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在深圳赚到了自己的第一个100万,他说这是他在深圳钓到的鱼;他在深圳的月薪从200元到1000元,他说这中间他拥有了在深圳钓鱼的竿;他在家乡办学培养人才,他说他又成了制造到深圳钓鱼用的鱼竿的人。  相似文献   

2.
博学新知     
《今日浙江》2007,(7):59-59
考选领导干部面试试题问:一个渔夫有一个鱼竿和一筐鱼,在路上遇到两个人,一个人要了一筐鱼,很快,他就把鱼吃光了,后来就饿死了。另一个人要了鱼竿到海边钓鱼;但是他没有到海边就饿死了。请你谈谈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马德 《乡音》2014,(6):48-48
一个人能坏到什么程度,看他张狂的时候就清楚了;同样,一个人会好到什么程度,看他困厄的时候就知道了。得意的时候看他做什么,落魄的时候看他不做什么,在放纵和坚守那里,露出的,往往是最真的品性。  相似文献   

4.
正运河从他儿时生活的小镇上穿过,自小他就与运河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怀念在水边嬉戏、玩闹的时光。因为兴趣,学经济管理的他毅然跨行进入园林绿化行业。从三人小公司到百人企业,他不断求变谋求新机。十三年积淀,他从传统园林景观设计成功转型到滨水生态修复与保护领域,成为水生态修复专家、一位"美丽中国"的践行者,他就是  相似文献   

5.
生死竹筏     
唐生 《中国减灾》2011,(4X):23-23
<正>有一个人被歹徒追赶,来到一条大河边,河水很急根本游不过去,河上连一座桥也没有,更没有船。于是,这个人就暂时隐藏起来,那些歹徒一时半会儿还找不到他,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后来他打算做一只竹筏,然后渡河,到了河对岸就安全了。于是他就夜以继日的忙起来,他砍了竹子,用树皮绑了起来,做成了竹筏。他划着竹筏,到了河对岸,等到那些歹徒发现他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人,18岁考上了大学,是他那个小村庄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临走时,全村的人都到村口送他,父母们领着自家孩子来看他,树他为榜样。  相似文献   

7.
他历经艰难,行乞到黄村之后,得知水路可以到岳阳,便一蹦一蹦地到了河边,向正要下岳阳的船老板苦苦哀求让其乘船。船老板问他是哪里人,他说是茶陵人。无奈口音不同,老板听不懂,频频摇头。段苏权就便拿起船板上一支记帐的笔,写了“湖南茶陵人”五个字。这五个字苍劲、有力,令船老板刮目相看,这船老板眼睛忽然一亮,觉得这个乞丐不是一般的叫化子,善心也就发了,让段苏权上了船,顺水送到了岳阳。  相似文献   

8.
谁能想象,一个上下轮椅,都要人背来抱去的人,能够从事体育运动?刘国权就能。他来自天津,四肢三残。然而,游泳池中,他却能象得水的鱼儿,自如、矫健。从一个重残人,到一个运动员,这道路有多难、要多苦,他没说。但是,他走出来了。现在,他的眼前,是长沙40℃的高温,是每天12000米到16000米的运动量,他依旧没吭声。可他的50米蛙泳成绩,却比集训前,提高了9秒!是不是走过荆棘的人,不再知道苦?不。刘国权清楚,为了能摘取金牌,队里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为他请来了专职陪护,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就连洗澡、上厕所,都有人照顾。如果没有政府的关怀,他又怎能风风雨雨走到今天?  相似文献   

9.
正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人的一生能尽自己的心力,使社会上的人多得他工作的裨益,是最快乐、最有意义的事情。刘万祥同志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参加工作后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忠诚党的事业;从北到南,从部队到地方,从城市到偏僻的少数民族山区,几十年如一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劳苦奔波,尽心尽力,做了许多实事、好事、群众受益的事;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他是一个英雄。从一名游击队员到民族解放运动的一面旗帜,从一个战士到挥舞橄榄枝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他用毕生的精力,将一个名字--巴勒斯坦--刻在了世界民族之林。虽然他身材矮小,但没有人能否认,他是一个需要仰视的人。他是一个悲剧。  相似文献   

11.
父亲朱自清的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他的爱国。爱国之心人人皆有,但有明确的追求,而且始终不渝,肯于为此作出个人牺牲,是他的特点。他生于1898年,其时,正是中国被列强蚕食,很有可能被进一步瓜分,亡国灭种的危机极其严重的年代;也是国内政治腐败到了极点,社会黑暗到了极点,民不聊生,民怨沸腾,中国  相似文献   

