是 1947年入党的老党员。 1984年张德瑛离休后回到家乡霍州市李曹镇杜苏沟村,当起了村里的义务宣传员。 16年来,他无怨无侮地为乡亲们奉献出了自己所有的身力、心力和财力。村里有的人称他为“傻子”,然而更多的人说他是一位泽被乡里的好党员。 “一口水精神”和一井水   在杜苏沟村,人们都传诵着张德瑛“一口水”的故事。   1984年 6月, 60岁的张德瑛办完离休手续,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正是龙口夺食的夏收时节,乡亲们冒着酷暑挥镰抢割。张德瑛见此情景,为乡亲们的辛劳而心痛了。第二天,张德瑛悄悄地翻出了撂下 …  相似文献   

5.
答询台     
企业离休人员离休金能否按照机关同职务、同条件离休人员的标准套改?答:为了进一步做好我省企业离休人员与机关离休人员离休待遇的平衡工作,根据劳动部、财政部劳部发[1995]449号文件精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1996年12司25日发出《关于企业离休人员生活待遇有关问题的通知》(黔府办发[1996]182号)。通知决定:企业离休人员离休金按照机关同职务、同条件离休人员的离休金标准套改,套改办法按照《贵州省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干部计算离休费办法的通知》(黔工改办[1994]16号)规…  相似文献   

6.
题记:开国大将粟裕,1907年8月10日生于山清水秀、人文荟萃的怀化会同侗族之乡。家乡的土地不仅哺育了他健康的躯体,而且培养了他爱国爱民的思想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刻苦耐劳的精神。1927年粟裕跟随毛泽东、朱德上井冈山。他会打仗,被誉为常胜将军,1955年被授大将衔,毛泽东曾称赞他"担的大将衔,而干的却是元帅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陈娅飞 《党史纵览》2017,(12):40-43
<正>胡乔木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1930年底,他在清华大学经曾迪先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正式走上革命道路。1932年秋,在其家乡江苏盐城县加入中国共产党,到"左联"工作任职。1941年2月起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前担任毛泽东的秘书,1992年9月逝世。他先后参与党内大量重要文件的起草,同  相似文献   

8.
胡民 《奋斗》2014,(9):52-52
他叫李坤才,今年84岁,1984年从黑龙江省粮食学校离休,是一位曾多年默默耕耘在讲台上的共产党员;如今,他是哈尔滨市夕阳红志愿服务队队长。为了把家乡建设的更美好,李坤才一直关注市区的绿化工作。李老心想:绿化市区,保护环境,自己和这些老伙伴们应该也能够出点力。  相似文献   

9.
离休前他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整整半个世纪,离休后他仍痴迷教育,有种难以割舍的情结。他每年至少资助三四名贫困学生,并出资设立了"运河奖教金",先后奖励了100名中小学青年模范班主任。他就是北京教育学院离休干部方田古。方老今年已90岁高龄,是1938年入党的老党员。他曾在通州潞河中学当了20年校长,现在仍住在70年代初建的简易楼内。走进方老家中,记者不禁愕然,房间很狭小,虽说是"三室一厅"却仅有48平方米。  相似文献   

10.
"一村一品"的创始人平松守彦先生,今年已是78岁高龄.他是日本大分县人,1949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日本通产省工作.为了改变家乡落后面貌,1975年他毅然辞职回到家乡,任大分县知事至今.在家乡任职期间,他倡导并推行"一村一品"运动.  相似文献   

11.
年轻时,他首创亩产皮棉超百斤纪录,是远近闻明的"棉花刘,离休后,他带领农民科技致富,使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村民们争着抢着让他去讲课搞培训,人们又开始叫他"抢手刘",他就是彰武县离休老干部刘承福.  相似文献   

12.
《党建》2016,(11)
正这是老党员对党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的故事。我的外公陈国智是一名中共党员、离休老干部,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第四支队的战士,今年已是85岁高龄。外公的家乡在广东省云浮市河口双上村,村里有两间建于清朝末年的黑瓦半青砖小屋,是外公父母和四兄妹的家乡旧居。外公的大哥陈国柱在云浮都骑镇求学时接触了许多进步思想。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年仅16岁的他加入当地抗日少年先锋队,活跃在各种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中,唤起民众奋勇抗日、保卫家园。1939年,他在云浮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双上村第一个共产党员。同时,他以教师职业作掩护,从事党  相似文献   

13.
刘士贤今年80岁,是长春市文联离休干部、专业词作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国家二级编剧。刘士贤一生酷爱音乐,热衷于歌词创作,离休前在长春音乐家协会工作。他是在党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一名党员音乐艺术工作者。从1948年到1988年,在长达40年的工作中,他把对党的热爱化作音乐艺术创作的动力,呕心沥血、倾心歌唱,用其作品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家乡和人民,表达对党和人民的挚爱深情。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是薄一波同志100周年诞辰,也是他去世一周年纪念,我深深地怀念他。薄老和我可以说是同乡。我们的家乡虽然分属于山西定襄和五台两个县,但他的家乡定襄县蒋村离我家却只有30多里路。薄老1925年加入中同共产党,是老一代的革命家。  相似文献   

15.
薛汉今年76岁,离休前曾任吉林省公安厅安康医院(设在公主岭市)副院长。他1947年参加工作,1948年入党,在公安战线奋斗了35个春秋,曾获公安部颁发的二级勋章。他在离休后的十几年里,以对党、对人民、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为培育祖国下一代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多次被评为省、地、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被省公安厅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老骥伏枥志犹存 1981年,薛汉在离休时曾对组织上说过:“我虽然离休了,但还要在有生之年为党多做工作。”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离休后,他担任了居民委主任、安康医…  相似文献   

16.
回家     
俗话说“人老思乡,也许就是这个缘故,我自1985年离休后,越来越思念自己的家乡——安国县。 1997年5月3日正值春暖花开,我携全家老小从保定出发,乘车向西南直奔安国而去。  相似文献   

17.
正山西省娄烦县顺道村有位老人叫刘福德,生于1924年,今年已90岁。他1940年参加革命,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被授予"劳武结合民兵英雄"称号。解放后曾任静乐县和古交区公安局副局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和司法局局长,1984年离休。  相似文献   

18.
渭源县北部有个北寨镇,这里山瘠水瘦、满目苍凉.但是,享受副县级待遇的王嘉驹离休回乡后,并不因此而灰心,18年来,他一直种树不止,让余辉染绿了5000亩黄土高坡,成了闻名全省的种树模范.  相似文献   

19.
正"漫河西瓜、霞口鸭梨以及杏梅、樱桃西红柿……"说起家乡阜城的农产,殷三强如数家珍。在他眼里,家乡土壤中孕育出的农产品是乡亲们汗水的结晶,也是阜城独具特色的宝藏。为了让家乡的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殷三强不懈努力,一步一脚印让家乡的特产变成了乡亲们口袋里的财富。殷三强1989年在阜城出生,父亲在当地从事农产品加工,他自幼跟随父亲学习农产品加工和销售。  相似文献   

20.
王德明是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为党为人民工作40年。1986年离休后,他没有按常规颐养天年。他反复思考的是怎样完成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炳南叔父的遗愿。王炳南是建党初期参加革命的,曾担任过外交部副部长和对外友好协会会长等职务。他在遗嘱中将积蓄两万元交给原籍陕西省乾县好畤村办教育。当时他的堂弟们都远在国外,执行遗嘱的重任就落到王德明的肩上。王德明回到家乡,在征求乡亲们的意见时,乡亲们提出:“咱们村这么大,应该建立一所学校,像城市的娃娃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