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和文 《创造》2015,(4):67-68
<正>每年的农历二月八日,是纳西族的传统民族节日——"三多节",是纳西族群众祭祀民族英雄、保护神、战神"三多神"的节日,至今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玉龙作为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十分重视传承和弘扬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利用举行"三多节"系列活动,充分展示纳西族民间文化魅力,打造民俗节日文化旅游品牌,促进玉龙经济社会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3月20日,由玉龙县委宣传部主办的第八期"玉龙大讲坛"举行"三  相似文献   

2.
纳西族春节 过年时荡秋千为纳西族所喜爱。不过,立秋千时要由当年结婚的新郎去立,结秋千绳则是新娘的事。傈僳族春节 泸水县的傈僳族,春节期间喜欢在温泉举行赛诗会,俗称:“澡塘会”,兰坪县和泸水县的傈僳族都远道赶来参赛,先洗澡后赛诗。诗会连续七天七夜,有唱古代民歌的,也有唱新民歌的。壮族春节 壮族与汉族一样,过的是农历新年。除夕夜,壮家人做好次日一天用的米饭,叫“压年饭”,希望来年丰收。过年包的粽粑,有的长达尺余,重五六斤。有的地方还举办“歌墟”,附近壮族青年男女聚在一起对唱山歌。拉祜族春节 在沧源县拉祜族的村寨,春…  相似文献   

3.
自称为“祭天的黎民”的纳西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古代的纳西族社会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法规:要成为纳西人,首先必须取得祭天的资格。从祭天在纳西族精神上产生的微妙而又强大的作用中,我深感纳西族的天崇拜是内涵十分丰富的自然崇拜形式。中国各民族历史上所崇拜的天都是人格化的,有些民族的天神较为抽象,虽有人格而无形,无性别;有些则以某种自然物或人造物作为天神的象征。纳西族的天神形象就属于后一种。纳西族祭天时,往往把三棵神树立在祭台上,左右栗树代表天神和地神,中间的柏树代表人皇,有时在前面竖立…  相似文献   

4.
喜爱传统习俗和民间风情的北京市民,今年春天又欢快地领畧了阔别二十多年的逛庙会的情趣。最盛大的地坛公园的文化庙会在二月的十二天内就接待了六十万人次。在上千年的历史中,每年春节(一般在公历一二月间)逛庙会是北京市民的传统习俗。据说庙会起源于寺庙的祭神活动。以后神庙的附近出现了集市,逐渐形成庙会。地坛与天坛相对应,建于公元一五三○年,系封建皇帝祭祀土地神的场所,主要建筑物有拜台。随着时代的变迁,烧香拜佛的迷信渐消。而今在地坛举办的文化庙会成为生动的北京民俗展览。庙会包括有传统的民国工艺品、节日商品、地方风味小吃,以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等,再现了北京古老而丰富的民间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5.
沐泽 《台声》2007,(Z1)
台湾和祖国大陆各地一样,春节,也叫过年,是民间最为热闹、时间最长的节日。一般从农历十二月十六日的“尾牙”开始,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上元节)过完,才算全部结束,历时整整1个月。尾牙每个月的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是台湾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称为“做牙”。二月二日为最初的做牙,叫做“头牙”;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后一个,所以叫“尾牙”。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这一天,台湾一般平民百姓家要烧土地公金以祭福德正神(即土地公),还要在门前设长凳,供上五味碗,烧经衣、银纸,以祭拜地基主(…  相似文献   

6.
民族节日举例一个民族必有共同的心理素质,表现于民族共同文化、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传统节日习俗可见各民族心理素质之一斑。蒙古族的“那达葛”那达慕,蒙古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每年七八月间牲畜肥壮的季节,蒙古族人民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大会召开前,男女老少乘车骑马,穿着节日的盛装,不顾路途遥远,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有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美妙动人的歌舞。在这个盛大的民族节日里,彩旗飘扬,人欢马嘶,平日宁静的草原,顿时变成繁华的彩城。纳西族的“火把节”每年农历的6月25日至27日,是纳西族人民仅次于春节的隆重节日——火把节。相传玉皇大帝有一天感到厌烦,想看看人间的生活,打开南天门,只见大地青山绿水,人寿年丰,他很忌妒,命一天将去烧毁人间。天将不忍心毁坏劳动人民用血  相似文献   

7.
纳西族的《东巴经》五百多卷,七百多万字,全用象形文字写成。这科;象形文字,纳西语叫“森究鲁究”,意为“木石之痕迹”,或译为“木字石字”,指其象木石之形,作木石之字。这种文字起源于图画,始终保持着图画的特征,但又约定俗成,成为一种文字符号,在丽江、中旬、维西等县纳西族地区,沿用达十多个世纪,国内外有不少研究纳西族象形文字的著作。  相似文献   

8.
每年的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河南淮阳有规模宏大的二月盛会,数以万计的龙的传人徜徉在人祖的香火中。流连忘返。太昊陵庙会,俗称"二月会",也叫"人祖古会"。农历二月二,按我国民  相似文献   

9.
和文 《创造》2016,(4):44-46
玉龙作为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纳西族的传统节日——“三多节”,将“三多节”办成集民族文化研究、民族祭典、民族文化展演、文化产业培育、旅游产品推介、投资环境介绍、假日商贸为一体的民族节日庆典活动,把开展“三多节”系列活动作为实施“文化兴县、旅游强县”战略的具体实践与探索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摩梭”一词是自古以来汉、白等族对整个纳西族的称呼,也是晋代以来汉文献对纳西族的通称。这本是很清楚的,但自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部分有关资料和论著,把“摩梭”一词仅用作纳西族东部方言区内纳恒、纳、纳日等支系的名称。这对正确表述纳西族历史极为不利,且已造成了相当的混乱,有必要纠正过来。纳西族是古氏羌之一支,自汉代以来,历代史书记载不绝。汉代史书上称纳西先民为“牦牛先”或“牦牛夷”,晋代称“摩沙夷”。唐代后则写作“么些”(读),“么些”二字又写作“么梭”、“摩举”、“摩梭”、‘宁些”、“磨些”、“摩些…  相似文献   

