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群众》2016,(2)
正近年来,常州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探索转型升级新路径,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努力建设智能制造名城和现代服务业高地,一批新兴产业快速崛起,产业发展质态有效提升。一、实施"三位一体"战略,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工业是常州兴市强市的重要支撑。为进一步巩固提升工业经济优势,我市形成了推动十大产业链建设、"双百"行动计划和"十百千"创新型企业培育"三位一体"工业经济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5,(8)
<正>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了"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的新要求。贯彻落实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实现"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目标,迫切需要抓住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信息化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茁壮成长。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着力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积极培育信息消费新增长  相似文献   

3.
谭军 《群众》2015,(3):62-63
<正>面向"两个率先",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成为江苏未来发展总要求、总命题、总纲领的重要方面。经济发展如何迈上新台阶?关键是转方式、调结构,提升经济发展"含金量"、"含绿量",降低经济发展"含碳量",走出一条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之路,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之路。在新常态中推进绿色发展江苏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呈现出先导性、典型性特征,江苏的绿色发展必然具有新常态性: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市委、市政府举行全市重点工业企业座谈会。会议强调,要统一思想认识,树立雄心壮志,强化服务保障,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狠下决心、同向发力,培育大企业,打造大引擎,加快建设"名城名都"。宁波要建设"名城名都",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的拉动支撑作用至关重要。培育大企业是建设"名城名都"的关键所在,是推进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应对产业竞争的迫切需要,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举措。要从着眼全局、放  相似文献   

5.
薛守斌 《群众》2023,(23):54-55
<正>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年2月21日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打好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的要求,这对南京软件名城建设是一种激励和鞭策。南京是首座中国软件名城、首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软件和信息服务)入围城市,软件产业是南京提出打造的首个万亿级产业。作为南京乃至全省软件产业高度集聚的区域,作为南京软件名城建设的核心承载区,雨花台区始终秉承改革创新精神,着力促进软件产业增速提质,并从深耕软件产业迈向布局数字经济,努力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为软件名城建设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6.
刘影 《江苏政协》2013,(3):18-19
<正>阅读提示:杨占勇: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程朝晖:加快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梁洁:构建苏南现代产业体系吴晓蓓:加快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施振旦: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隋旺华:推进协同创新创新是科学发展之魂、经济增长之源、企业生存之本。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推动更多的"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提升。惟  相似文献   

7.
<正>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奋进新时代、建设新南京必须抓紧抓牢的重大战略机遇。在融入长三角、服务一体化过程中,南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抢抓机遇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积极担当作为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我市召开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学通弄懂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两会精神,按照"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的要求,全力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名城名都"建设和实现"两个高水平"奠定扎实的基础。当前,宁波制造业发展正在从"追求高速度"转向"追求高质量",产业结构正在从"中低端为主"向"中高端"延伸,我们要准确把握当前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为总目标,以产业争先为总抓手,奋力走  相似文献   

9.
季建业 《群众》2010,(11):35-36
<正>南京是科技人才创新资源密集的城市,也是软件业快速发展的城市。2005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中国软件名城的发展战略。2006年,工信部、江苏省和南京市签署合作备忘录,建立了共同推动南京软件产业发展会商会制度。4年来,我们把软件产业作为第一优先发展的产业来抓,优化政策环境,推进软件企业自主创新,培育和引进软件龙头企业,南京的软件产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南京先后被批准为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家"两化融合"实验区、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试点城市。  相似文献   

10.
正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宁波赶超发展的主要引擎。宁波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牢牢抓住实体经济这一着力点,把握新机遇,加快新变革,全力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名城名都",为"两个高水平"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近年来宁波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实体经济进入了发展提速、质量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6,(6)
正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的开放发展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从"三外齐上"到"五外并举",再到经济国际化,江苏不断提升开放发展的理念和内涵。近年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江苏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积极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工程建造和装备制造走出去,推进更高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16,(9)
正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指示精神,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践行国家制造强国战略,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支撑"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趋势,面对践行五大发展新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面对我省制造强省建设存在的中低端加工制造多、重大原创性技术少、产品国际影响力弱等短板问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7,(9)
正2011年,为了提升南京软件产业集聚发展水平,南京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关于以打造"一谷两园"软件产业集聚区为重点高标准建设中国软件名城的意见》(宁委发[2011]39号)文件,在南京市雨花台区设立中国(南京)软件谷,规划面积73平方公里。"十二五"期间,中国(南京)软件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幅分别达到33.3%、28.2%和29.5%;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同类软件园区前三强,成为全国首批、江苏唯一的国家新型工业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4.
沈文祖 《群众》2020,(2):19-2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区(以下简称“农创园”)坐落于国家级江北新区核心区,作为农业农村部批复建设的首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科创中心,必须坚持立足江苏、服务全国、放眼世界,以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激发创新基因,打造现代农业发展强引擎创新是南京前行的不竭动力与一以贯之的城市气质。市委、市政府连续三年聚焦创新名城建设,新年伊始召开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已成工作惯例。作为江苏省会、长三角特大城市,南京农业虽然占GDP比重不高,但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把农业视为基础性、战略性、功能性产业摆在重要工作位置。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21,(13)
正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数字革命推动发展的作用和地位日趋凸显。面向未来,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数字江苏的决策部署,为开启现代化新征程提供强大引擎、注入强劲动能。顺利实现数字江苏建设目标,需要进一步聚焦重点、精准谋划,系统化推进数字江苏建设。打好数字经济"发展牌",加快激发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8,(17)
正精准把握新时代所处新方位南京: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建设创新名城。省委明确提出,南京要建设首位度高的省会城市。南京正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对标找差为路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提升城市首位度上下更大功夫,在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上展现更大作为,努力走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前列。力争到2020年创新核心指标进入全国前列,到2025年成为全球有较强影响力的创新名城。一是提升创新首位度,探索动  相似文献   

17.
罗屿 《小康》2012,(10):102
正云和继续坚持和提升"小县大城"核心战略,积极打造"产业名城、童话名城、@化名城、生态名城、幸福名城",推动"小县大城"向"小县名城"转型提升《小康》:当年云和何以提出"小县大城"的发展思路?张建明:确定"小县大城"的概念是在2001年。云和是一个欠发达山区。当时已出台一些扶贫政策,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等,但这样扶贫不如把农民转移出大山,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9,(17)
<正>建设文化强省,构筑思想文化建设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文艺精品创作高地"三个高地",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之举,也是提升江苏文化影响力、讲好江苏故事、展现江苏形象的重要举措。泰州市坚持"项目化推进、载体化建设、品牌化提升、特色化发展"理念,"三个高地"建设稳步推进,为打造江苏高质量发展中部支点城市提供了坚强有  相似文献   

19.
周伟 《群众》2023,(18):6-7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亲临江苏考察,两次对江苏工作发表重要讲话,特别强调要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为我们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以《决定》的形式,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作出全面部署,并要求扎实推进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行动,实现江苏制造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转变,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明确了奋斗指向、提供了路径指南。  相似文献   

20.
鲁鹏飞 《乡音》2012,(8):17-17
项目建设,应突出"精",勿要"滥";讲求"质",防控"量";提升"效",降低"耗"。走"精、质、高效"之路,尤其要严防项目建设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牺牲和浪费过多资源。结合时下项目建设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多从推新产业,营新亮点,更新理念的角度出发来解决。一、项目建设需秉承"实业兴国"宗旨项目建设应当立足于"实",严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