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法学》1989,(2)
最近时有发生军人外出或探家期间,被地方法院以妨碍执行公务为由,施以拘留等民事强制措施之事,为此,笔者就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军人适用拘留一题,谈几点看法。一、民事诉讼中的拘留措施,究竟适用不适用具有妨害行为的现役军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规定的强制措施有拘传、训诫、具结悔过、罚款和拘留五种。这五种强制措施,是人民法院为保证审判和执行活动的顺利进行,对有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人,依法采取的排除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强制手段,也  相似文献   

2.
拘留,作为人民法院对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人采取的一种最严厉的强制措施,在制止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排除民事诉讼正常进行的障碍,保证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进行,教育行为人正确行使诉讼权利,自觉后行诉讼义务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司法实践中,也逐渐暴露出其在立法上的缺陷和操作上的困惑。本文拟就妨害民事诉讼拘留措施的完善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以求抛砖引玉。民事诉讼法第100条至第106条规定了对妨害民事诉讼的七种强制措施:拘传、训诫、责令具结海过、责令退出法庭、责令履行协助义务、罚款、拘留。这七种强制措施成为司法实践处理妨…  相似文献   

3.
<正> 司法拘留作为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强制措施之一,必须以被拘留者的行为已构成妨害民事诉讼为其适用的必要条件。而传统观点认为,构成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要件有三条:一是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二是行为人主观上有实施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故意;三是  相似文献   

4.
谢超群 《天津检察》2009,(3):12-12,8
一、刑事司法拘留的概念界定 长期以来,司法拘留作为拘留的一种,通常被认为专属于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的范畴,而且这种理解在许多法学教材、法学理论著作中有所反映。如“拘留是指法院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严重的人,在一定期间内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拘留又称司法拘留.是指人民法院对妨害民事诉讼情节严重的行为人予以强制关押,在一定的期限内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规定的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又称民事强制措施)和执行措施(又称强制执行措施),是民事诉讼过程中保障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顺利进行,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诉讼权利,维护正常法律秩序的重要手段。由于法律对这两项措施的规定比较原则,在审判实践中具体适用这两项措施时,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影响正确执行。现就此谈谈个人的初浅看法。 民事强制措施与强制执行措施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民事诉讼法第十章对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或人,规定了若于强制措施。比如:拘传,训诫、责令退出法庭、责令覆行协助义务、罚款、拘留等。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较好地运用了这些强制措施,对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人,起到了积极的教育和制裁作用。但是也有个别法院或审判人员忽视对  相似文献   

7.
民事拘留的有关问题及立法完善●钟斌孙晋琪民事拘留,作为人民法院对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人采取的一种最严厉的强制措施,这些年来,应当说在制止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排除民事诉讼正常进行的障碍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司法实践中,民事拘留这项制度...  相似文献   

8.
各省、市、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公安厅(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已从一九八二年十月一日起在全国试行。现就执行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七十八条关于拘留的规定,通知如下: (一) 民事诉讼中的拘留是对妨害民事诉讼的一种强制措施。人民法院采用这种强制措施,必须十分慎重,只有对极少数有严重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的人,经过多次耐心教育,仍坚持不改  相似文献   

9.
几年来,我院对70件民事案件中的100名有严重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人,采取了强制措施。妨害民事诉讼行为发生在离婚案件中的最多。从发生地点看,发生在法院内的多。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活动中,为保证案件的正常审理,维护诉讼秩序,依法对妨害民事诉讼正常进行的人采取强制措施,排除妨害,是保障法院正确行使审判权,保障诉讼参与人正确行使诉讼权利,保证民事诉讼法律规范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10.
浅谈拘留适用应注意的问题高耀斌根据我国目前已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拘留共有两类五种:一类是依照程序法规定的强制措施。包括三种:一是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强制拘留,又称刑事拘留。二是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民事诉讼强制拘留,又称民事拘留或司...  相似文献   

