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李琛 《政府法制》2011,(2):34-35
约翰内斯堡,黄金与罪恶之城。在这里,繁华和死亡往往只是转瞬间的事。于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行走在小说和电影虚构的江湖中。这些人,我们通常叫他们“保镖”。而在这个特殊的群体里,也出现了中国人的面孔。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一个地方领导,不会上网,可能会被人认为是一个不合格的干部。与这个判断相关的事实是,越来越多的民意,正在通过互联网这个全新的平台来表达,而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也正是利用这个平台,实现了民意互动。  相似文献   

3.
傅德平 《天津检察》2010,(1):73-73,72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性格都是独特的,都是不可复制的。在河西区人民检察院,提起研究室李闽节的特点,熟悉的人都清楚,属于极其典型的“讷于言而敏于行”:是院里数一数二的笔杆子,文章写得很漂亮,但语言的表达,却远不如文字。而作为与其相处十余年的同事.却觉得这个评价并不十分准确,更确切的特质,是她对工作的那种完美追求。  相似文献   

4.
张驰 《法人》2008,(4):27-31
这个人,智力超群,商业感觉非同寻常;这个人,曾经在中国的白色家电行业叱咤风云;这个人,恃才傲物,不懂得柔弱胜刚强的哲学;这个人,四面出击,却没有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这个人,英雄末路,已是一败涂地  相似文献   

5.
我们栖居于这个世界之中,在每天、每时、每刻,我们都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发生着关系,并且在面对着多种关系的同时不断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于是,我们便感觉生活在一个网络之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网络中的一个结点,任何离开这个网络的人都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获得有归属感的生活。因此,虽然这个网络先于我们而存在,虽然这个网络给予我们太多的束缚,但这一网络的先验性和强制性却并非是外界强加于我们的,而是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由我们自己所塑造的。这样一种塑造的过程乃是人与人一种互动的、交往的过程,正是由于这一过程,便产生了一系列的规范,我们依据这一系列的规范维持我们的生活,判断什么是正确的、什么错误的、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非法的、什么是值得我们追求的,  相似文献   

6.
庄严 《法庭内外》2010,(2):35-36
人之所以为人,有别于其他生命体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的社会性。一个人的死亡只是自然生命的告别,而不是社会生命的终结。每个人的生前身后都有一些故事,都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当然,演出的是喜剧还是悲剧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7.
思宁 《法治与社会》2008,(10):42-45
如果天上掉下一块极具科研价值的陨石,恰巧被人捡到了,那么这块陨石算不算该人私有?如果捡到陨石的人先是把陨石献给了天文馆做研究,而后又因陨石具有经济价值,反悔想要把陨石要回去,天文馆该不该返还?这个问题真实地存在于黑龙江一个放马老汉和北京天文馆之间。而这个问题的症结,就是因为在我国,陨石的所有权无法可依,这才引发了两者之间的陨石之争。  相似文献   

8.
如果一个陪审团剥夺一个人的自由,因为这个人所做的正是世界上其他人类试图去做的,因为这个人试图让他的很多同胞以他看待事物的方式去看待事物,以便可能改变法律和制度,让工人有较好的机会,那么,我们对于这样一个陪审团会有什么想法呢?地方检察官通常都是突然生气而无法控制自己。这些人有罪,因为他们的纲领刊在激进的文件上。这个案子中,官员的困扰是:他们想改变一般的血液,一直到美国没有充满活力的人,一直到美国没有敢站起来的充满活力的人为止。我不知道什么恶意以及致命的影响力,能威胁州检察官办公室,使他们会进行这样…  相似文献   

9.
李敏 《中国审判》2011,(11):72-75
被评为“道德模范”的任何一个人只是“道德模范”的载体,社会要通过赞扬这个载体,宣传一种价值观。选评“道德模范,,的最终目的不是表扬这个载体,而是弘扬从这个载体身上折射出来的人性中的真、善、美。当你在‘配’和‘不配’这个层面上思考“道德模范”问题的时候,还是在进行着名利上的竞争和比较,还是在将“道德模范”这个荣誉当成一个稀缺资源或者利益去争夺,而不是当成责任去承担,如果是这样,  相似文献   

