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智民 《中国监察》2008,(12):33-33
所谓廉洁发展,是指在清正廉洁的社会生态中促进经济繁荣、政治民主、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和个人全面发展,从而保证政治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廉洁发展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其本质是正确的发展、健康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和有持续能力的发展,其根本价值取向是“清正廉明”、“公平正义”、“和谐协调”,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2.
何业泉 《行政与法》2007,4(8):34-36
《物权法》是一部确认中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就法与和谐法。它有利于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谐发展,促进物质文明建设;有利于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和谐发展,促进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深化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谐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协调我国社会与自然之间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公安机关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维护者,将以怎样的发展思路实现这一要求?四川省绵阳市公安机关通过开展“和谐追逃”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主义自然—历史观视阈下考量,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经过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阶段,形成了"利用改造自然思想"、"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一系列一脉相承、创新发展的思想成果。中国共产党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进程中的系列思想成果,呈现出结合不同时期社会发展需要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矛盾的历史逻辑,体现着我们党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理解把握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的历史性跃升,对于我们在新时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具有重要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5.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悦  李燮  胡波 《法制与社会》2010,(16):184-185
随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破坏的进一步加剧,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在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文明就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申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我国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最根本的在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以人为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低碳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6.
水是万物的本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物质源泉,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本文认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采取经济、法律、技术、工程等措施依靠大家的力量对黄河进行保护,进而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文明型社会,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国际立法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原则,也是我国的总体发展战略。然而,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需要,应当尽快建立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中心和基本原则的环境保护法律体制,导入认识自然、重视自然、利用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思想,改变现行法律“经济优先”的立法倾向,增设“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的规定,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崔晔华 《政府法制》2008,(17):58-58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9.
论生态环境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前提。我国的农村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创造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成因以及与发展农村经济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改进农村生态环境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及发展农村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政府法制》2008,(18):33-33
孟学农:负责的政府必须把保护生态放到首位 作为对人民群众长远利益、根本利益负责的政府,就必须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到首要位置,牢固树立“良好的生态效益才能带来长久的经济效益”的观念,努力找准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点,加快实现科学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能使生产发展,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化,生态良好。因此关爱自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壶关县水利水保局一班人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直接指导下,大刀阔斧综合治理龙丽河  相似文献   

12.
一、法制经济与法治经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入我国正处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潮中.前些时,法学界、法律界提出了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是“法制经济”的命题.这是很有针对性,很需要强调的.但我认为这还不够,还应当进一步明确市场经济必须是“法治经济”.因为它不仅要求建立一整套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法律与制度,而且还在于创设使这套法律与制度和谐运行、良性发展的政治环境与社会环境;不仅要求有经济立法,还要有政治立法、社会(保障)立法;不仅要求以…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公证》2007,(12):1-1
党的十六大提出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明确提出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些重要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生活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市场经济的实质就是信用经济。本文指出,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建立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不仅是降低银行信贷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正常运行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支撑系统。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最权威的生态城市定义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下面对生态城市作进一步描绘: 市民素质高“生态城市”是指在该城市中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们受着良好的教育,科技事业比较发达并且能够有力、持续地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事业的发展。 天蓝地绿水清 在生态城市里,善待自然、保护环境成为社会公德和人们的自觉行为准则;到处是绿荫草地、青山绿水的城市景观。 资源高效利用 生态城市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所有的原材料和能…  相似文献   

16.
许剑  叶承雲 《江淮法治》2012,(24):63-63
今年以来.新安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全镇干群的共同努力下,以“保持党的纯洁性,迎接党的十八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引领,以打造“实力新安、魅力新安、生态新安、和谐新安、平安新安”为目标,不断加强政治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不断加强思想建设、提升群众道德水平.不断加强经济建设、增加人民幸福指数,不断加强社会管理、着力构建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宪法在我国虽然一直被尊崇为“根本法”,但由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对法律乃至宪法并未形成依赖性,因而在我国也就没有形成所谓的“宪法秩序”。自改革开放、特别是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由这一新经济体制的性质所决定,法律对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乃至政治生活的调节和规范功能日益加强,社会逐渐形成对法律包括宪法的依赖性,我们的社会也将其发展方向定位于“法治社会”。应该说,这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一大标志。  相似文献   

18.
邢台县前南峪村始终把创建文明生态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大力实施“二次创业”工程,谱写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创建新篇章,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得到了国家和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法典的价值取舍、法典内容及编纂技术,关涉一个国家的法治发展,也是一个国家生态文化的集中体现。“天人合一”、与自然平等和谐相处,是中华传统生态文化的主旋律,也是贯穿中国社会发展的一条思维主线,其以哲学、美学、法律等不同形态融入人民生活,塑造着整个社会思想意识。不过,产生于农业文明时代的“天人合一”观,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必须以时代条件鉴别中华传统生态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激活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价值理念与可持续发展本源相通,中华法系法典编纂传统与现代环境法典编纂和而不同。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要走海纳百川的文化开放之路,实现“古为今用”与“洋为中用”的有机结合,为世界贡献一部伟大的模范法典。  相似文献   

20.
缤纷语丝     
《江淮法治》2012,(17):6-6
“现代化。绝不仅仅是经济起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现代化是人类适应时代变化、追求文明进步的过程.绝不仅仅是经济起飞。对上海而言,要努力建设经济活跃、法治完善、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城市安全、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