11.
一、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特征及强制措施的意义(一)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特征所谓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是指在整个民事诉讼过程中,故意阻止或破坏司法工作人员正常地执行职务,妨害诉讼秩序顺利进行的行为。例如,不听从人民法院的组织、指挥,不遵守法庭纪律,扰乱司法机关的工作秩序等,都属于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为了保障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利,保证民事诉讼活动能够按照法定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人民法院对一切妨害诉讼秩序的行为,用强制的方法加以处理,这种依法采取的强制性的处罚手段,就是对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采取的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民事诉讼活动中,对妨害民事诉讼活动的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正确运用强制措施。是确保民事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有效手段。去年以来,我们先后对4名妨害民事诉讼的当事人,采取了司法拘留这一强制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法学》1986,(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八章专章规定了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这是根据我国国情,适应加强法制建设的需要而制定的。三年来的民事审判实践充分证明,民诉法关于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规定,对于维持正常的民事诉讼秩序,保障诉讼参与人行使诉讼权,保护审判人员和司法机关的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也有少数审判人员往往不能准确  相似文献   

14.
正确适用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我国民事诉讼法,本文拟就怎样才能正确适用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以下简称民事强制措施)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一、正确认识民事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是修订民事诉讼法(试行)新增加的条文,是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采取强制措施的重要补充。认真贯彻执行这一法律规定,对于保障正常的诉讼秩序,提高人民法院威信,保证民事审判顺利开展,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百零一条规定的必要性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了诉讼参与人和其他人应当遵守法庭规则,并对违反法庭规则,哄闹、  相似文献   

16.
民事诉讼的刑法保护是指运用刑罚手段惩治妨害民事诉讼构成犯罪的行为,以保证民事诉讼法的贯彻实施,维护正常的司法审判秩序.任何一部法律的贯彻实施,都必须靠国家强制力做为坚强的后盾.因此,每部法律都毫无例外地或多或少地规定了相应的保护该法的实施手段.民事诉讼法在自行实施上规定了两种保护方法,一种是民事保护方法,即对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根据妨害情节进行拘传、训诫、责令退出法庭或者予以罚款、拘留.另一种是刑法保护手段,即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用刑罚的手段予以制裁.但由于种种原因,实践中民事诉讼的刑法保护显得极为不力,使法律无严肃性,法庭失去神圣,法院没有权威和法制的形象,这与我国的法制建设极不相适应.下面笔者就我国民事诉讼的刑法保护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在解释论上,诉前停止侵犯知识产权的裁定经当事人申请后由作出裁定的审判机构执行,被申请人拒不履行的,适用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但是,从立法论的角度,此种裁定应当直接交付执行机构执行,既无需当事人申请,也不宜由审判机构执行。此种裁定的执行以行为为标的,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并不能解决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对行为义务的"执行难"问题。从制度上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对间接执行方式的承认。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苏法民[1985]137号请示收悉。关于上级人民法院发现下级人民法院对没有严重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当事人采取的拘留强制措施,能否纠正和纠正的方法问题,经我们研究认为: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关于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受上级人民法院监督的规定,上级人民法院如果发现下级人民法院采取  相似文献   

19.
民事拘传是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采取的强制到庭参加诉讼活动的一种措施,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对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规定的五种强制措施之一,是一种较严厉的民事强制措施。适用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防止滥用,以保障法律的正确实施。 一、民事拘传的条件 根据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七十六条的规定,适用民事拘传,必须遵守三个条件: (一)应当是“必须到庭的被告”。根据民事诉讼法(试行)规定和有关司法解释,被告应包括本诉的被告,反诉的被告,未成年人被告的法定代理人以及某些经济纠纷案件中的被告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哪些被告属于“必须到庭”的范畴?一般是指:  相似文献   

20.
在审判实践中,经常遇到有些民事案件的被告人经多次传唤而不到庭的情况,妨害了民事诉讼的正常进行。对于这种妨害民事诉讼秩序的行为,怎样正确地适用民事拘传措施强制被告人到庭,在审判实践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对拘传的适用失之过严,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