10.
论官场文化     
一切文化都会沉淀为人格。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完全可以把官场比作一个人,那么,这个人的性格和脾气就是官场文化。因此,我们研究官场文化,首先要从研究这个人的性格和脾气做起。  相似文献   

11.
2009年炎夏7月,一个名叫陈同海的人一度搅得我寝食难安。作为“中石化”的前老总,陈因涉及经济犯罪而将涉案金额推到一个新高度:1.9亿元这个数字,令人震惊而愤慨;作为一个能力极强、在经济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他的下场令人扼腕。  相似文献   

12.
谢海生 《法人》2009,(2):35-37
在这个寒冷而漫长的冬天里,房地产商人王石先生,扮演了一个对平民阶层和社会财富的独特的杀手角色,其言论诠释了一个丛林法则中的王者之象,一个冷血的权贵资本的面孔。  相似文献   

13.
李华 《法制与经济》2008,(13):25-26
毒品这个话题,至今仍令全人类感到困扰和头痛,人们与之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尚未能铲除这个毒瘤,它仍像毒蛇般缠绕着海洛因成瘾者的身体。公安部门对制毒、贩毒、吸毒各个环节进行了无情的打击,各社区也配合明查暗访成绩显著。但毒品始终未能如人愿消失。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新型毒品也随之出现。海洛因成瘾者戒而复吸的现象仍较为普遍。每年全球至少有10万人死于吸毒,1000万人丧失劳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这个在儿时就梦想成为一名人民警察的中年男人,如今成了“京城大盗”。这个名叫袁宝洪的人又一次与梦想背道而驰后,将因自己所犯的罪而付出“将半生光阴交付在高墙内”的代价。  相似文献   

15.
我国律师目前的地位并不高,但还算是叫人羡慕的职业。我从网上看到一篇名为“理想女友的职业排行榜”的文章,女律师榜上有名并名列前矛。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时常可以感觉到别人有意无意对我们流露出的羡慕和尊敬。无庸置疑,我们所选择的这个职业,对广大女性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而我们之所以选择这个职业,也正是基于她的魅力和吸引。  相似文献   

16.
谢海生 《法人》2008,(2):4-5
在这个寒冷而漫长的冬天里,房地产商人王石先后,扮演了一个对平民阶层和社会财富的独特的杀手角色,其言论诠释了一个丛林法则中的王者之象,一个冷血的权贵资本的面孔  相似文献   

17.
吕忠梅 《法人》2008,(6):26-27
这个已经完成国家审批的项目,为什么可以由一个人发起的公众参与活动而导致项目缓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与个人主义 “个人”对于人们来说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概念。我们用个人这个名词来指代所有的单个的人。但是从中仍然能区分出个人的两层含义。首先是作为一个生物有机体的个人,在这种意义上,每个人都是一个生理上和心理上独立的单位。而那些集合名词并不存在对应的生命有机体。这是一种唯名论的看法,比如说世界上只存在一个个的各不相同的苹果、桃子等,并不存在“水果”这个事物,“水果”只是人们观念中的集合名词。  相似文献   

19.
感谢律师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季节除了那丰收的前兆,一切似乎都很平淡。而对于一个参加过律师考试或者即将参加的人来说,却是怎样的一段触目惊心的日子。记起去年的这一段日子,一人仿佛已经一万岁的我在踯躇而行。失恋花啃噬着我的心灵.一切美好的愿望似乎都随他的一声Bye-bye而  相似文献   

20.
试谈研究人的本质的方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谈研究人的本质的方法论高建军人生观问题,是人生哲学研究的核心。而如何认识人、人的本质是什么?又是研究人生的哲学基础和理论基础。这里,仅就什么是人的本质,以及研究人的本质的方法论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什么叫本质?何谓人的本质呢?关于这个问题。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