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 (Escherichiacoli)引起鸡的一种细菌性疾病 ,近年已成为养鸡业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对该病主要是利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和发病时的治疗 ,由于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型繁多、且复杂 ,同时各地区血清型存在较大差异 ,给该病的防治带来很大困难。本试验对分离的 17株大肠埃希氏菌用氟哌酸等 11种药物进行药敏试验 ,旨在为大肠杆菌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用药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用菌株  17株大肠埃希氏菌均从东北地区发病鸡场分离获得 ,并经生化试验鉴定 ,编号为 1— 17号。1.2 培养基 营养琼…  相似文献   

2.
对从陕西省主要养鸡地区病死鸡分离的禽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进行Omp分型 ,用不同Omp型的菌株构建成融合菌株。用融合菌株制作铝胶灭活疫苗 ,与单价疫苗和两亲本菌株双价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融合菌株疫苗可对多种O血清型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攻毒试验产生坚强的保护 ,保护率高达 93%~ 10 0 % ,而O血清型单价疫苗的保护率仅 6 7%~80 % ,双价疫苗的保护率仅 80 %。在生产中对蛋用鸡的应用结果表明 ,融合菌株疫苗可明显降低鸡的死淘率。  相似文献   

3.
业已确诊,甘肃省许多地区未断奶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是大肠埃希氏菌。由于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型繁多,使本病的防制受到一定的区域性限制,亦由于该菌产生的热敏肠毒素(LT)在致腹泻中起重要作用,具有抗原性,因此进一步研究大肠埃希氏菌的血清型和LT,筛选强致病性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病原菌分离、血清型鉴定及本动物致病性试验对辽宁省禽大肠埃希氏菌的主要血清型分布与致病性进行了研究。2001~2005年从该省14个市的病死禽和死胚中分离出大肠埃希氏菌226株,血清型鉴定105株,其中O_(78)型占29.52%(31/105),O_(109)型占10.48%(11/105)。结果,O_(78)、O_(109)血清型是流行于该省致病性禽大肠埃希氏菌的优势血清型。随机选取49株分离菌,以每株1×10~7CFU的量于气管内给6只1日龄SPF鸡接种,根据接种后7 d内死亡和病变的情况,确定高致病株、中度致病株和低致病株,它们分别占75.5%、18.4%和6.1%。结果表明,所有分离菌株均有致病性,并在国内首次分离出禽O_(109)型大肠埃希氏菌。  相似文献   

5.
仔猪黄痢亦称新生仔猪大肠杆菌病,是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中某些血清型引起初生仔猪发生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对乳猪的危害很大。关于本病的预防,国外许多工作者曾进行过大量的研究。英、美等国工作者曾将肠道病原性大肠埃希氏菌中的K_(88)阳性菌株或K_(88)阴性菌  相似文献   

6.
对 95株已鉴定的大肠埃希氏菌 ,采用玻板凝集法进行了O抗原血清型的鉴定 ,确定 46株为O抗原血清型。同时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D 甘露糖抵抗血凝反应 (MRHA)及其抑制试验测定 ,确定为O抗原血清型的大肠埃希氏菌的黏着素抗原 ,其中 2 3株具有K88、K99、987P 3种黏着素抗原。结果表明 ,同时采用上述 2种方法筛选大肠埃希氏菌的黏着素抗原 ,其准确性和灵敏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鸡大肠埃希氏菌病(Colibacillosis)是由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简称E.coli)的某些血清型所引起的鸡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其中以幼雏和鸡胚感染率最高,危害最大。近年来,有关学者对本病作过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雏鸡大肠埃希氏菌病发病率为30~69%,死亡率为42~75%,致死率高达90%;本病对7~20日龄雏鸡危害严重;致病性的血清型为O_1、O_2、O_(73)、O_(68)、O_(21)、O_(59)、O_(73)等。笔者1983年曾观察到由O_1引起的火鸡大肠埃希氏菌病。为摸清该病在贵州省的流行情况,并制定相应的防制措施,对本病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对从母猪和发病仔猪肛拭标本中分离的5株普通大肠埃希氏菌和70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进行了质粒指纹图谱分析,并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70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共分为32种质粒谱型,质粒含有4.4×102~9.62×104bp,相同来源的菌株属于同一种质粒谱型,不同来源的菌株属于不同的质粒谱型。从母猪和发病仔猪肛拭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氏菌具有不同的质粒图谱和质粒酶切图谱,提示二者之间无同源性。本试验结果亦证明质粒指纹图谱法适用于大肠埃希氏菌菌株的分型鉴定,是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肠道病原性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coli)是仔猪腹泻的重要病原,对该菌菌体抗原的鉴定,国内亦有报道。由于E.coli血清型多,变异性大,抗原复杂,给猪大肠杆菌病的预防带来很大困难。为了摸清猪E.coli的血清型,我们选择了5个发病较严重...  相似文献   

