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一年多的治理整顿,以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物价上涨、消除经济过热等为目标的总量控制已经基本到位。另一方面,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生活的产业结构失衡问题依旧十分突出。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已经成为进一步治理整顿与深化改革的主题和当前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我们地方政府,特别是大、中城市政府有许多事情要做,  相似文献   

2.
1990年,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贯彻执行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积极落实国务院坚持总量控制、调整紧缩力度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总的形势继续朝好的方向发展。但结构失衡、效益低下、财政困难依然突出,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新的一年里,要在坚持和改进总量控制,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加速结构调整,提前经济效益,为国民经济走向良性循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也就是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结构调整也取得明显成效,初步解决了供求总量不平衡、第三产业发展过慢、三次产业结构不相协调等一系列问题。但必须看到,我国当前  相似文献   

4.
<正>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上,针对国民经济出现过热,提出了治理整顿方针,以降低过高的物价指数和过快的工业发展速度。时逾一年,治理整顿已取得初步成效。由于国民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是多年积累下来的,且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过热在程度以及部分原因上局部和全局存在同一性和差异性,情况错综复杂,这就加大了治理整顿的操作难  相似文献   

5.
国民收入分配的总量与结构,是一个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问题。保持国民收入分配的总量平衡与结构合理,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然而,过去几年我国国民收入的分配不仅总量失衡,而且结构亦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正  相似文献   

6.
(上接2011年第8期封三)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与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制约  相似文献   

7.
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党中央、国务院世纪之交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央的决策是十分英明和正确的。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其主要特征表现在农产品总量已由长期短缺变成总量平衡,丰年有余,农产品品质结构不优,名优产品少,农产品价格低廉,农民增产不增收,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要突破这一历史阶段,实现农村经济新的快速发展,必须调整产业结构。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主要原因是我国农产品品质不优,在市场竞争中无论质量还是…  相似文献   

8.
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经济结构的调整涉及许多方面,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城镇化水平低。其关键是产业结构调整。一、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求得经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著。但在当前的情况下,需要密切关注房价持续上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重大,因此研究房价持续上涨对产业结构与调整的影响就成为必然。房价持续上涨存在着一种“驱赶效应”:房价持续上涨带来的利润引诱,其他产业的货币资金被“驱赶”流向房地产,而正是这种“驱赶效应”,导致产业结构的失衡和阻碍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的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人们对优化产业结构比较重视。一些理论工作者甚至认为只要优化了产业结构,就能治愈通货膨胀,就能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确,优化产业结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治理整顿是一项与深化改革同步进行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因此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还应该优化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在某种意义上说,优化所有制结构才是治本之策。优化所有制结构,就是要对目前我国还不尽合理的所有  相似文献   

11.
王翠芳 《前进》2005,(10):33-34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面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任重而道远。其中主要表现之一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对于山西来讲,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失衡,收入、消费差距呈扩大化趋势;二是城乡公共品供给失衡,城乡科教、文化、卫生等社会发展差距悬殊;三是城乡产业结构和投资失衡,拉大了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四是城市工业化与农业人口非农化失衡,城乡就业差距扩大。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贯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失衡表现为内外资结构不平衡、内外需求结构不平衡和城乡经济不平衡。我国经济失衡根源于由外资推动的以城市为中心经济发展模式。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模式推动经济的过快发展,并积累大量的社会经济问题。县域经济是我国城乡经济联系的纽带,在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发展县域经济既能调整我国内外资结构,也能启动内需,进而缩小城乡差距。发展县域经济必须要通过金融创新来动员和配置资源,并且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讲的企业平衡是指在一定目标控制下使企业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达到协调统一的状态。当前,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步履艰难、陷入困境,就是企业失衡的突出表现。因此,为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有必要研究和探讨企业平衡的有关问题。一、企业平衡的两种模式从国民经济管理体制角度观察,企业平衡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计划体制下的企业平衡,一种是市场体制下的企业平衡。  相似文献   

14.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中国的现代化正步入一个崭新阶段。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在时间上的渐次性和空间上的结构性,产业发展的不均衡关系逐步演变为城乡、区域间非均衡关系,其背后更深层次反映的则是利益的失衡关系。失衡的利益关系表现在社会关系和结构上,是社会分化以及可能带来的社会分裂和对立等风险的加剧。中国现阶段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不平衡关系正逐步呈现。防范"不平衡"关系可能产生的社会风险,需要构建有利于农业现代化,从而有利于弥合差异、融合一体的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宏观平衡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必须用商品经济的平衡观来考察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否则,就会导致判断上的失误,从而采取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一、现实积累、货币资金积累与总量平衡我们知道,商品和货币是商品经济运行机制中的两大要素。社会商品总量代表总供给,社会货币购买力代表总需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是商品经济顺利运行的重要条件。在这种总量平衡中,最重要的是使用价值形态的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总和与货币形态的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总和的平衡。因此,在考察国民经济的宏观平  相似文献   

16.
<正> “八五”计划的制定,关系到今后十年以至更长时间里我国经济能否健康、顺利地发展,意义重大,为了把“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制订好,在指导思想上,首先必须坚持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方针,防止再次出现大的风波。几十年的经验表明,经济建设必须量力而行,防止急于求成。“八五”前期,还要坚持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我们一定要认真吸取过去的教训,在“八五”期间和今后十年,坚持稳步前进,所有国家级的重点建设项目,都要纳入计划,不能盲目发展。必须在坚持总量平衡的前提下,认真严格地贯彻国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导致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结构性失衡。这种结构性失衡突出表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不平衡等三个方面。这三个不平衡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了弱势地区、弱势产业和弱势群体的产生和不断扩大,并直接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8.
结构失衡是指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相失衡。结构失衡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会带来严重的恶果,因而一旦发生结构失衡,就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予以调整。但是结构失衡形成后,其校正则需要较长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子就使结构由失衡转向协调。因此,如何在结构失衡的条件下,调整国民经济运行,把结构失衡的危害限制在最小的限度内,使国民经济在结构失衡的条件下能尽量有效地运行,得到应有的发展,就成为宏观经济学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也就是说,要防止和消除结构失衡的危害性,就不仅要防止结构失衡和尽快校正结  相似文献   

19.
统一战线从来就是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执行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用三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基本完成治理整顿任务。公报是克服当前经济困难,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也为爱国统一战线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内容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  相似文献   

20.
我国对外传播的失衡表现为新闻流向与流量的失衡两个方面,即我国接收了大量从发达国家流入的新闻信息,而我国流向发达国家的新闻信息量并不大。这种对外传播中的失衡给我国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必须寻求再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