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东京坐过一次小巴,是那种很不起眼的小型公共交通工具,从涩谷车站到居住社区集中的代官山。一上车我就注意到司机是个娇小的女孩,穿着整齐的制服,戴了那种很神气的筒帽,还有非常拉风的耳麦。我们上车的时候,她就回头温柔地说欢迎乘车,立刻就觉得这样的车程是温馨愉快的。  相似文献   

2.
生命列车     
《理论文萃》2008,(6):1-1
不久以前,我读了一本书,书中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人生一世,就好比是一次搭车旅行,要经历无数次上车、下车;时常有事故发生;有时是意外惊喜,有时却是刻骨铭心的悲伤……  相似文献   

3.
2007年11月25日晚上10点多种,一位名叫张瑞平的驾驶员开着出租车到金岛花园,见有三个年轻乘客招手,他便把车停下,上人。三人上车后,一人坐在副驾驶员位置,两人坐后排,要去沙坪坝。他们上车后,说出的话让张瑞平吓了一跳“到了地方后,弄到对方的人就杀,杀的方法要讲究一下……”  相似文献   

4.
“老板,你是哪个连的,给你家定苗按天算还是按行子算?说好,我们几个就跟你走。” “上车啦!上车啦!”只见十余个手持定苗铲的打工仔、打工妹欢天喜地地登上了雇主的农用小三轮车。  相似文献   

5.
“学问”     
甲每回坐车,你怎么一上车就抢中间这个座位? 乙嘿,这你就不懂了,这是我新研究出来的学问:坐这儿安全、保险。甲怎么说? 乙这儿离车门远。老头儿、老太太和抱小孩的上车,车上人少时,坐门边的就给让座了,人多时,他们也挤不过来。这不就安全、保险了?  相似文献   

6.
岳涛 《党课》2013,(7):126-127
一般来说,撰写、编辑稿件是各报刊编辑的分内职责,外人主要是通过投稿和报刊建立联系;而我却是在还没有进人中共天津市委支部生活社之前,就已经授命承担了“编外”编辑的工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先上车、后买票”。而这,正是我与《党课》结缘的开始。  相似文献   

7.
2月19日,铜梁县大庙镇。 罗辅华把行李放进后备箱,“咣当”一声关上车后盖。 “向云南进发!”罗辅华朝身后车队一招手。 铜梁“核桃帮”2014年贩运之旅,就这样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8.
作为上班一族,每天的必修课就是追赶公交车。为了尽量不把时间浪费在路途中,我总是刻意把时间安排到最后一刻,好让自己在踏上站台的最后一秒,4路公交车恰好在面前戛然而止,最好上车还有座位,那结局就更完美了。  相似文献   

9.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俄罗斯一个小镇上的火车有个特点,乘务员每天都要在列车上准备些报纸。乘客们一上车就开始翻阅报纸,没有人说话,车厢里安静而沉闷。久而久之,这就成了一种习惯。乘务员们为改变这种沉闷的气氛,于是不再在列车上放报纸,且广播一个通知,要求上车的乘客必须面带微笑。没过多久,大家开始交流起来,  相似文献   

10.
乔霞 《党课》2013,(17):92-95
75岁的张大爷携带10多公斤物品搭公交车去儿子家,售票员见张大爷上车力不从心,且几次攀爬未果,不但未予搀扶,还不断催促其快点,甚至说:“实在上不了,就别凑热闹。”张大爷心急之下摔倒在地,造成头部轻微脑震荡,且右手骨折,共花去医疗费用2万余元。  相似文献   

11.
卢昌冬 《党建文汇》2006,(10):21-21
瑞士国家虽小,但铁路网是世界上最密集的。这里的火车站都为开放式,外面没有高高的围墙,也不设检票关卡。像苏黎世这样的大火车站,火车就停在马路边,乘火车就跟乘公共汽车一样方便。列车员都是在火车开动后到车厢来检票,有时候索性不检。记者刚到瑞士工作时曾怀疑,这样逃票岂不方便?但在瑞士生活时间长了,记者发现,这种制度源自瑞士人的高度诚信。据瑞士联帮铁路公司不久前公布的数字,只有1.34%的乘客上车前没有买票,但其中有意逃禁者极少。  相似文献   

