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在提高刑事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以及保护人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从现实执行环节上看,不可否认,仍然存在着一些有悻立法原意、违反《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现象,有的还相应严重,应当引起司法界的高度重视。误区之一,超时传唤、拘传、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刑事诉讼法》规定,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这本是《刑事诉讼法》增加的保护人权的主要法律承诺,但在执法中,一些执法人员不能在初查上下功夫,侦查水平、讯问艺术不高,仍然依靠以前老…  相似文献   

2.
新刑事诉讼法第六章对强制措施一共规定了35个条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延长了特殊案件拘传的期限,增加了现场发现的犯罪嫌疑人侦查人员可以口头传唤的法律规定现行刑诉法对传唤和拘传的法律规定过于笼统。传唤、拘传具体的适用对象及拘传的间隔时间法律并未作出规定并加以区分.导致侦查实践中拘传使用率偏低.拘传与其他手段混用或交替使用,违法超时,连续拘传,变相拘禁,严重侵犯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新刑事诉讼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传唤、  相似文献   

3.
留置和治安传唤是行政强制性措施,刑事诉讼中的传唤属于侦查措施,拘传属于刑事强制措施。留置的使用在治安立案和刑事立案之前,传唤和拘传使用于立案之后。留置前后都不应该有传唤和拘传,传唤和拘传也不一定并用。留置、传唤、拘传在同一案件中不得对同一嫌疑人同时使用。  相似文献   

4.
公安机关在办理各类案件时,存在不依法传唤,滥用传唤(盘问)权,不重视办理传唤、留置的程序,非法侵犯公民人身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现象。传唤、盘问、拘传均为单一存在的程序,不能合二为一,也不能混淆使用,更不能连续相加使用。  相似文献   

5.
传唤作为刑事侦查活动中的一种手段,在检察机关办理直接受理的案件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传唤有其特定的概念和适用条件,与拘传存在明显的区别.我国现行刑诉法对传唤增加了限制性规定.对传唤应有备而用,果断运用.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第一百条规定了:“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这一规定对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笔者认为,《民诉法》对拘传的立法规定并不完善,在这个  相似文献   

7.
警察继续盘问权的行使与公民权利的保障密切相关。但实践中警察在行使这一权力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法律相关规定过于抽象,警察的自由裁量权过大。介于当场盘查和继续盘问之间的将嫌疑人带至公安机关的行为应当是独立的行政强制措施。继续盘问与传唤、拘传措施存在法律上的不协调性。  相似文献   

8.
作为秘密侦查措施之一的秘密拘捕,法学理论界却认为是对公民人身自由的非法侵犯,观念的偏见源于法学界把法律性和谋略性对立起来。在现有法律框架下,侦查主体可以以留置、拘传、刑事拘留、传唤等为由掩护秘密拘捕,做到合法性与谋略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公安机关运用强制性侦查措施时在传唤、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扣押等方面存在问题,原因在于司法审查机制尚未形成,权利救济制度的弱化失衡,比例原则在设计上的缺失。应当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和做法,根据我国国情,从确立司法审查原则、完善强制性侦查措施体系和逮捕制度等方面,从有效保护公民合法权利角度,完善刑事侦查制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行政传唤适用情况的调研,发现行政传唤在适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对行政传唤的适用期限理解错误、行政传唤适用对象混乱、强制传唤的适用随意性较大以及行政传唤缺乏救济途径,这既有立法的原因,也有执法理念的原因。为了防止出现上述问题,需要从立法上明确行政传唤的强制措施的属性,明确行政传唤的适用对象,明确传唤的启动条件和实施条件。  相似文献   

11.
要规范执法,保障人权,应改变我国目前拘传规定得过于简略的现状,完善拘传立法。为此,需扩大拘传的对象范围,明确拘传的情形,延长拘传的时限,规定拘传的时间间隔,统一拘传的令状,充实拘传的程序,并将侦查中有关拘传的内容集中到强制措施中。  相似文献   

12.
强制传唤的条件是无正当理由不接受或拒绝传唤,正当理由是指遇有本人参加招工、升学考试、妻子生育、近亲属端危、良葬等情形。除书面传唤需要由公安机关所长以上负责人批准外,其它传唤应由执行的人民警察自行决定。强制传唤应当制作有别于一般传唤的传唤证。传唤应当确立为一种措施,现行法律把它作程序来加以规定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3.
强制传唤的条件是无正当理由不接受或拒绝传唤,正当理由是指遇有本人参加招工、升学考试、妻子生育、近亲属病危、丧葬等情形。除书面传唤需要由公安机关所长以上负责人批准外,其它传唤应由执行的人民警察自行决定强制传唤应当制作有别于一般传唤的传唤证。传唤应当确立为一种措施,现行法律把它作程序来加以规定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4.
继续盘问制度的适用条件是指人民警察在主观认知上达到"理性人"对相对人的合理怀疑,并且当场无法释疑。对实际应用中出现的混淆继续盘问与传唤、拘留、拘传等强制措施的适用、扩大继续盘问对象范围、错误适用继续盘问时限以及继续盘问制度空置化情况严重等问题,应当加强相应的培训和学习,提高程序意识和人权意识,加强监督和检查以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15.
行政传唤的法律性质不能整体类型化为行政强制措施。行政传唤不是广义行政强制措施中的行政强制执行,而且书面传唤、口头传唤与强制传唤在强制程度、法定要求等方面存在差异。可以借鉴《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认定行政传唤中只有强制传唤具有行政强制措施的法律属性,以利于相关法律实务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6.
民事拘传制度的设置应定位于程序保障,但我国现行的民事拘传制度与这一理念存在较大背离,主要表现为理念上秉承了事实探知绝对化这一职权主义诉讼模式,最终造成了证据裁判原则的虚置。通过域外立法考察与比对,我国现行民事拘传制度应从适用的对象、采用的诉讼文书、拘传制度的救济等几个角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诉讼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对拘传的规定使拘传更具可操作性。尽管如此 ,我国拘传制度仍存在一些缺陷。拘传的适用条件可设立为有证据证明嫌疑人可能与案件事实有牵连。拘传的地点宜将嫌疑人拘传到公安机关。拘传的时间可借鉴目前刑诉法的相关规定。无证拘传适用于紧急情况下。如何寻求有效的监督 ,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相似文献   

18.
与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立法相比,我国有关刑事拘传的规定过于简略.为规范执法,保障人权,应扩大我国刑事拘传的对象、明确拘传的情形、延长拘传的时限、规定拘传的间隔、统一拘传的令状、充实拘传的程序,将"侦查"中有关拘传的内容集中到"强制措施"中,以完善我国的拘传立法.  相似文献   

19.
留置与拘传都是公安机关办案的有力手段,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是,在公安办案实务中存在留置的适用对象扩大化等滥用留置权的问题,而作为刑事强制措施的拘传的使用率却一直偏低。怎样规范留置的适用,真正发挥拘传的作用,成为公安机关办案实务中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刑事诉讼法对侦查部门拘传犯罪嫌疑人作了严格的时限规定 ,这对传统的贪污贿赂犯罪的侦查方式提出了挑战 ,也给现时的侦查工作带来一系列新课题。本文在分析当前对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适用拘传遇到的问题的基础上 ,对如何适用拘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