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出版:中信出版社定价:49元对于中国发展模式,如果你想颠覆西方传统观点,这本书你一定要读。如果你想获得对中国模式的突破性看法,这本书你也一定要读。中国读者一般很难接触到西方学者对中国发展模式的真实评述,而不用说是一位深入研究中国20多年的  相似文献   

2.
<正>出版:中信出版社定价:49元对于中国发展模式,如果你想颠覆西方传统观点,这本书你一定要读。如果你想获得对中国模式的突破性看法,这本书你也一定要读。中国读者一般很难接触到西方学者对中国发展模式的真实评述,而不用说是一位深入研究中国20多年的  相似文献   

3.
再论《文心雕龙》和中国文化传统●张少康十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心雕龙〉和我国文化传统》的文章①,主要是从《文心雕龙》中所体现的刘勰的基本思想和思维特征角度,来看它和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这里我想再从《文心雕龙》中的几个基本文学理论问题,来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资本论》是马克思在长期的阶级斗争、科学实验及掌握大量思想资料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是革命性与科学性的高度统一。其中逻辑结构是《资本论》的精髓,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有巨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娜  薄纯鑫 《传承》2013,(11):142-143
《资本论》是马克思在长期的阶级斗争、科学实验及掌握大量思想资料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是革命性与科学性的高度统一。其中逻辑结构是《资本论》的精髓,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有巨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周易》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结晶,是中国先民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在这部神秘的经典里,作者运用卦象这种高度概括、浓缩的信息符号,在论证宇宙万物过程中表现出的观察和推论、判断的能力,为后世贤人  相似文献   

7.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演义,也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古典文学作品之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三国演义》在中国已经是家喻户晓,就连不识字的老太太也没有一个不晓得诸葛亮、张飞、关公、曹操这些人物的,所以古人说凡有饮水处,就有《三国》的读者,加上日本、东南亚和世界各国的读者,人数之众,恐怕世界上很多文学名著都难与之比较。为什么一本小说具有如此大的魅力?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从《三国演义》的成书、流传和影响来看,都是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紧密联系的。  相似文献   

8.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论。今天,人类价值体系的重构给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现代性转换以及为人类文化作出更大贡献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只有从价值源点出发,我们才能准确完整地理解中国文化的逻辑结构和运行机制,才能汲取其中的精华和要义,才能有针对性地实现现代性转换并服务于面向未来的文化价值体系构建,中国新的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才能最终生成。  相似文献   

9.
与西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行政改革不同,中国的行政改革是行政体制的根本性转变,而且包含着一定的政治目标。但是,对于政治体制改革来说,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又只是一项准备性的工作,它不能替代政治体制的改革。根据中国改革的逻辑,中共十六大的召开,将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起点。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走向民主的历程,其基本内容是权力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需要在具体运作层面寻求突破。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新唯物主义"的本质特征与基本方法,内蕴着反思和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主体、动力、价值等逻辑特质,有助于预防和克服现代化的负面效应,可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具体运作提供重要的方法论启示。遵循马克思实践的现代性逻辑,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应运作如下理路:以承认传统文化本然状态和自在性为前提,以能动地审视和解决传统文化现实问题为关键;以最广泛的群众为文化主体,以"全面深化改革"之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发掘、适应和融入符合现代化发展趋向的人本价值为旨趣。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早就提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一贯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今天,从党的建设方面来看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12.
<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存在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时代化就是密切结合时代特征,不断吸收新时代内容,使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紧跟时代步伐,能够回答时代问题,引领时代潮流,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日本在近代化历程中都经历了“闭关锁国”时代.也都是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威逼下进入到“开国时代”,又都经历了“维新自强运动”时期。然而,两个国家的化传统和对现代明认识程度的不同,决定了两国吸收西方明程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建设法治中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关键一环,实践的品格与实践的要求塑造实践的逻辑。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彰显"四个维护"的价值追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以及"共同推进、一体建设"的工作布局等等,共同构成了法治中国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5.
陈小君 《探索与争鸣》2020,(5):38-45+157
在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改革过程中,《民法典》的出台可为其供给私法方案。通过向社会生活领域持续注入私法自治因子,我国国家治理软实力将不断增强;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民法版块加以完善,我国国家治理的法治水平将极大提升;通过对本土重大关键问题予以化解,我国国家治理改革中诸多现实障碍将被清理;通过对民生持续改善以及对人民福祉不断增进,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人权观在我国国家治理改革中将切实落地;通过民法公平原则对我国发展实践中公平内涵的拓展,主体平等与意思自由将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下公平理念新的独特意蕴。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一文中系统论述了资本的逻辑所导致的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乃至灭亡的历史趋势。资本的逻辑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导致了全球化发展。资本的逻辑还导致了社会道德水平的下降,收入差距的拉大,经济危机的爆发,最后导致"两个必然"。资本逻辑的思想,对于中国利用资本的积极作用,规避其缺陷,缩小社会收入差距,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 概念(名)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主观逻辑是客观逻辑的反映 概念在《墨辩》中叫“名”。“名”是什么?《小取》篇说:“以名举实”,名是用来列举、模拟、代表事物的;《经说上》又说:“所以谓,名也,所谓,实也。”“名”是某事物之所以谓某事物的一种符号,“实”是名所描述的对象。这就是说,概念(名)是“实”的反映,“实”是我们认识的对象。“名”与“实”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先有被反映的对象“实”,然后才有所反映的意识“名”。因此,“名”作为一种思维形式,从它的内容、来源来看,它有其客观性的一  相似文献   

18.
黄志平  唐媛 《求索》2006,(8):173-175
传统儒家性情论大体经历了由孔子到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中庸》、《孟子》、《荀子》、《大学》的逻辑发展过程。其现代价值主要表现在内含着深刻的现代教育学理念;对于现代社会物质欲望的过度张扬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现代社会诚实人格的构建提供了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9.
温骧 《统一论坛》2020,(2):F0004-F0004
  相似文献   

20.
在政治统治的意义上,每个民族存在着自己独特的政治文化传统,其关系着民族在历史上生存的独特样貌,本文试图说明中国的政治传统是一种文治传统:所谓“文”乃“道之显者”,“文治”乃指帝王以“政治宣言”的形式,宣称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和神圣性,同时可以聚合人心,并进行自我约束;然而这种自我宣称式的自我制约,归根结底是比较无力的.这种文治传统区别于西方的法治传统,又由于笔者是在“每一民族每一历史时期都有规定自身存在的根本”的意义上进行论述的,所以这种政治传统的论述同时也是一种民族根本法问题.这种民族根本法不同于西方的自然法或正义原则,其实质具有社会法色彩的根本规矩,既有客观的强制性,又能用来聚合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