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视角、社会排斥视角、社会资本视角以及公共政策和制度分析视角,是当前研究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主要视角,同时也为促进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提供了多元的破解路径:进行传播媒介素质教育促进农民现代化转型;以社区为平台加强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互动交流,提高社区聚合力;开发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构建农民工的社会资本,提高其经济地位和城市适应能力;加快制度融合和政策发展,保障农民工的基本公民权。  相似文献   

2.
社会融合是一个动态的、渐进式的、多维度的、互动的社会问题。提高社会融合度需要从流动人口、流入城市以及国家三个层面思考对策。要提高流动人口的综合素质;流入城市要对公共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引导居民培养更加包容的公民意识;国家要加强社会制度建设,提高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程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外来流动人口发展趋势日益突显其社会融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现代化视角、社会排斥视角、社会资本视角以及公共政策和制度分析视角是当前研究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主要视角,同时也为促进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提供了多元的破解路径:进行传播媒介素质教育促进农民现代化转型:以社区为平台加强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互动交流,提高社区聚合力;开发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构建农民工的社会资本,提高其经济地位和城市适应能力;加快制度融合和政策发展,保障农民工的基本公民权.  相似文献   

4.
流动人口管理创新: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不仅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直接影响到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建设成败.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的调整,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流动人口问题.高度重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问题,要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思路、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有的社会法体系极其薄弱,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体制变革的需要。加快社会立法步伐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客观要求。我国应将社会立法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健全社会法体系;提高社会立法的层级,设置实施条例和细则;加强程序法立法,加快社会立法步伐,形成完整的社会法体系。  相似文献   

6.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正在召开,“社会管理”话题的关注度已攀上人民网关于2012“两会”调查的第三位,也是3月中国“两会”热议的焦点之一。2011年8月,已有20年历史的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从“治安”到“管理”,一词之换,意味着中共执政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有的社会法体系极其薄弱,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体制变革的需要。加快社会立法步伐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客观要求。我国应将社会立法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健全社会法体系;提高社会立法的层级,设置实施条例和细则;加强程序法立法,加快社会立法步伐,形成完整的社会法体系。  相似文献   

8.
刘治彦 《人民论坛》2014,(12):52-55
<正>财政收入离京难度大城市病京津冀融合下的北京何去何从评述由头:从今年两会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以来,"京津冀一体化"就成为了各方的热议话题。随后,河北出台新型城镇化有关政策,提出发挥保定和廊坊首都功能疏解及首都核心区生态建设的服务作用,进一步强化石家庄、唐山在京津冀区域中的两翼辐射带动功能。与此同时,京津两地积极推动"双城"交通一体化,高铁、地铁、公交"一卡通"已经提上日程。这一系列举措,让人们感受到了京津冀一体  相似文献   

9.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与社会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作为城市流动人口的一部分,其社会融入和社会管理问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目前,我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逐年增加,不但给城市管理带来了难度,而且也给城市民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状况包括经济适应层面、社会适应层面和心理适应层面几层含义,我们要破除制度障碍、观念障碍和社会障碍等阻力,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高度认识和重视这一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各项改革。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以微博、微信为主要传播载体的谣言此起彼伏,特别是与"吃"有关的话题,更成为网上谣言的重灾区。五花八门的食品谣言为何屡禁不止?公众听到这些未经证实的传闻为何总是心里发慌?怎样铲除谣言滋生的土壤,让人们吃得放心?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而完善中国特色法律体系依然任重道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重点领域立法"。社会立法应当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立法重心。相对于日趋完善的经济立法和蓬勃发展的文化立法,社会立法严重滞后,社会管理法律体系依然有待进一步完善。客观地讲,我国现有的社会法体系相当薄弱,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管理体制变革的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必须加快社会立  相似文献   

12.
李培林 《中国人大》2011,(15):14-19
社会管理通常是指以政府为主导的包括其他社会力量在内的行为主体,在法律、法规、政策的框架内,通过各种方式对社会领域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张宝山 《中国人大》2012,(23):44-44
背篓、手电、解放鞋,这是被民政部授予"为民模范"荣誉称号的已故湖北宣恩县椿木营乡民政助理周国知的"三件宝"。周国知在最平凡的工作岗位上,20年如一日,坚持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终因积劳成疾病逝在工作岗位上。背篓在这位乡民政助理42岁的人生道路上,有一番特殊意义。这只不离身的背篓,永远装满了群众的事。给受灾村民或贫困农民背粮背物,  相似文献   

14.
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大陆进入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发展时期,开始了一种整体的全面的社会类型的过渡。 中国社会的转型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完全打破了自身封闭和半封闭的状  相似文献   

15.
外来流动人口是上海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人力资源的组成部分,也是上海城市生命力活跃的表征。2000年“五普”结果显示,上海外来流动人口总量己猛增至387.11万,比1997年的237万增长了40.3%,外来人口总量在全国31个省市中己位居第二。未来,上海的外来流动人口数量将更大,流动速度将更快,与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也将更为紧密。外来流动人口在为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由于他们本身具有的无组织性,流动的盲目性,活动的无序性,以及生活和居住  相似文献   

16.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社会支持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从社会学视角出发,详细分析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国家庭支持系统、群体支持系统、个人支持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认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最终解决有赖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目前的体制下,只要给予足够的社会支持,这一问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7.
论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融入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孙璐 《理论月刊》2006,(11):35-38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的结构呈“家庭化”趋势,由于制度建构、资源配置等多方面的原因,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融入呈边缘化状况。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整个社会从身份制向公民社会的转变、城乡壁垒的拆除,有赖于人们从根本上重视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流动人口呈现出数量持续增长、年龄结构年轻化、以核心家庭化迁移为主体模式以及回流现象明显等特征。一方面,流动人口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流动人口大规模地从农村流向城市,导致农村基层民主发展受限、农业发展后劲不足以及农村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畸变等。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推进农村社会整合,有必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重塑村民自治的民主精神,大力发展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以及重建乡村文化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9.
孙茜  ;刘作权 《前沿》2014,(19):159-160
大连这座年轻城市的飞速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同胞到大连来谋求发展。关注大连少数民族流动群体的发展现状,引导他们融入大连主流社会,建立起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群体与大连地区汉族居民的相互认同与合作的融洽关系,实现在连各族人口和谐发展,共同携手建设美丽大连已成为亟待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大连地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现状、特点、融入大连主流社会遇到的困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为促进在连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大连主流社会,适应大连城市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流动人口权益状况事关社会稳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公平、公正的试金石。问题的实质是与社会平等差距悬殊。流动人口弱势群体与社会的不和谐性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目前的重要任务是改变城市人口与农村流动人口的双重标准。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以理性归制解决流动人口问题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