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日,沈虎根的小说集《小师弟》,入选“百年百部中国儿童经典书系”。这个书系囊括了20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儿童文学代表人物叶圣陶、冰心、张天翼、陈伯吹、严文井、曹文轩、秦文君等人的代表作品,足以显示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达到的艺术水平。对于入选,沈虎根谦虚地说,这些作品只不过是起到了“老照片”的作用,只是忠实地记录了那段历史、那段生活、那段情绪,离真正的精典还有差距。  相似文献   

2.
薛锋 《中国人大》2012,(8):51-51
最近,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公布了一批南京临时政府的历史档案,其中以1911年12月14日至1912年4月7日总统府电报房往来电文居多,编号从第1号到第554号一应俱全,比较完整地记录了这一时期南京临时政府阅览及处理的政治、外交、军事、内政、经济等方面大事要事的处理情况,是今天人们了解认识那段中国历史的最难得的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3.
付昌义 《传承》2014,(12):34-35
中央电视台在2014年8月份播放了《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一剧,网上对其中的历史细节提出了质疑。这便促使我们更应该准确完整了解那段历史,正确反思那段历史留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才可以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相似文献   

4.
今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90周年纪念日。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为纪念这一影响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的伟大事件,本刊特约辛亥革命志士后裔、省人大代表张德庚撰写了这篇纪念文章,以此缅怀辛亥义士和那段伟大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今天,我们回忆发生在六十多年前的那场战争,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那场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创伤,对此,中国人民有着切肤之痛。在从1931年到1945年长达14年的抗战历程中,中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中国军民共伤亡3500多万人,财产损失及战争消耗达5600多亿美元。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赢得了战争。在外国强敌入侵,国难当头之际,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为了纪念那段永远不能忘记的历史,为了纪念那些为国家、为民族而献身的英烈们,同时告诉子孙后代永远也不能忘记那段留给人民惨痛的历史,本刊推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特别报道。这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一个真理:在外敌入侵的时刻,一个国家的所有阶级,所有阶层,不分党派,不分信仰,团结御侮,共同对敌,就能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赢得民族的独立和自由。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7,(6)
正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展厅中,陈列着两封十分重要的信件,真实记录了20世纪50年代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我国政府就海外留学人员非常关心的回国问题做出的重要答复和保证,也见证了此时期海外留学人员及广大华侨突破重重阻碍,积极回国参加建设的决心。这两封有着重要意义的信件皆来自于同一位捐赠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家镛先生。陈家镛1922年2月出生在四川成都。上小学的时候,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正是亲身经历过那段屈辱的历史,让他意识到只有努力学习  相似文献   

7.
“十七年”学校教育与共和国“第三代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七年”学校教育与共和国“第三代人”李玉琦“共和国的第三代人”在青春期所具有的那一番特有的经历,对于所有经过那段岁月的人都会在脑海中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然而我们不能把追忆仅仅停留在往事的现象上,而必须认真研究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诸个因素。因为一个社会...  相似文献   

8.
《黄埔》2012,(3):50-51
《中国远征军》 方知今著江西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这是作家方知今的代表作。本书作者方知今作为国民党高级将领后裔,从小与国民党高级将领有大量接触。在此基础上,他又采访了中国远征军将士的亲属子女,取得大量第一手资料,写成此书,生动再现了七十年前太平洋战场中南半岛那段悲怆而激昂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照日格图 《乡音》2011,(7):51-51
历史的记录和传承有三种基本方式,即口传的历史、史书里的历史和文艺作品中的历史。这三种记录历史的方法又都有其自身的利弊,哪一种都不是完全可靠。贾平凹的新长篇《古炉》里记录了中国的特殊历史时期——"文化大革命"。虽已过了三十多年,但"文化大革命"仍然是一个敏  相似文献   