10.
对1株无致病性鸡源大肠埃希氏菌(O21)和5株已知毒力强弱的大肠埃希氏菌(O2、O1、X2、148和O78)进行质粒图谱(PP)分析.结果表明这6个菌株属于不同的6种质粒谱型,其毒力的强弱与其所携带质粒的数量和大小有关,但不同毒力株间也有少数几条相同大小的谱带.试验结果表明PP图谱法可作为大肠埃希氏菌分型和鉴别其毒力的间接分子生物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iss基因的存在及其核苷酸序列的差异与鸡大肠杆菌致病力的关系,分别采用普通PCR及套式PCR方法检测iss基因在21株鸡大肠杆菌菌株中的分布,并进行序列测定,分析菌株携带iss基因的情况及不同毒力的菌株间iss基因序列的差异。结果显示,经套式PCR检测21株鸡大肠杆菌均携带iss基因,而普通PCR检测显示仅有13株携带iss基因;16株菌株iss基因与国外禽大肠杆菌iss基因参考序列同源性为100%;其余5株中,E1与参考序列同源性为93.5%,E33、O78与参考序列同源性为99.4%,E4、E21与参考序列同源性为99.7%。推测,iss基因可能在不同来源、不同毒力、不同血清型的鸡大肠杆菌中都普遍存在,仅是拷贝数高低不同,而不是目前普遍认为的"有或无"的关系,并且iss基因序列是高度保守的。iss基因与鸡大肠杆菌致病力的相关性可能与它所定位的质粒拷贝数有关,与iss基因的序列差异无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鸡群发生混合感染的病例较多 ,尤其是春秋季节 ,天气变化异常 ,昼夜温差大 ,许多鸡场鸡舍环境受气候影响大 ,导致一些鸡群发病 ,多表现为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 ,死亡率不等 ,病期较长 ,有许多为鸡毒霉形体与大肠埃希氏菌混合感染。1 流行病学及发病特点不同品种和日龄的鸡均可发病 ,但从临床观察结果来看 ,肉仔鸡发病率相对较高。鸡群发病初期多表现为呼吸道症状 ,能听见个别鸡发出似口中含有水的“呼噜”声 ,夜间关灯后较清晰 ,白天较难发现。一般发病 1~ 2d不易引起注意。因此 ,当发现鸡群有呼吸道症状时 ,已发病 1~ 2d ,这时白…  相似文献   

13.
七彩山鸡学名环颈雉 ,是集食用、药用、毛用、皮用于一体的珍禽类。 2 0 0 0年 5月 2日 ,某养殖户引进 1日龄的七彩山鸡、乌鸡各 10 0只 ,分群饲养 ,至 5月 2 0日七彩山鸡开始死亡 ,5d后部分乌鸡也开始发病。经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大肠杆菌病 ,经选择有效药物治疗 ,病情很快得到控制。1 症状病初山鸡表现精神萎顿 ,畏寒 ,挤堆、翅下垂 ,张口呼吸或闭目呆立 ,饮食废绝 ;部分病鸡腹泻 ,排灰绿色糊状或水样稀粪 ;发病后 3d出现死亡 ,每日死亡 8— 10只 ,5d共死亡 6 0只 ,死亡率达 6 0 %。2 剖检变化剖检 4只病死山鸡 ,可见气管有少量灰白色粘…  相似文献   

