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做好"劳务输出"、"发展非公经济"、"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以创新促跨越"三篇文章,到"多彩贵州"、"整脏治乱"、"大通道建设"等大手笔的书写;从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思路的落实,到2010年人民生活实现由温饱到总体小康跨越发展目标的确定……所有这些,为"兴黔不搞花架子"作了最好的注脚。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深层次上论述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含义、理由,并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必须发扬民主,发展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必须高度关注人的精神境遇,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  相似文献   

3.
曹学成 《发展论坛》2001,(10):24-26
“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这是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中关于“三个代表”的一个重要论断,是总结我党80年历史经验得出的启示,也是对我党先进性的明确要求。近几年,我市以“民心工程”为载体,诚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照“三个代表”要求,仍有不小差距。因此,必须用创新的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不断开拓进取,才能使我们担当起实现、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历史重任。“民心工程”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潍坊的创新实践。我市从1998年以来全面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要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江泽民在讲话中用三句话作了明确的概括,这就是“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三句话,从基础条件、创造主体,以及根本目的这三个方面,揭示了“三个代表”要求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我们深入理解“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我们更要坚定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奋斗的最高目标和衡量一切工作的唯一标准。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种政治理念的形成不仅与国家的目标相关联,更与具体政治实践中行政人员的伦理价值观紧密联系.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点和立足点,对我国的社会政治实践实行价值引导,是社会主义行政伦理价值观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准确把握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一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实质。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共产党人除了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党过去领导人民闹革命的目的,完全是为了人民翻身得解放。执政掌权后,为人民服务有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因此,一心为民谋利,是每个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严重背离人民利益,必然与党的根本宗旨和革命初衷相背离。二要为全国人民谋利益。不能只为某个地区、某个民族、某个宗族和个人小家庭、单位的小团体、亲朋好友等…  相似文献   

8.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必须强化宗旨意识 ,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从严治党 ,遏止腐败。通过先进的制度、有效的机制 ,从政策上保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公民文化权益的现状分析和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文化权益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维护公民文化权益,意义深远,作用巨大.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和理论界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惠勤 《探索》2005,23(1):168-170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虽然包含中国儒家传统的“亲民”、“德政”的某些合理成分,但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政治理念却完全突破了传统的“民本”思想;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也包含西方人本主义对于个体生命及其价值的尊重,但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人类解放”的政治信念,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西方人学思潮的革命性突破。科学发展观内在规定了各要素(即全面、协调、可持续和以人为本)间的相互关系。“以人为本”的理念主要是对执政党和政府行为的约束,它目前所要确立的主要观念就是:其一,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理性发展意识。首先是针对市场经济下由利益驱动所催生的经济人倾向。其二,以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为突破口的公平意识。其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以工人阶级为内核的“大多数”观念。其四,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改革取向的社会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提出后之所以得到社会和学界的热烈拥护和高度评价,首先是因为有"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科学发展观里将其作为第一语来宣示,使人耳目一新。尽管从实质上说,"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但是在相当长时期这个观点被淡化了。因此,在科学发展观中提出"以人为本",使这个思想  相似文献   

12.
李伟民 《先锋队》2011,(3):25-26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十七届六次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要以人为本。他强调,我们必须进一步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3.
陈少荣 《当代贵州》2011,(33):21-21
盘县学习瓮安经验,就是要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4.
发展民生     
《党课》2012,(19):8-8
实践充分证明,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5.
贺新元 《前线》2012,(1):27-28
胡锦涛同志在去年“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6.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根本目的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潍坊时提出的“关键是取得实效”的要求,努力把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加快发展、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来,大力加强“富强寒亭”、“文明寒亭”、“平安寒亭”和‘‘生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这就科学地回答了在新时期永葆党的先进性和创造性同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历史命题。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实现好、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是个多元化、整体性的概念,涵盖面广。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为人民谋求全面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当前,主要指党要通过多方努力,维护国家尊严、安全,促进社会繁荣稳定。要使人民群众政治上当家作主,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广泛权利和自由;经济上共同富裕,生活水平上不断提高;文化上参与文化活动、分享文化产品,使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一、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立足于根本利益,着眼于大多数,实现好人民的…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2月2日,“第十届(2011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发布暨经验交流会”在北京举行,四川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获得全国第四、西部第一的好成绩,政府信息公开专项指标连续三年保持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在阐述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深刻的内涵时,特别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一个“根本区别”和三个“一致性”,深刻揭示了“忠实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质与内涵,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第一,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由党的性质和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决定的,是马克思主义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