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苏艳平 《工会博览》2008,(10):98-99
巴基斯坦作为中国的友好邻邦,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巴基斯坦是中国制衡印度的重要力量,可使中国增加与美国对话渠道,并交好穆斯林国家。同时,巴基斯坦还具有重要的战略经济意义,对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蕊 《当代世界》2013,(12):73-74
一、印巴总理谋共识,望共管克什米尔 10月29日,印度总理辛格与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了会晤,这是谢里夫2013年6月再次就任巴基斯坦总理后,印巴两国总理的首次会晤。双方在会上同意共同管控克什米尔地区,表示希望改善两国关系。此次对话得到了巴基斯坦舆论的支持,巴基斯坦渴望和平,渴望与包括印度在内的所有邻国保持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3.
高层动态     
《南风窗》2009,(13)
胡锦涛:中美战略首轮对话已达成共识国家主席胡锦涛6月2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美国总统特别代表、财政部长盖特纳。胡锦涛表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是两国加深了解、互信与合作的重要平台。目前,双方已就今年7月下旬在美国举行首轮对话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4.
纪军 《当代世界》2010,(6):19-21,37
2010年5月24—25日,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在历时两天的本轮对话中,两国有关部门就能源安全、气候变化、联合国维和、反恐等问题进行对口磋商和双边会见,对话成果达26个。这样大规模、涉及多个部门、议题广泛的对话不仅是中美展开战略对话以来空前,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说明中美在增进战略互信,促进互利合作方面又前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5.
倪峰 《当代世界》2011,(6):29-31
2011年5月9日至10日,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胡锦涛主席的特别代表王岐山副总理、戴秉国国务委员,同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特别代表希拉里国务卿、盖特纳财长共同主持对话。  相似文献   

6.
张根海 《当代世界》2010,(10):43-45
冷战后,美国为填补苏联解体后南亚地区形成的政治真空,竭力同南亚地区进行政治合作,实行军事渗透和民主扩展战略。同时,出于反恐需要,美国一直在拉拢巴基斯坦、印度等南亚国家进行军事合作。作为南亚地区最有影响的大国,印度也欲借助美国势力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实现"入常"目标,努力成为世界体系中新的一极。为达到双方相近的地缘战略目标和国家利益,美印在冷战后进行了战略调整,实现了历史性的关系转向。  相似文献   

7.
印度对美国“阿巴战略”的评估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对美国"阿巴战略"强调用政治手段解决阿富汗问题、要求巴基斯坦政府加大反恐力度、通过地区经济合作改善阿富汗经济状况等内容表示支持,反对美国将克什米尔问题与阿富汗问题挂钩、过于仓促地从阿富汗撤离以及过度依靠巴基斯坦。印度的应对手段包括继续争取获得美国在反恐问题上的支持、加大对阿富汗的进一步投入、加强同地区国家的协调等。未来印度的阿富汗政策将主要围绕四大主轴展开,即继续发展与阿富汗政府的良好关系、继续发展与美国的战略伙伴关系、稳定印巴关系和与地区国家、地区组织协调立场等。  相似文献   

8.
荣鹰 《当代世界》2010,(1):53-56,69
2009年9月27日,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外长在纽约联大期间举行会晤。双方在会谈中强调要努力发展“睦邻友好关系”,重申对话是解决两国分歧的唯一途径。印巴两国外长纽约会晤是继2009年6月和7月辛格总理分别会见扎尔达里总统和吉拉尼总理后,  相似文献   

9.
杨晓萍 《当代世界》2013,(12):48-51
在亚洲,印度作为新兴大国和印太大国的作用被美国重新发现和定义,印度战略地缘平衡手特性也随着美国亚洲再平衡战略的展开得到强化。就印度而言,一方面,外交中"战略自主"的传统使其对美国的要求显得有所节制和保留;另一方面,现实中印度的"东向"政策与中国向西发展在战略空间上形成重叠,这使印度对中国在南亚和东南亚部分地区的存在有所担心和疑虑,印度国内部分战略认识也强调不能忽视中印关系中的竞争性。  相似文献   

10.
张凯 《当代世界》2015,(7):73-74
<正>一、中美举办战略对话与人文磋商多项成果促双方关系向好发展6月23—24日,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六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在华盛顿举行。习近平主席的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国务委员杨洁篪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特别代表国务卿克里、财政部长雅各布·卢出席联合开幕式并分别致辞。美国副总统拜登出席并致辞。此次战略与经济对话围绕清洁能源、绿色经济、海洋开发、网络安全进行了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