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宗平  韩子睿 《群众》2013,(4):50-52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2》(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江苏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再次摘取桂冠,连续四年蝉联全国区域创新能力第一。2009年前,江苏的区域创新能力排名一直在第四的位次上徘徊不前,是什么原因促使江苏区域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江苏在取得“四连冠”骄人成绩中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本文试图对其中的原委进行深度分析,并对今后江苏如何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7,(1)
<正>"聚力创新",江苏有着天然的优势。创新驱动最需要的是人才。自古以来人们习惯于把人才和江苏联系起来,"江南才子"的说法深入人心。人文荟萃,名校云集,底蕴深厚已经成为人们形容江苏的常用词汇。在这些优势下,江苏区域创新能力已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聚焦富民"对于江苏而言,不是"补短"而是"补强"。在人均GDP和居民人  相似文献   

3.
刘松汉 《群众》2010,(11):28-29
<正>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我省今后10年人才发展战略目标,即到2015年,区域创新能力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建成人才强省;2020年,把江苏建成优秀人才集聚高地,人才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这一目标,是在世界激烈人才竞争中赢得主动的迫切需要,也是江苏赢得未来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群众》2017,(5)
<正>江苏区域创新能力已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当前科技创新如何再上新台阶?首先,基础研究是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的起点。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加强原始创新,全力以赴促成"颠覆式"创新。基础研究是创新的原动力,在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中发挥着关键作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1—2014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的数据,比较分析粤苏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情况发现,2014年以来粤苏区域创新能力均有明显提升,近年稳居全国前二位,但江苏的提升更大、更多、更协调。比较分析得出的启示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要以全面深化体制改革为动力,要实行扬长与补短并举的战略举措,并以高水平提升创新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7,(2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重大命题,是我国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跨越转型关口的迫切要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与之相匹配、相适应且支撑有力的创新生态体系。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八年领跑全国,有条件在全国率先探索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体系,为江苏建设区域性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农转工"、"内转外"的转型  相似文献   

7.
《群众》2016,(2)
正同绘改革发展宏图,共襄全面小康伟业。在全省人民的热切关注中,2016年"江苏两会"胜利闭幕了!时光在回溯中尤显不凡。回眸"十二五"成绩来之不易:全省GDP连跨三个大台阶超过7万亿元,区域创新能力全国"七连冠",三产比重首超二产……10.72万平方公里的江苏版图因7900万江苏儿女的"装点"而璀璨夺目。  相似文献   

8.
《群众》2017,(6):73-73
2015年12月,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依托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正式成立.作为我省第一批九家重点高端智库之一,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成立的宗旨是:以智库咨询为工作抓手,服务省委省政府重大经济社会政策的前期预研、中期制定评估与后期完善提高,立足江苏、面向全国,聚焦于区域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智库咨询项目。  相似文献   

9.
对2001年以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年度报告统计指标排位的分析显示,江苏、广东、北京、上海、浙江逐渐固化为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前五强,五强创新能力综合值的差异系数呈下降态势,其五大创新要素的差异系数呈波浪型升降态势。据此,要注意发挥区域创新五强的示范区和先锋队作用;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既要注意培育、巩固、发扬优势要素,更要注意促进各类创新要素的协调发展;目前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竞争激烈,五强要注意挖掘潜力,提高效率,其他地区要利用其潜力优势,化潜力为效率和实力。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15,(7)
<正>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江苏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江苏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交汇点,江苏要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机遇,自觉担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大责任。2015年4月底,江苏向中央提交了对接"一带一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8,(17)
正江苏连续多年在全国区域创新能力排名中名列前茅,专利数、高校院所总数、研发人员总量都位居全国前列。虽然江苏高校多、人才多、资源多,但是"近水楼台"并没有充分"先得月""多得月"。我省还未能培植出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规模与品牌蜚声世界、引领产业跨越发展的创新型企业。关键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总体产业体系还嵌套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江苏产学研合作之所以郁结难解,其问题主要不在企业。企业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17,(4)
<正>在全国外贸增速进入"中低速"增长通道的大背景下,江苏外贸发展同样表现出"乏力"现象,突出表现为2012年、2013年、2014年和2015年江苏省进出口总额增长率分别仅为1.6%、0.5%、2.4%和-2.2%,低于"十二五"预期发展目标,并跌破过去长达约20年的两位数高速增长。尤其是2015年我省外贸发展不仅没有实现预期目标,且出现了2009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有观点认为这是江苏外贸从以往"大进大出"向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7,(12)
<正>江苏科教资源丰富,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八年位居全国第一,但厚实的创新"家底"却难以顺畅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技创新有高原无高峰成为一个突出现象。以阿里巴巴、华为、海尔等企业为代表的创新高峰不是堆出来的,只有打造好创新生态系统,高峰才能自然"生长"出来。省委书记李强多次强调要打造根植力强大的创新生态系统,意正在此。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17,(9)
<正>如何在全球空间中定位江苏、提升江苏、发展江苏,不仅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需要,也是江苏经济转型的客观要求。江苏的发展过程,也是在全省、全国、全球三个空间不断明确定位的过程。就全球空间而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是我国承接外资的重要空间,总体占比都在25%以上,直至2012年达到迄今的历史最高32%,江苏成为全球生产的重要空间。虽然自2000年以来,江苏对外投资增长较为快速,但2015年其对  相似文献   

15.
<正>缘起:沿海开发结同心21世纪是海洋世纪。星空转换,时移事易。2009年6月,国务院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江苏沿海开发终于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江苏沿海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2011年7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制定沿海开发五年(2011-2015年)推进计划,并由省委统战部牵头组织开展服务沿海开发"同心行动"。如果说"发展规划"是江苏实现加速腾飞的美好愿景,"五年推进计划"是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6,(4)
正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事业兴起于21世纪初。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公布"昆曲"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2年,江苏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2004年,该工程正式转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截至2015年,江苏已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8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25项、省级619项;国家级非遗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6,(10)
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解决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而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创新基础上的效率提高。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应发挥科技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推动作用,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作为全国发展先行的省份,江苏在改革开放的探索实践中较早地遇到许多新问题。近年来,江苏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增加中高端技术有效供给,取得了良好效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首位。但从总体上来看,目前江苏在创新能力和科技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不足,科技创新在推进供给侧结  相似文献   

18.
<正>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将带来区域发展格局的重构和优势重塑。江苏作为"一带一路"交汇点,地处长江经济带重要位置,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区域,也是落实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区域。在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新形势下,江苏进一步提高站位,承担新的使命,奋力当好新时代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示范。2018年12月召开的江苏省委  相似文献   

19.
王志忠 《群众》2014,(7):44-45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了全面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抓住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将创新驱动作为江苏下一轮发展的核心战略。工业设计作为创新转型中见效最快、效果最好、成本最低的措施,将推动"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跨越发展。一工业设计是与工业化进程相伴产生和发展的,是人类创新能力在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17,(16)
正对江苏来说,没有高水平全民健康,就没有高水平全面小康。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2015年10月省政府制定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健康江苏"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意见》,到2016年11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将"健康江苏"建设作为推进"两聚一高"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