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3年12月22日,毛泽东签发命令,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当时全国共有11个大军区,新疆军区司令员杨勇、成都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昆明军区司令员王必成都任职时间不长,原封不动、北京军区李德生和沈阳军区陈锡联、济南军区杨得志和武汉军区曾思玉、南京军区许世友和广州军区丁盛、福州军区韩先楚和兰州军区皮定钧,  相似文献   

2.
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是我军建军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是毛泽东经长久酝酿后所采取的一项重大的治军、治国举措.实践证明,这一举措对于防止党内、军内闹独立性现象的发生,对于反对宗派主义和山头主义,确保军队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的团结与统一,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 1973年12月22日,毛泽东签发命令,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当时全国共有门个大军区.新疆军区司令员杨勇、成都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昆明{军区司令员王必成都任职时间不长,最长的也才四个月,他们都原封不动。北京。军值李德生和沈阳军区陈锡联、济南军区杨得志和武汉军区曾思玉、南京军区许世友和广州军区丁盛、福州军区韩先楚和兰州军区皮定钧湘互对调。毛泽东在书房主持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了这一命令,同时宣布邓小平参加中央军委的工作。毛泽东说:“我提个建议,全国各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建议在座的政治局委员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九届二中全会以后,毛泽东不止一次在开会或聊天时提议唱这首歌。 毛泽东宣布对调命令后,让王洪文宣布对调的名单。王洪文刚当上党的副主席,比较牛哄哄,没把老将军放在眼里。他是从上海发迹的,许世友是南京军区司令员,在军队方面说,上海是南京的管辖范围月B时张春桥挂了个南京军区政委的名,许世友根本不买他的账,最恨的就是他。许世友爱憎分明,粉碎“四人 帮”后,许世友说:“我早就看出张春桥不是好东西。”毛泽东去世时,江青围攻许世友,许世友拍案而起,说:“你张狂什么?主席在我让你三分,现在你再胡言乱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一生大公无私,勤政廉洁,光明磊落,谦虚谨慎、在他光辉的一生中留下了许多轶事趣闻,给我们以启示和教诲、照镜子自勉周恩来在南开中学读书时,每天早晚都要在一面大立镜前照一照镜子边贴着他自书的警句:“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他始终将这些警句作为一面镜子,严格要求自己,  相似文献   

5.
恋爱时相约保密 周恩来、邓颖超两位伟人是“五四”运动时于天津相识的,后来都成为职业革命家。他们从确定恋爱关系的那一天起,就相互约定:允许并尊重对方可以有只属于个人的秘密。 周恩来在旅欧时的1921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8个发起组之一的巴黎共产主义小组,是我们党的创建人之一;邓颖超1925年入党,也是我党的早期党员。但当时他们谁也没有告诉谁,直到1925年8月,他俩商量结婚报请党的组织审议时,组织上才分别通知他们都是中共正式党员。 周恩来临终前,“四人帮”还在台上横行霸道。忧国忧民的周恩来满腹委屈,他有许多话要向党、向亲  相似文献   

6.
在革命圣地延安,至今仍流传着一代伟人周恩来的许多轶事。透过以下几个日常生活的小故事,我们既可以看到艰苦岁月中革命领袖的音容笑貌,也可以看到一代创业者的博大胸怀、奋斗精神和高贵品质。它们能给我们今天的人以无尽的教育和启迪。 遵守制度一丝不苟 1940年2月下旬,周恩来从莫斯科治病返回延安。经过多日的行车,大家都感到十分疲劳,希望早点到达驻地。当汽车驶过三十里铺时,大家神情格外兴奋,都在瞭望宝塔。 一个随从人员对周恩来说:“我们快到七里铺八路军兵站了,到不到‘检查站’去?”周恩来说:“让所有的车辆,一律开到兵站,进行登  相似文献   

7.
智撰电影说明书 1954年,周恩来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在会议期间,他听到一位美国记者说:“在日内瓦看不到共产党统治下几亿中国人民的悲哀和愁苦。”显然这位美国记者对人民中国怀有偏见和敌意,周恩来由此想到:应该让更多的国外记者了解人民中国。于是,即刻在外国记者举行记者招待会,放映了电影《一九五二年国庆节》,在放映过程中,全场不时响起热烈掌声。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在日理万机、百事繁忙之际,于琐细的生活中会挤出时间为同志和朋友做一些成人之美的事,充分彰显出革命队伍中人与人之间浓浓的人情味。  相似文献   

9.
1947年1月,华东野战军在鲁南战役中,先后歼灭国民党军队的两个美式装备的整编师及机械化部队第一快速纵队,这次战役既歼灭了敌有生力量,蒋军又为我军“输送”了一大批装备。此时,中共中央于2月发出“今后军事建设方面的中心任务是用一切努力加强炮兵和工兵的建设”指示。据此,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后简称为特纵)于3月18日在山东莒南宣告成立。初建时,特纵辖两个炮兵团(炮一团为美式榴炮团,炮二团为日式野炮团)、工兵团、骑兵团、特科学校(内设有坦克大队)。因缺炮兵干部,便电请中央军委,请其他野战军予以支援。抗日战争胜利后,延安炮兵学校…  相似文献   

10.
马宁 《党史文苑》2022,(7):61-63
<正>本文口述者马宁(1922—2010),河南沁阳人,原名马瑞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军师长、军长,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一1973年,“文化大革命”已经进行了七年。这年12月,毛主席决定对八大军区司令员进行调动,这是林彪事件发生后军内的一件大事,我当时是空军司令员,参加了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会议。  相似文献   