12.
温馨难忘     
记得那是1970年的严冬,我从西吉出发,乘坐长途客车一路上翻山越岭经隆德到固原,再由固原上车直达银川。谁知,车刚爬上一座山岭,我的晕车毛病就犯了。先是头晕,接着腹腔里的肠胃不安分起来,很快就面色苍白,呕吐不止,恍若大病一场。我极力忍耐着。从提包里抽出毛巾,收拾残局,惟恐弄污了邻座乘客的衣物。在不经意中,我发现邻座是位一上车就昏昏欲睡的山里汉子。此刻他面部表情松驰随意,大概早已进入梦乡与周公神侃闲聊了。我暗自庆幸他没有看到我的狼狈相。大客车像条蛇似地在盘山道上蜿蜒  相似文献   

13.
沉默的善良     
王赛新 《新湘评论》2014,(22):45-45
春运期间,在由杭州开往成都的K529次列车上,旅客严重超员。一个靠窗坐着的老大爷正跟邻座的人分享他的幸运经历,原来,他是到上饶的,买的是无座票,上车后抱着侥幸心理事先占了个好座,没想到直到开车也没人上来。  相似文献   

14.
流沙 《党员文摘》2008,(5):26-26
哈斯先生是美国人,精通中文,在浙江一所大学念新闻传播学。有一天,他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 一位老大妈夜里因为被人偷了钱包,只得步行回家,半路上,一位好心司机让她上车带她一程。不曾想。车子驶出不久就和一辆大货车相撞了,司机没事.而坐在后面的大妈却受了重伤,需要截肢。大妈的家属将司机告上法庭,索赔40万元。新闻最后还不忘提醒:司机搭载他人要慎重……  相似文献   

15.
正这位在雪地里施展拳脚的人叫王泽飞,是省公安厅林区公安局东方红分局法制大队民警。1月21日,王泽飞在辖区西卡子疫情防控卡点执行值夜任务,负责过往人员和车辆的防控检查工作。1月22日凌晨1时18分,室外温度低至零下25摄氏度,王泽飞的棉衣、棉鞋早已冻透,身体也冻僵了。按照规定,没车经过的时候可以上车暖和暖和,可王泽飞怕一暖和就上来困劲儿。为了不漏检一车一人,王泽飞不肯上车,  相似文献   

16.
奇特的剪彩     
岳勇  王景义 《党员文摘》2007,(11):40-40
故事发生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个小城。 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鲁尼兹小心翼翼地驾车赶往医院,看望因高烧住院的儿子。车开出不远,鲁尼兹便看到在前边不远处,有一个蹒跚的身影在晃动。鲁尼兹似乎想都没想,就把车子缓缓地停在那个身影旁边。“请问,需要我的帮助吗?”他探出头大声问道。上车的是一位老者.说前面不远处的农场就是自已的家,上午出来办事,没有想到回来时,公共汽车因雪大停运了,他只好徒步走回去。  相似文献   

17.
初到伦敦,因为人生地不熟和语言问题,洋儿媳说给我们请一部出租车接送我们并兼向导。车篷子古典,车身坐两人也舒适,但却是人力脚踏,车主是壮实的小伙子。他戴着礼帽,很有风度地请我和夫人上车,让我惊奇的是,他会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  相似文献   

18.
风入疏林。庄稼成片成片倒下。父亲蒙着头,把庄稼捆好,扎好,齐刷刷地装上车。随后,开始细心地收拾镰刀、绳子、水壶。田野里,一地杂沓的脚印,泛着寂寞的青光。  相似文献   

19.
建国初期,陈毅是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又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常常在南京、上海两地奔忙。1951年春的一天,陈毅坐火车从上海回南京,路过无锡站时,华东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吴强挎了个公文包也上车来了。他是军区电影指导委员会主任、后来的著名长篇小说《红日》的作者。当时,苏南行政公署设在无锡,  相似文献   

20.
1993年苏丽华到呼铁局客运公司K263/4次车队、全国惟一的女子车队担任党总支书记。作为车队主要负责人,苏丽华上任不久,就带领党政一班人与全队约法三章:“不搞特殊化,上车添乘与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不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私,不违章送无票旅客和捎买带;要求职工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率先做到。”它没有悬挂在显眼的位置,但时时刻刻贴在苏丽华的心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