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第五节建设五大文明中国的社会主义文明,是五位一体的文明形态。前面已经论述过中国模式对中国的经济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创新。这五大文明的创新,使中国模式具备了引领世界潮流前行的意义。因此,中国模式的科学发展,也必然是沿着这五大文明创新的方向前行。由于此前已对五大文明的创新分别介绍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方式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方式变革密切相关.发展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是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资源依赖型、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为主转变,依靠科技创新、生产创新、管理创新、社会创新,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生产方式转变、生活方式提升.这将面临许多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必须迎难而上、奋发有为.  相似文献   

3.
张俊 《群众》2021,(3):67-69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南京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扬子江中心”)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打造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生态文明实践中心、美丽中国展示中心为目标,强化科技创新,助力绿色发展,面向长江经济...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涨,生态文明应运而生,这是不同于工业文明的另一种进步,但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和激烈竞争的今天,生态文明和工业文明存在诸多矛盾和冲突,使科技创新面临着发展困境。对此,可结合我国工业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应将生态伦理纳入科技伦理的范畴,在价值观上将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进行统一;加强科技创新与生态学相关领域的结合,向绿色科技方向发展;注重对传统科技领域的创新升级,使其与新兴科技领域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5.
郝栋 《长白学刊》2013,(2):24-26
中共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新的高度,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五位一体的发展布局和路径。实现生态文明,破解当前我国发展的资源瓶颈难题是建立起绿色发展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源泉。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中的灿烂文明,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历史转折,都与创新密切相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实践表明,凡是大力推进创新的时代,经济、科技、教育就兴旺发达,国家强盛繁荣,人民富裕安康。凡是创新缓慢或创新停滞的时代,经济衰落,人民贫困。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证明,唯有创新才能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所达到的文明高度,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文明形态。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写进大会报告,是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兴国理念的升华和创新。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统一,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关乎自然环境,也与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生态甚至国际形象密切相关。随着中国进入经济中高速发展、注重创新驱动的新常态,中国现代化道路呈现出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态势。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充分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促进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生态与环境生态五位一体的和谐发展,这些构成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社会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重大理论创新。实现世界观、自然观和价值观的转变,推动政治、经济和文化社会形态的转型,生态文明建设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抓住并运用好这一机遇,不仅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还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生态文明引领世界,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做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所达到的文明高度,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文明形态。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写进大会报告,是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兴国理念的升华和创新。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统一.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实施资源环境保障战略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战略任务部分中,提出了重庆要实施资源环境保障战略,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江堰市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发展推动精神文明创建,以精神文明创建促进发展,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以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为目标,创新和设计各类创建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3.
《今日浙江》2010,(7):23-24
丽水市将围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以生态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促进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形成,着力推进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资产化等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绿色生态屏障”功能,建成生态产业创新发展、生态环境和谐优美、生态文明发扬光大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为全省乃至全国山区的跨越式发展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4.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最新理论成果,需要用好互联网平台、推动志愿者服务创新、活跃基层文化活动、加强文明城区建设,积极引导民众精神文明的良性发展,为我国经济结构优化、社会协调转型增添助力。  相似文献   

15.
大学科技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良智 《长江论坛》2001,(2):4-7,12
大学科技园孕育了新经济。依托大学的智力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是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超常规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新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认真研究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问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大学科技园的起源与发展大学科技园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氏族文明、奴隶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等文明时期,目前正在从工业文明向科业文明过渡。科业文明,是以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主要特征,社会生产中知识、信息生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崭新的…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这一战略定位,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为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引领和行动指南。生态文明建设是山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要求。山西省富煤缺水,在历史上为全国能源需求和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随着经济的快  相似文献   

17.
<正>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正式颁布,标志着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被列为中原经济区的五大战略之一。这是全国区域经济规划中第一次对文化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和定位,是国家赋予河南文化发展的战略任务。只有立足实际,面向未来,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才能切实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研究的加强和深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的内涵什么是华夏历史文明?有学者认为:华夏历史  相似文献   

18.
丽水的竞争优势在于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荣高 《今日浙江》2007,(24):28-29
如何在创业创新中加快发展生态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我认为必须围绕保护、恢复、优化、建设这4个方面,做好生态文章.  相似文献   

19.
黄娟  张涛 《湖湘论坛》2015,(4):77-82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荣为基本特征和目的、体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方向的文明形态,生产方式的进步与变革是人与自然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力量。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于经济建设之中,构建绿色生产方式,是我国应对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形势、顺应国际发展潮流、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态需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必然选择与根本途径。实现价值观念的绿色变革、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建立生态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科技创新、形成绿色消费模式、确立政策引导与制度保障将是构建绿色生产方式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荣为基本特征和目的、体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方向的文明形态,生产方式的进步与变革是人与自然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力量。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于经济建设之中,构建绿色生产方式,是我国应对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形势、顺应国际发展潮流、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态需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必然选择与根本途径。实现价值观念的绿色变革、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建立生态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科技创新、形成绿色消费模式、确立政策引导与制度保障将是构建绿色生产方式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