10.
立足重庆     
正《费正清中国回忆录》是"头号中国通"、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美国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泰斗费正清唯一的一本个人自传。在这本书里,费正清讲述了他半个多世纪与中国有关的生活与工作,记录了他对近现代中国历史的敏锐观察和精辟分析。费正清以博学而洒脱的风格,风趣、清新的笔调,将自己的经历和观察娓娓道来。对读者而言,这本书将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个人传记,而是读懂中国历史的一本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11.
纵观古今,一座伟大的城市,必有英雄儿女,亦有用心之有缘人记录传颂他们的故事,铭记历史、启迪后人. 重庆,就是一座这样的城市. 最近,徐鹏与张龙龙联合创作、讲述一百多年前那段波澜壮阔重庆革命史的长篇小说——《太平门》,上市不到一个月便售罄.  相似文献   

12.
正《危世图存》是福建知名作家冯敏飞先生"历史随笔·王朝三部曲"之三。这部书体大思精,以15个章节描述了自少康中兴、盘庚中兴、武丁中兴、光武中兴、万历中兴、同光中兴等十几个历史故事,并以文学笔调描绘这些中兴运动留给后世的经验、教训与启示。这些中兴故事的定名,多从传统史学一般看法,反映了那时历史学家对那段历史的观察与思考。中国历史学从孔子开始就树立了"资治通鉴"的传统,书写历史并不简单地记录事实,而是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0,(4):83-83
溪口的秀丽风光让人赞叹,溪口在那段特殊的历史年代承受着许多不平凡让人赞叹,但更让人赞叹的是,历经风云变幻的历史起伏.溪口依然保存得如此完美!  相似文献   

14.
韦日平 《当代广西》2005,(15):41-42
半个世纪以前,滹沱河畔、西柏坡下,记录了中国历史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翻开了中国历史的新一页;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来此地翻看历史,感悟前尘,叩问未来,物如是,人已非,但是此地的风流不变,精神不变。  相似文献   

15.
在岁末贺岁档热播的电影(《一九四二》,以当年那场河南大饥荒为背景,从一个小切口诠释了当时的中国,真实记录了那段苦难深重的灾难,我认为可以用“曾经的灾难深重,今日的银屏警示”来概括这部史诗般影片的艺术力量。它恰如其分地还原了历史,打捞起了人们的群体记忆,震撼人心、警世奋进。  相似文献   

16.
小乔 《两岸关系》2008,(5):68-69
那是一座古老而安静的宫殿,震慑心魄的建筑群落让我们感受着那段距离现在五百多年的跌宕起伏的中国历史。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政治统治的中枢神经,承载着国运兴衰。据统计,明清两代的五百年间,先后共有24位皇帝在此君临天下。  相似文献   

17.
方文平 《前进》2010,(9):7-9
<正>胡锦涛同志指出,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于中华民族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之际,重温那段血与火的悲壮历史,对于传承革命精神、汲取科学智慧、保  相似文献   

18.
王静 《北京观察》2015,(11):62-63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了永远铭记抗战历史、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4月底,我有幸陪同民革东城区委的领导同志们赴滇西探访七十多年前发生在这片土地上那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缅怀当年为国捐躯的抗战英烈们. 生平第一次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我就深深地被这里秀美的山川和淳朴的人民所吸引.今天的滇西大地生活着众多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一派祥和宁静.很难想象七十多年前,这里是一片血与火的战场,曾经书写下中国抗战史上最英勇悲壮的一页.  相似文献   

19.
郑奕 《人民论坛》2022,(16):100-103
中国各类博物馆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博物馆应以文化人,通过展览这一媒介向世界讲好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成就的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故事,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20.
西非是非洲进入文明社会较早的地区,自15世纪起,古代桑海人所创立的桑海帝国就开始称雄西非地区,但它只维持了100多年的兴盛局面。桑海帝国是西非历史上最大的,但也是最后一个帝国。直到今天,那段匆匆而去的辉煌历史还深深地影响着桑海后裔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