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晓芬 《求实》2008,4(3):33-35
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社会发展史是个人与社会统一发展的历史.个人全面发展是个人与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公正是个人与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中,只有社会与个人形成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关系,社会才能实现全面发展和进步,个人才能获得全面自由发展的条件,从而才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化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结构的各个部分和各个要素,它虽然最终体现出一种整体的社会和谐,但从社会发展各要素的制约规律来看,还有赖于构成社会结构体系的各层面、各环节、各种因素的和谐,如和谐经济、和谐政治、和谐文化与和谐自然环境等和谐要素的支撑。其中和谐道德是一个突出需要重视的方面。因为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和道义基础,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和首要条件,应该成为目前和谐社会进程中道德建设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3.
《理论与当代》2005,(8):44-44
万俊人在《道德与文明》2005年第3期撰文.主张从政治伦理的综合视角切入“和谐社会”的主题.认为制度美德和公民美德是和谐所需的必要的政治伦理条件。只有通过社会基本制度的正义安排与台法有效地运作.社会伦理规范的合理有效的规导与协调,公民个体美德的修养与自律,才能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使社会生活进入一种有序和谐的发展状态。这也就是说.“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不仅是政治的和法律的.而且还有社会伦理的和公民道德精神的。  相似文献   

4.
道德进步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一个社会的政治使命,同时也是道德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在我国社会转型阶段,现代社会生活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对和谐社会建设和道德进步提出了全新要求。道德的进步,必须为构建和谐社会创立伦理规范。道德冲突的消解和转化,必然为社会和谐奠定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也是向善的道德化社会.和谐社会本质规定的道德意蕴诉求向善的人文精神,而向善的人文精神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道德支撑,引领和谐社会建设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向善的人文精神的力量在于使人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关系中,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自觉地求善、扬善、行善,以促进天人和谐、群己和谐、人际和谐以及人的身心和谐.  相似文献   

6.
传统道德观念中对道德的社会和道德的个人的培育往往有失偏颇,甚至出现道德社会和道德个人之间的断裂,这直接影响着全面道德建设的进程。因此,道德社会的形成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道德个体、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实践中,应打破道德社会自然生成论,打造良性社会制度统领下的个体道德建设,促使道德社会早日到来。  相似文献   

7.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是由无数个体的人构成的,所以建设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建设和谐人际关系. 一、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8.
胡冰 《理论导报》2005,(6):17-18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公民道德建设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行为规范,可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而社会生活中需要经常调整这些社会利害关系,才能构建起和谐社会.本文试从分析公民道德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入手,以寻求公民道德建设的正确方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是一个道德敦化的美好社会,和谐社会的实现需要充分发挥好道德的社会功能,伦理道德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自我之间相互和谐的精神基础,当前要着眼于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创新道德建设的思路和方法,不断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区域信用体系与和谐社会构建路径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阮德信 《求实》2005,(6):43-45
自十六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和谐社会的构建思路大致可归纳为四种。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是在法制基础上的经济和谐发展;市场经济和谐运行的核心是建立信用体系的制度安排并使其健康运行;信用建设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和切入点,并主要体现在信用道德、信用契约和信用体系三个层面。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非均质性,决定了信用体系建设的区域性,区域信用体系是当前我国和谐社会构建路径的现实选择,即:区域信用体系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经济和谐发展→和谐社会构建。  相似文献   

11.
道德是自我完善的精神力量,是社会和谐的道义基础,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加强道德建设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人际环境,营造文明的社会风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对道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健全必要的保障机制,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宋振美 《唯实》2001,(2):12-15
道德赏罚作为一种特殊的道德评价和调控方式,从古至今都在树立道德的权威、促进社会道德的内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转型期的中国,尤其需要在道 德建设中强调道德赏罚.从个人道德的修养(包括个体道德的塑造、内化和道德责任的确立)以及实现社会公正的角度(包括行为的代价与补偿、正义文明理性社会的要求)来看,道德赏罚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3.
个人诚信是诚信社会的基础,也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每个人都应该既为社会也为自己培养诚信的道德品德,做全面发展的人。个人诚信品德的养成,和其他道德品质的培养一样,必须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接受长期艰苦的熏陶、教育和磨炼。  相似文献   

14.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是由无数个体的人构成的,所以建设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建设和谐人际关系。一、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人是社会的人,人要在社会中生存发展,离不开邻里间的友好亲善、互相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也是向善的道德化社会。和谐社会本质规定的道德意蕴诉求向善的人文精神,而向善的人文精神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道德支撑,引领和谐社会建设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向善的人文精神的力量在于使人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关系中,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自觉地求善、扬善、行善,以促进天人和谐、群己和谐、人际和谐以及人的身心和谐。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对于如何构建和谐农村,学者们大多从宏观的层面研究,而很少从具体的层面,即农民个体自身的和谐来深入分析。可以说,个体和谐建设是和谐农村建设,乃至整个和谐社会建设的起点。因此,强化个体和谐建设,促进农村社会主体发展对于建设和谐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的和谐离不开个体的内心和谐,内心和谐追求人的心灵的圆满与统一,它是一种良好心态、调节能力和人生境界,建设社会民众的内心和谐需要各种社会物质条件和文化精神资源的供应和支撑。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因此,引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和谐状态。从而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伦理学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8.
王淑媛 《实践》2009,(9):36-3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努力的方面很多,其中,建设和谐机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和重要方面,只有加强和谐机关建设,才能更进一步提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机关也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机关的各项职能,并带动社会其它部分和方面的和谐,达到整个社会和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促进社会主义的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发展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政治保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营造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高度,以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从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否定性批判过程中来揭示社会和谐的历史必然性和应然内容.所谓和谐社会,应当包括内在和谐和外在和谐、理想层面的和谐和现实层面的和谐、和谐的秩序与秩序的和谐等方面,从内容看包括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社会、社会与国家、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可以归结为"社会的统一"的问题.马克思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很丰富,一些思想很值得进一步的挖掘,尤其是他创立新哲学时的作品和早期著作中的和谐思想具有更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