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安全维度转向:人的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安全观念正经历着急剧的变革,由联合国提出的“人的安全”新概念,打破了以国家为中心的传统安全观,预示着国际政治安全维度的人文转向。国家可能成为维护安全的主要手段,而不再是维护安全的最终目的。人的安全将人及其群体置于安全保障的核心,强调“免于匮乏”和“免于恐惧”的自由,保护人的生命和尊严不受侵犯。尽管人的安全这一概念现在还存有争议,但不容忽视的是,人的安全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和认同,并在外交实践中取得了显著进展。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安全合作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对东南亚安全合作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就我国在东南亚安全合作背景下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对策,认为中国作为东亚地区的大国应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主动融入和积极推动地区安全合作的发展,为新时期我国国家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3.
赵洋 《东北亚论坛》2021,30(3):95-110
以“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为核心的亚洲安全观是中国提出的重大安全理念创新,可以成为解决东北亚安全难题、构建东北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指导理念.受历史和现实因素影响,东北亚地区的安全风险以传统安全威胁为主,而现有国际关系理论并不能为这些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亚洲安全观所倡导的新安全理念有助于帮助该地区国家超越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传统安全认知,进而维护这一地区的长期和平,构筑地区命运共同体.作为这一理念的提出者,中国也需要充分承担地区大国责任,在情感塑造、地区制度构建和安全公共产品供给等方面作出自身贡献.  相似文献   

4.
仅仅以现实主义逻辑看待中美军事透明度问题,容易得出安全困境难以缓解的结论,进而失去认识该问题的必要前提,因而存在着很大局限性.从新安全观出发,积极寻求和构建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制度,才能找到安全困境的有效解决途径,也才能为解决军事透明度问题(包括能力透明和意图透明的关系)提供必要前提.树立新安全观、加强中美军事交流与合作、建立双边制度化保证的军事信任措施,是切实解决双方军事透明度问题分歧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5.
Military transparency is a complicated and sensitive issue in the Sino-U. S. relations and also a touchstone testing the degree of their interest coincidence. One can hardly gain a full and profound insight into the essential implication of military transparency if he is dominated by the realist logic and putting undue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it in the bilateral military relation.Given the fact that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two important powers shouldering critical responsibilities for maintaining global peace and security,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only by adopting a new security concept toward military transparency could the two countries forge a consensus on the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ituation and remove misunderstanding, misgivings and distrust in their military contacts and cooperation. Only by actively seeking and constructing a new security regime could the two sides strengthen the institutional base for their military cooperation.  相似文献   

6.
在21世纪的起始阶段,世界的政治版图正在重新整合。冷战时期形成的两极世界正向多极化世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大国特别是美国出于经济和所谓安全的需要,极欲争当国际事务的主角。作为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经济总量最大的欧亚大陆,已经成为国际上各种政治势力角逐的中心舞台。而欧亚大陆地理上的中心则是刚刚获得独立并具有很大经济发展潜力、又有错综复杂的民族宗教问题,同时拥有丰富战略资源的中亚国家、阿富汗和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日本制定了东北亚安全战略,即以日美安保合作为掩护,谋求在东北亚地区发挥军事作用;保持对华接触,实施对话合作与防范牵制相结合的对华战略;防止来自朝鲜的威胁,力争在半岛和平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倡导建立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力争东北亚安全事务主导权.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从1992年起每年出版《地区展望》 (RegionalOutlook),2005年初出版了《东南亚2005~2006年展望》(RegionalOutlook:SoutheastAsia2005~2006)。《地区展望》文章的作者为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等机构的知名学者、专家 ,得到该所的授权 ,从2005年起由广西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老师译成中文在本刊发表 ,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论综合安全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全的内涵随着时代矛盾的变化而不断丰富,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安全内涵不断拓展。其所涉及的领域超越了传统的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包括经济安全和环境安全在内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综合安全观”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0.
东北亚地区均势安全格局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冷战后,东北亚地区大国关系发生新的分化组合,中日俄三强关系的重构同处于美国霸权辐射的历史时空中,使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极易受到超级大国的影响。东北亚地缘政治结构一超三强的特点为超级大国扮演“离岸平衡手”角色提供了战略回旋空间。美国为在东北亚地区建立和维护霸权,进行了联日制华、牵制俄国和打压朝鲜的战略布局。美日强强联合催生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东北亚地区大国关系的调整与改善因而陷入结构性困境,建构均势安全是21世纪前期实现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海事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货物贸易的1/3以及1/2的石油运输都要途经马六甲海峡。据统计 ,每年经过海峡的国际商船超过5万艘 ,每天平均140艘 ,而且数字还在上升。恐怖分子很有可能觊觎许多货船上的易燃、易爆、剧毒或污染性物品。这一切引起海运公司、海员及本地区各国政府的极大关注。像中国、日本和韩国 ,它们大部分海运贸易(特别是石油进口)极大地依赖于这些日益拥挤的浅水交通要道 ,因此保证这些要道畅通无阻以及航海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屡见不鲜的海盗袭击事件(常见于东南亚海域一带)表明 ,武装分子 ,包括企图利用这些易燃、易爆、剧毒或污染性物品作为武…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历届政府分别在各自任期内根据美国的实力与地位、利益与价值观以及国际安全格局的转变,提出自己的亚非战略,虽然策略是变动的,但都表现出对历史的继承与发展。从美国2006年版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美国对亚非的战略主要有以下特点。(一)重提“先发制人”  相似文献   