12.
孔子的批评春秋时代,鲁国有这样一条法规:凡是鲁国人到其他国家去旅行,看到有鲁国人沦为奴隶,可以自己垫钱把他先赎回来,待回鲁国后到官府去报销。官府用国库的钱支付赎金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孔子有个学生到国外去,恰好碰到有一个鲁国人在那里做奴隶,就掏钱赎出了他。回国以后这  相似文献   

13.
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鬼子来了》,到《绿茶》,姜文在大多数人心里的感觉是个性而不羁的。印象里他好像也没说过什么太个色的话,只不过不像大多数“星”那样要时不时在公众面前露个脸,以防着在新人备出的演艺圈里被人淡忘,反到总让人有了个惦记,想着他是不是又要出什么新花样了。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阆中市扶农乡青年农民柯珍勇,今年5月到南充市嘉陵区绿茵岛休闲城打工。一月后,因老板欠他400元工资,他索要无果,还被老板手下的人将其打伤。当地公安接警后,将他送往医院治疗。期间他多次到有关部门上访,并于9月13日在他的家乡,演绎出了——  相似文献   

15.
最近,香港《大公报》一记者到四川某高校采访,事先就在电话中告知:随便提供住宿,打地铺都行,不在学校吃饭。当时主人们以为只是客套,因此没有把他的话当一回事。后来。这位记者来了,所有该做的事做完以后,也到了吃午饭时间,未料他果真不肯到学校为他准备的地方进餐。万般无奈之下,该校以“AA制”形式,让他吃了一顿自掏腰包的午餐。晚饭,也只好由着他自己一人去了学生食堂。走之前,他拒绝了学校送给他的纪念品。 尽管这位记者一再说明,他这样做只是按照自己的职业规范来要求自己。但他的所作所为仍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33岁,有的人还在寻觅努力的方向,有的人却已经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王汉荣就是后者。因为不甘贫穷,他踏上了尘土飞扬的打工路。因为肯吃苦、不怕吃亏,他争取到一个当推销员的机会,从此迈上成功之路。因为诚恳、亲切,他与许多汽车用品生产厂家都成为了好朋友,28岁就实现了从0到10000000的跨越,吃了深圳汽车用品超市的“螃蟹”。因为诚实、随和,一位漂亮的广州女孩愿意放下安逸的生活,跟随他到深圳创业,助他事业再创高峰。  相似文献   

17.
李敏宽属于那种不显山不露水的人。在茫茫人海中,你很难将他和其他人区分开来。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从日本起步,经过学生时代的全运会棒球赛冠军队主力队员,到担任北京女垒教练,再到国家队主教练,直到20世纪末成为荣登国际垒联名人堂的中国第一人,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了坚实的大半生。棒垒球运动的复苏把他引入执教之路李敏宽祖籍台湾省台北市,1937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在那里度过了少年时代。从他记事的时候起,父母就给他灌输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地烙下一颗中国心。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家乡和祖国的了解越深入,…  相似文献   

18.
穆玉敏 《人民公安》2012,(15):58-63
吴郁文明白,他欠下革命先驱李大钊以及其他19位革命志士的血债,到了偿还的时候了,所以,到了侦查处后,他把策划、实施抓捕李大钊等人的经过都详详细细地供了出来。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立人之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我看来,45岁以上的中国人都知道北戴河这个地方,这是因为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主席非常喜欢这里。1954年,他在滂论大雨中,站在北戴河的一处巨崖上作了一首词《北戴河》,词中描述了北戴河的景色,表达了他取得了政权后(1949年,毛泽东和他的同志们建立了新中国)的喜悦心情。到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这首词如同他的其它语录一样不但尽人皆知而且人人能够背诵。北戴河因此被中国人牢记。北戴河距北京只有几小时的车程,在炎夏时却比北京凉快得多。毛泽东很喜欢这里,他习惯在北戴河召开中央会议,把他的部下都叫到北戴河开会,…  相似文献   

20.
当事实与接受联系在一起并且无法分离时,接受就成了事实不可切割的一部分。当一个人看到一个女人在受苦时,他一定是体验到这种痛苦了。这种痛苦一定是渗透到他的心里,他的神经细胞里。她的泪水不仅淋湿了她的衣裳,也打湿了看着她受苦的人。不然,这个人怎么知道她在受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