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前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实现两个历史性转变,一是实现生产要素从主要依靠物的要素向主要依靠人的要素的转变,二是实现人的要素从主要依靠体力要素向主要依靠智力要素的转变。高等教育对人的智力要素发掘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创新成果和人才支撑,有效解决了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科技难题和人才问题。但随着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发展方式无法继续为中国成为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6,(2)
正江苏经济由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的"新常态"后,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点有所转变:从动力机制转换上看,要由过去的"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从产业发展角度看,要从过去的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要实现这种转变,面临着创新要素积累不够、整合全球生产要素能力不强、思想观念以及体制机制约束等难点问题。这也是"新常态"下江苏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所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发展绿色经济 推进三重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正处于世纪之交的巨大变革时期。它有三个主要标志,即人类文明形式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世界经济形式由资源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社会经济发展道路由非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称之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三重转变”。这是21世纪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趋势与时代潮流。一、绿色经济与三重转变是21世纪发展的历史潮流1、人类正在进入生态时代,人类文明形式正在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这是人类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伟大实践。人类生存与发展经历了几种不同的文明形式。农业革命使人类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许克振 《政策》2008,(9):13-16
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指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关系经济发展全局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深刻领会和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充分认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消费和投资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对于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克群 《前进》2005,(11):26-28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应对各种挑战,认真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对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依靠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许正中 《人民论坛》2012,(30):60-61
政府的角色应实现由"划桨政府"向"掌舵政府"转变、由"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由"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最终实现由"控制型政府"向"激励型政府"转变对于处于制度转轨、社会转型和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国来说,需要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创新以助推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部门应转变职能,铺设普遍服务网;社会治理模式应重塑劳动者本位,走向公民社会;文化领域应破除落后的宗法制度和乡土文明,实现文化  相似文献   

7.
钟少兰 《传承》2011,(23):46-47
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必须依靠人才要素的提升和人才贡献率的扩大。为此要统筹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发展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解放思想,着力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8.
北京在科技服务业发展上仍需发力。随着发展阶段和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我国经济增长的模式正在由"工业+投资"向"服务+消费"转变,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服务业发展和创新驱动转变。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已席卷全球,科技创新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利器。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正处于世纪之交的巨大变革时期。它有三个主要标志,即人类文明形式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世界经济形式由资源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社会经济发展道路由非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称之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三重转变”。这是21世纪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趋势与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10.
任斌 《重庆行政》2015,(4):77-78
城镇化过程,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不断从其居住、工作、生活在乡村,逐步转变为居住、工作、生活在城镇的历史过程,即人口在空间分布上实现转移和集中的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城镇化的本质就是城乡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人口等综合性、整体性、全方位转型的过程。城镇化的目的主要是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此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城镇化过程中必须遵循由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变,以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相关规律,如产业结构由一二三的产业结构逐步过渡到二三一结构,再过渡到三二一的结构;社会结构上大多数人居住地由农村转到城市。过程中的推动力主要原因是,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而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又高于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所至,以此带来了人口的合理流动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阶段中国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特别是新型工业化仍是城镇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1.
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扩大的背景下作出的一种政策安排,需要通过市场协调和政府协调共同实现。其中,政府协调更为重要。政府协调主要是通过制度来体现,因此,制度的创新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制度创新体现在规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消除地区之间要素壁垒,实现地区间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以及区域产业转移等方面。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安排应规范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中国目前正处在经济体制由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根本转变过程中,构…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10,(4):1-1
<正>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江苏团审议时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事关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事关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事关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问题。要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思路和决策部署,着眼于增强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集士港镇,地处宁波西郊、鄞西腹地,镇域面积49平方公里,下辖19个行政村、2个社区及2个渔业社,常住人口近8万人,是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浙江省中心镇和宁波市首批卫星城市试点镇。近年来,集士港镇突出围绕"五个坚持",全面推进卫星城市建设,着力打造区域经济发展平台,较好地实现了发展形态由"二元分隔"向"统筹融合"转变,城镇发展由"项目建设"向"功能提升"转变,产业形态由"乡镇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增长方式由"要素推动"向"创新驱  相似文献   

14.
闫东升 《公安教育》2008,(11):22-23,30
“集约化发展”原是一个经济发展的概念。在经济增长由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式增长的转变过程中,非资本、劳动生产要素或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就属于集约式增长。这种增长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后来,“集约化发展”被隐喻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关注质量和效益的一种普遍发展方式。集约化发展方式注重人的潜力、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注重通过自身要素的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来提高工作的规模和效益。公安工作在财力投入有限的条件下,必须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一个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对经济发展方式的选择不仅受制于发展理念和经济发展的内外条件,而且受制于经济社会体制.目前,我国延续30多年的经济增长主导型发展方式赖以生存的内外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自身积累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深层次问题日益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把发展的指导思想由偏重追求经济增长转变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上来,找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拓展体育发展空间,丰富群众体育生活,培养体育人才,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生活质量和竞技体育水平,促进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0,(5):1-1
<正>江苏正在经历的第三次转型,核心是发展创新型经济,着力推进"三个转变":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发展一体化转变。突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依法治国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论述了依法治国的核心是制度建设,并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中制度建设设置了基本框架,即主要从政府的职能转变机制,民间社团的构建,社会融资和财政体制的制度改革,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决策规划机制等方面进行构筑,最后,对特别的"三农"问题提出改革构想.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政府积极倡导包容性增长,其基本含义是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目标。包容性增长的基本要素包括:坚持发展经济,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目标,中国政府正在和即将采取以下政策措施:一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增长;二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能力,最大限度创造劳动者就业和发展机会;三是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四是加强社会保障网络建设,着力解决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包容性增长的概念提出时间不长,但始终贯穿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与"科学发展观"和"协调发展"、"和谐社会"理念一脉相承,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的历史时期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对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质上是实现社会系统各部分、系统内部各要素及其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的协调与整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针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现实需要。要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加强党的社会整合功能,加快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