13.
罗杰 《东南亚纵横》2002,(10):19-25
本文拟从安全角度对东南亚的区域化进行分析 ,探讨东南亚区域化进程中安全因素所扮演的角色并在此基础上试析东南亚安全区域主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1.20世纪以来 ,特别是冷战后 ,以政治军事安全为主的传统安全观已经逐渐被以经济安全为主的综合安全观取代 ,“安全”不再仅仅意味着主权和领土不受侵犯 ,还指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环境、资源等各个领域内“客观不存在威胁、主观不存在恐惧”的和平稳定状态。2.区域主义(theRegionalism)也称为地区主义 ,是二战后出现的一种区域合作理论及其实践的总称 ,是某个特定地…  相似文献   

14.
美国对中亚的军事安全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解体后,美国借助参与哈萨克斯坦无核化进程之机堂而皇之地开启了介入中亚军事安全的大门,并利用阿富汗反恐战争,在短短几个月内迅速确立了在中亚地区的强大军事存在.美国通过大国间反恐合作在中亚获得的超乎寻常的优势地位已经派生成为与中俄两国在中亚竞争的潜在砝码.  相似文献   

15.
<正>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security situation in East Asia has been generally stable, but varioussecurity threats have never ceased to exist.  相似文献   

16.
论东亚非传统安全合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各类非传统安全威胁给东亚地区经济社会造成严重危害.面对共同威胁,东亚各国加强区域合作,并在诸多领域取得一定成效.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等方面原因,东亚非传统安全合作还面临各种困难与问题.要克服合作中的障碍,东亚各国还需加强区域认同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7.
Despite worries that ASEAN is becoming weak, the organization remains as strong as it ever was, given the parameters of its design. Its member countries still tightly embrace the organization's principles, the “ASEAN way.” But simple adherence to those principles can be problematic. ASEAN countries, whose nation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interests collide, often appeal to the same principles to back their positions. That tends to pull ASEAN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Great power policies, particularly those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now exacerbate the situation. At the same time, ASEAN's reliance on multilateral consensus has made it difficult to reconcile real differences among its member countries or develop unified regional responses. That can be seen in issues from the Xayaburi dam on the Mekong River to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ease with which ASEAN's principles can come into conflict and its consensus-driven decision- making can become deadlocked clearly marks the limits of the “ASEAN way.”  相似文献   

18.
东亚安全困境及其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全困境是国际安全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主要界定的是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主权国家行为体间因互信的缺乏和彼此猜疑,出于安全目的而采取的国家行为,最终却导致国际关系中安全普遍缺失的危险境况。后冷战时期,东亚普遍存在着安全困境。东亚安全困境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结构性原因。只有构建综合安全,建立有效的区域安全机制,东亚安全困境才能有真正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东北亚安全困境及其战略应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寻求打破东北亚安全困境之道为主旨.东北亚安全困境主要体现为结构性困境、进程性困境和功能性困境.双边同盟、均势与合作安全并存是当前东北亚安全合作的主要特征,东北亚相关诸国应对安全困境的战略路径以解决进程性困境为着眼点,在功能性领域着力不够,尚未从根本上触动结构性困境.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可能的路径是通过合作安全逐步确立集体安全,通过六方会谈的制度化建设促进各国的对话、协调,以制度化地推进行动议程.东北亚安全困境制约着中国和平发展的总体环境,未来中国将在东北亚和平与繁荣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独立以来,中亚、外高地区的安全形势经历了“无序”、相对稳定、多边不定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里海石油之争、尚未彻底平息的热点冲突、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极端恐怖主义、周边阿富汗的连年内战和俄北高地区的动荡不宁、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与根深蒂固的地方主义、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等是当前中亚、外高地区面临的主要安全挑战。在今年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 中亚、外高地区将是稳定与动荡交织, 合作与竞争并存。地区安全形势趋于复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