11.
正1966年夏掀起的"文革"风暴,短时间内如暴风骤雨,横扫全国。8月,林彪连续几次讲话,要在9月、10月、11月"大闹三个月",要"大升一批,大罢一批",要搞得翻天覆地,轰轰烈烈,大风大浪,大搅大闹。之后,社会各行各业如"天翻地覆",局势失控如脱缰之马,党政机关和公检法部门或者瘫痪,或者失能失效,原本"一枝独秀"的军队随着冲击波的加剧,亦未能幸免。  相似文献   

12.
<正>康世恩是我国工业战线杰出的领导人、新中国石油工业和石化工业卓越的开拓者之一、国务院原副总理,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而在他与周恩来总理的历次交往中,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也体现了二人惺惺相惜的深厚情谊。选贤任能挑大梁建国初期,党中央非常重视发展石油工业,提出"大力发展西北石油,及自东向西,东西并举"的开发方针。但是,当时国外石油界的理论是:海相沉积盆地易生油,陆相沉积盆地不宜生油。虽然地质学家李四光批驳过"陆相  相似文献   

13.
周总理是个高瞻远瞩、统驭大局的伟人,同时又是一位严细有加、明察秋毫的长者。夏衍同志生前曾忆及两件发生在重庆的小事,可以从中看到周恩来体察、体谅、体贴朋友和同志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 一件是:在重庆时,周恩来常邀请一些党内和党外的朋友到郭沫若家中举行茶会或便餐。人数不定,少时三五人,多时二十余人。名单都由周恩来拟定。一次集会后,周发现按名单漏邀一人,当即对夏衍和负责通知的人进行了批评:“‘一人向隅,举坐为之不欢’嘛,在你们可能认为是无意的疏忽,一件小事,可在对方,会被认为是有意的疏忽,那就不是一件小事了。”说完,即派车接人,见面后,周还亲自向其表示了歉意。  相似文献   

14.
正元月8日,是一代伟人周恩来的忌日。自43年前他与世长辞之后,每年的这个日子都浸满了全中国人民的涟涟热泪和绵绵思念。而从周恩来辞世到他的骨灰被撒向祖国大地的那短短的几天内,发生了一些轶事,这些事有的感人至深,有的催人泪下,还有的成为不解之谜……一1976年1月5日,医护人员给周恩来做了最后一次手术。这时他呼吸微弱,一直处在半昏迷状态。医护人员知道周恩来已经到了他生命的最后关头,都各尽其职地守在病房。7日夜里11点多,周恩来从昏睡中醒来,睁开眼认出了身边的吴阶平医生,他用微弱的声音要求吴阶平去照顾别的病人,说自己这里已经没事了,随后又转入昏迷状态。8日凌晨,周恩来的脉搏转弱,  相似文献   

15.
李金明 《湘潮》2005,(1):26-31
1973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发生过一次不寻常的事情——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当时,这不但在国内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很多猜测。撩开《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台前幕后》的故事,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当时国际政治斗争的严峻性和国内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正1913年8月16日,青年周恩来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南开学校。自此,他与"南开"就结下了浓浓的情缘。那么,他与这个不寻常的学校有着怎样发人深思的有趣故事呢?把联谊会办得有声有色1914年3月,在南开学校读书的周恩来偕同南开学校好友张瑞峰、常策欧等同学,发起组织了一个学生团体,起名为"敬业乐群会",表示"敬重学业,联络感情"之意。他们确定办会的宗旨为:"以智育为主  相似文献   

17.
那是1965年2月,佳木斯还是寒凝大地雪满枝头的严冬,一个星期天的上午,东北农垦总局办公室接到中央农垦部一个电报,通知当时任总局局长的王正林到北京开会。他接到通知后就把我找去,让我跟他一块儿去。那时,我是总局计财处计划科科长,掌握着垦区计划方面的一些数字和情况,可以做他的参谋。我们匆匆地料理了一下,当天就乘火车经哈尔滨去北京。火车在茫茫的雪原上奔驰。王正林局长半躺在卧铺上沉思。从他那张略微削瘦的脸上,可以看出他情绪在不断地变化。突然,他问我:“这次去开会,汇报提纲还没写,又没告诉开啥会……这会能是什…  相似文献   

18.
李鸣生 《实践》2014,(2):29-29
1974年5月19日,周恩来写完了他一生中最后一个批示。这就是著名的“5·19”批示。 尼克松的“黑匣子”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前几天,美国的一架运输机提前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运输机刚停稳,一个集装箱便从飞机上卸了下来。这个集装箱被迅速打开后,露出的是一个中国人从未见过的活动型的卫星地面站。在中方有关人员的协助下,美国的这个卫星地面站便安放在首都机场。  相似文献   

19.
1976年1月,联合国总部“破例”给已故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降半旗。那时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只有103个,但却有130个国家的党、政领导人发来唁电、唁函;几乎所有重要国家的报纸、电台都在第一时间播报了这一消息。更值得世人瞩目的是,联合国《旗典》中规定的哀悼领导人的降半旗仪式,第一次应用于一位现职去世的国家领导人,甚至突破了《旗典》中关于降半旗最多两天的规定,一个星期的时间,联合国总部上空没有升起任何一个会员国的国旗……显然,对周恩来的认可超越  相似文献   

20.
1975年1月1日 先后同李先念、邓小平谈话。 在人民大会堂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四届人大有关人事安排问题。根据毛泽东一再提出的要安定团结的指示,会议确定了“基本不动,个别调整”的原则,讨论通过邓小平起草的关于国务院的部、委设置和各部部长、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人选的报告。4日,和王洪文联名向毛泽东报告会议情况,并送去讨论通过的人事安排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