11.
纳西族是我国主要聚居于云南省的少数民族。四川与云南相邻,因而四川的纳西族主要聚居于川滇交界的盐源、木里、盐边、巴塘等县和攀枝花市邻。根据最近一次人口普杳,四川的纳西族有8542人。纳西族属古羌系的“越西羌”、“牦牛夷”。其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东西两个方言区,西部方言区自称“纳西”,东部方言区自称“纳日”,历史上也被称为“么些”、“摩梭”。纳西族文字曾经有两种:一种是象形文字“东巴文”,一种是音节文字“格巴文”。四川的纳西族是明朝时从云南迁入并定居的,至今我省还有一个纳西族乡。我省的纳西族主要…  相似文献   

12.
春节的传说     
春节,为农历之元旦,俗称年,是我国汉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过年”一说,并不单指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老百姓把年头年尾都计算在内,几近一月。旧时中原地区流传着:“腊八、祭灶,新年来到”的俗语。所以进入腊八,特别是腊月二十三祭灶以后,城乡人民纷纷置办年货,准备过年了。为什么把过春节称作过年?关于“年”的来历,有一个很古老的传说。相传商朝时期,有一位青年叫万年,以打柴为生。万年天性聪敏好学,尤善观测天象,研究时序。他听说天子祖乙因节令混乱,影响农事,而设坛祭天。便带上自己设计的日晷仪和漏水壶,求见天子,被授以类似后来…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1月,我被抽调参加了迪庆州委组织的“干名干部入户促小康”活动,分配到香格里拉县三坝纳西族乡哈巴村工作。原定这项工作在2008年春节后就结束,但由于情况变化,“进村入户”的工作一再延续,  相似文献   

14.
东巴教创始人丁巴什罗及其生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纳西族简史》(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124页言:“东巴教是纳西族自己固有的一种多神教。奉‘丁巴什罗’为始祖。纳西语叫它的巫师为‘东巴’(永宁等地叫‘达巴’),故称东巴教。……丁巴什罗原住拉萨附近,在同喇嘛一块学经时,因与红教大喇嘛斗法失败,遂创立东巴教。”以上看法在对纳西族东巴教的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析纳西族信奉的生命神“肆”,从词义、“肆”与生命和灵魂的关系、“肆”的诸种象征物、“肆”与人生礼仪等方面论证了“肆”的生命神本质,认为“肆”体现了纳西先民对自身生命的崇拜心理和关于生命意识的原始思维。  相似文献   

16.
纳西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丽江市的古城区和玉龙县,散居于永胜、宁蒗、维西、鹤庆、香格里拉等县。纳西族往往居住在山川秀丽、河流纵横、景色优美的地方,这些地方民风古朴,文化深厚,令世界各国游客为之向往。特别是丽江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受到海内外的高度关注。丽江成为世界最理想的旅游城市之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纳西族最为有效完整地保持了它鲜明古朴的文化特色,从古老的东巴象形文字、宗教仪式、绘画艺术、纳西古乐到建筑风格、日常生活、服饰等等都具有无限的魅力。纳西族的服饰是我国少数民族服饰中的一朵奇葩,尤为值得关注的就是有“披星戴月”之称的女性服饰羊皮披肩。  相似文献   

17.
木崇根 《创造》2011,(11):72-73
玉龙县是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以纳西文化为主体的民族文化是自治县的最具特色的根,是全县人民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纳西人秉承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精神,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具体体现为:一是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字和习俗;二是善于学习借鉴,在各民族文化碰撞交流中,融他民族之所长为纳西族之所优,始终保持了纳西民族的鲜明特点;三是重教兴学,留下来“天雨流芳”牌匾、“万卷楼”等崇文崇教的优良传统;四是善于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五是与邻为善、与邻为伴,保持了境内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东巴教是纳西族的一种古老宗教,其特征是多神崇拜和万物有灵。用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经典有1500种,30000余册,内容包括哲学、历史、宗教、医学、天文、历法、民俗、文学、艺术等,被誉为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东巴”意为智者,他们往往集巫、医、学、艺、匠于一身,是东巴教  相似文献   

19.
吕美丽 《今日浙江》2013,(20):56-57
在永康境内的国家级丹霞地貌风景名胜区方岩,每年农历八月初至九月重阳节前后,都要举行朝拜“胡公”的娱神活动——方岩庙会。各地的胡公会按历年各自约定的日期,带领岁汉班和歌舞队上方岩朝拜“胡公大帝”。每年参与方岩庙会的人数达20余万人次,热闹非凡。整个方岩庙会期间,不仅在方岩,全市乡镇处处锣鼓喧天、鞭炮震响,一派欢乐景象,可谓是永康百姓的节日。  相似文献   

20.
逛庙会     
其实,庙会都是和庙撇不开干系的,有了庙,就有了祭祀祈福,有了人,有了吃货日用,固定了日子一年一年流传下来,就成了庙会。庙会,就是这样来的吧。二月二,龙抬头。二月二,也是很多地方的庙会日,俺们西安城的长安区斗门镇这一天就有庙会。省摄影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