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来基于家庭教育的内容人们总能达成较一致的看法,而教育的结果却大相径庭,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家庭教育方法。文中从以身垂范、时时督促和明示读书法等三个方面充分挖掘《曾国藩家书》中蕴含的宝贵家庭教育方法,以给现代家庭教育带来有益的启示。亦求在如今各种托管班盛行的风气中,能使为人父母者意识到最好的托管就是家庭,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2.
《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作,蕴含着丰富的修身思想,在道德观方面包括"义""礼""孝""信",在学习观方面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在处世观方面包括人际关系、生活观念、家国意识等,其对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应积极探索将《论语》修身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积极借鉴。  相似文献   

3.
儒家经典《荀子》集先秦百家思想之大成,其哲学思想、政治主张、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术论述等诸多方面均蕴含着丰富的领导力的精髓和要义.从《荀子》领导力思想的若干关键词入手,撷取能参、解蔽、礼法、民本、劝学、修身等观点,研究其中阐发的参天配地、把握认识规律、德法相济、赢得民心、学习修身、道德培养等思想,对提升领导力素养...  相似文献   

4.
狄更斯作为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在他带有自传性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运用了很多《圣经》中的思想。本文从《圣经》中的一些内容出发,对其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5.
《史记》作为一部信史,表现出浓郁的爱奇思想倾向。内容方面,奇人奇事的传录使《史记》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结构方面,奇特的著史方式体现了司马迁的过人才情;思想方面.突破传统的观念又是作者奇伟思想的体现。《史记》奇人、奇事、奇构、奇思的爱奇表现对《红楼梦》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形象渲染、语言锤炼、环境氛围、战争场面等四个方面浅探《曾国藩》在小说艺术方面的缺陷。从中悟出历史小说固然要在文化色彩、思想深度方面超越前人,做出开拓,但绝不可偏废“小说”这一艺术形式,应该做到两者结合。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称《大学》为中国的政治哲学,是培养统治者的学问。朱熹也对《大学》做极高评价,称《大学》为修身治人的纲目。基于这一认识,本文把挖掘《大学》政德思想智慧作为落脚点,对《大学》中政德思想的重要性及其基本精神,以及发挥这一智慧在当前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现代价值等一些重要问题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大学》是一部在中国传统社会后期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儒家经典,它系统地阐述了儒家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奉为圭臬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治理模式,展现了古人对实现和谐有序社会的向往。时至今日,《大学》中"修、齐、治、平"的社会治理思想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其中"修身"为治乱之本的思想启示我们个体道德境界的提升是实现社会整体和谐的起点;"齐家"为治国之基的思想启示我们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紧密相连;"国治而后天下平"的思想启示我们和谐社会的实现离不开"矩之道"的运用,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离不开正确的用人准则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为了实现治国平天下的宏伟抱负,非常注重修身即个人道德修养、自我人格完善。他的修身观有着与传统修身观相联系的一面,即重视内省,重视读书求知、储才蓄能,而且具有鲜明的政治伦理价值取向;同时,又为传统修身观注入了新的内涵,即崇尚发展个性、实现自我,使人在德、智、体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严从实是为人做事应有的精神与态度,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之一。《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其仁、义、礼、智、信、乐、勇、孝等主要内容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厚的严、实思想。分析《论语》中的严、实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弘扬从严从实作风、践行从严从实要求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袁宏道的《广庄》虽为释庄之作,但其思想却自成体系。笔者试从大小之辩、是非之争、养生之道、处世之决等四个方面来论述《广庄》与《庄子》之异,揭示出袁宏道突破传统价值规范,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并以此思想来解释袁宏道的许多"怪异"之处。  相似文献   

12.
孔子思想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孔子的身世阅历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就其思想内容来看,孔子思想起源于对周礼的继承与探究,《诗经》为孔子提供了研究周礼治下社会风俗的重要条件。孔子的核心思想"仁"的形成以及修身治国之道也从《诗经》之中汲取了基本精神、基本道德、道德框架模型等基础性因素。所以,《诗经》对孔子思想的形成发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我们弘扬传统文化,就是要认真汲取其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王阳明心学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对今天的人们在立志、修身、读书等个人修养方面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中有着极其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心理与生理关系、心理活动与发病的关系及相关治疗方法三个方面。《黄帝内经》对心理疾病的相关认识及其防治方法,可为现代心理疾病的治疗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最早接触《理论与实践》还是在大学读书的时候。由于学的是政治专业,平时对政治理论方面的杂志总是比较留意。一次偶然的机会翻阅到贵刊,很快就被她深刻的理论阐述、强烈的时代精神、丰富的思想内涵所吸引,自此成为贵刊的一名忠实读者,一读就是十几年。  相似文献   

16.
《大学》的整个知识体系其实就是目标管理体系,并以自我管理和自我责任作为主线来架构整个目标管理体系,进而实现终极目标。目标的达成与否是检验自我管理过程的“试金石”,自我管理是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目标管理为纲目,自我管理为主线,两者共同架构《大学》知识体系。《大学》自我管理思想具有三大特点,即内圣外王;修身为本;逻辑清晰、心理指标明确。德鲁克的自我管理理论和《大学》的自我管理思想的共同点是:主张扬人性之善;重视自我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契合;强调发挥内激励效应。两者的不同点是:《大学》自我管理思想侧重形而上,而德鲁克的自我管理思想侧重形而下。  相似文献   

17.
《大学》作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对于统治者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到“内圣外王”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为统治者提供一套完整的修身思想,不仅在当时有重要的影响,时至今日,其修身思想的闪光点仍然值得我们仔细挖掘,古为今用,为我国党员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我国历来注重官德。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华文化的核心就是围绕"人与修身立德"而展开的,换言之,修身正己立德是中国人做人处世为官理政的基础与根本。加强自我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事业观,一直以来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解决的重点课题。《老子》一书中蕴含着丰富的修身智慧它将修身作为治国理政的逻辑起点,提出了尊德守道的修身方法和贵生保身的修身目的,实现了身,与道、身与心的圆融新时期领导干部正确对待权欲、物欲和名誉地位,有必要从《老子》一书中汲取方。法和智慧。  相似文献   

19.
《大学》是儒家重要教育著作。《大学》凸显了一种兼及内外的整体教育观,认为大学教育之本是"明明德",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亲民易俗",同时,《大学》中还有着丰富的修身思想和教育管理思想,这些对现在的大学教育都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民贵君轻、以民为本思想是我国传统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内容。《群书治要》作为一部治世要典,集中体现了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义。本文从贵民重民、爱民恤民、富民利民和恕民教民四个方面,对《群书治要》中的民本思想的内涵进行挖掘与分析。旨在为在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当中,更好地处理干群关系、有效地解决民生问题提供理论借鉴和施政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