14.
从福建省几个大肠杆菌病较严重的大型养鸡场分离到的85株大肠埃希氏菌,从致病性试验、生化试验、药敏试验及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其中有52株为致病菌,致病菌分离率为61.1%;分离菌株的生化特性符合大肠埃希氏菌的生化特性;所有菌株均能凝集鸡的红细胞,并能被D-甘露糖所抑制;对人、猪、山羊、乳牛、兔、犬、豚鼠、鸽和鱼的红细胞表现为不同的血凝(HA)和D-甘露糖血凝抑制特性;24株强致病菌中有79.2%的表现为盐凝集试验(SAT)阳性所有菌株对丁胺卡那霉素(AKN)和菌必治敏感,对氯霉素(CMP)、先锋霉素(CTN)、卡那霉素(KAN)、呋喃妥因(NI)、氟嗪酸(OFL)、壮观霉素(SPT)、妥布霉素(TOB)、新霉素(NEO)、氟哌酸(NOR)、复合磺胺(SXT)和强力霉素(DOX)有较高敏感性,而对红霉素(ERY)、链霉素(STR)和磺胺异恶唑(SIZ)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5.
以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刚果红阳性表型(CREC)菌株和刚果红阴性表型(non-CREC)菌株实验性感染火鸡,探讨其刚果红阳性表型与毒力的关系.结果表明CREC株可致80%(8/10)火鸡发病,且症状明显、病变典型.non-CREC株可致40%(4/10)火鸡发病,但症状轻微、且缺乏大肠杆菌病的特征性病变.提示大肠埃希氏菌毒力与CREC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鸽新城疫病毒与大肠埃希氏菌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 7月初 ,河西某个体养鸽户饲养的4 0 0 0多只青年肉用鸽发生以神经症状和腹泻为主要特征的疫病。 7月下旬基本控制了疫情 ,其间发病率为 30 % ,死亡率为 2 5 %。鸽主称 :该鸽群仅在幼龄时用新城疫Ⅱ系疫苗进行过饮水免疫 ,未采取其他消毒预防措施。这次发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鸽新城疫病毒与大肠埃希氏菌混合感染。1 临床症状发病鸽精神沉郁 ,食欲差或食欲废绝 ,闭目呆立或卧地不起 ,羽毛松乱 ,排黄绿或青绿色稀粪 ,张口呼吸。触诊嗉囊内有多量气体 ,口中有褐黄色水样或蛋清样液体。有的病鸽…  相似文献   

17.
参考GenBank中收录的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JXA1株Nsp2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用于扩增截短的Nsp2(deleting Nsp2,dNsp2)基因,用BamH Ⅰ+Xho Ⅰ双酶切后将目的基因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表达,经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检测,dNsp2基因得到了高效表达,融合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36.5 ku,表达产物以可溶性方式存在于表达上清液中,表达量可达菌体总蛋白的30%以上,表达产物能被PRRSV变异株抗体所识别,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活性.PRRSV变异株dNsp2基因的高效表达为该病毒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强毒力岛摄铁功能与致病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法检测强毒力岛主要结构基因irp1、irp2、fyuA在禽致病性大肠杆菌中的分布;铬苯胺醇法检测铁载体的合成;SDS-PAGE法检测耶尔森菌摄铁蛋白HMWP1和HMWP2的表达,以半数致死量试验测定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致病性与强毒力岛摄铁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7株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强毒力岛irp1、irp2和fyuA基因的检出率为100%;铬苯胺醇平板上都能产生橙色透明晕圈;缺铁条件下,能够表达与耶尔森菌相同的摄铁蛋白HMWP1和HMWP2且半数致死量试验验证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力与强毒力岛摄铁功能呈正相关。证实禽致病性大肠杆菌中强毒力岛的摄铁功能与其致病性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