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晓萍 《法制与社会》2011,(33):175-176
在凉山彝族地区,凉山彝族婚姻习惯法实际调整着彝族人的婚姻家庭关系。由于受到等级制度,宗法家支制度的影响,凉山彝族的婚姻习惯法有着自己的原则,形成了特有的婚姻形态,从其婚姻缔结的原则和婚姻的形态上看,都充分体现了神权,族权、夫权对凉山彝族人婚姻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宗法伦理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发展过程。夏商时期,天神观念是宗法伦理思想的核心;西周时期,周公制礼作乐,划分排列人伦等级秩序;先秦时期,孔子发挥"周礼",构建了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核心的宗法等级制度;两汉,儒生们通过"天人感应"而推出"三纲五常",最终形成完备的宗法伦理体系。近代,由于受到西方法律和伦理思想的冲击,传统宗法伦理遭到解体。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以来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中,在一系列社会运动的冲击之下,农村中的传统宗法关系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权力草率地撤离农村,留下了权力真空地带,宗法关系迅速填补了这一地带.同时,有的基层权力异化,基层政权与宗法关系交织,共同侵蚀基层民主,给基层民主的发展带来了危险.这一问题能否得到解决,关系着中国农村基层民主以及整个宪政和法治建设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圣人之一的柳下惠,其法律思想可以概括为:维护"亲亲"、"尊尊"的宗法等级制度;严"礼"慎祀,明察秋毫,严明执法而不拘泥于法;宽仁爱人,重民施教的朴素民本主义思想。他的思想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源流之一。  相似文献   

5.
帝王陵墓是帝王安葬之地,但在中国其意义远非如此。其与政治,权力,经济发展程度,当时的朝代制度等都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这里我主要想浅谈一下《唐律疏议》对皇陵制度的影响,进一步讨论统治者在法律制度层面是如何用此"工具"来捍卫等级森严的宗法等级制度的。  相似文献   

6.
宗法家族组织与中国专制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中国宗法家族组织的起源和沿革、以及家族制度下中国人之国民性格等方面论述了宗法家族组织与中国专制政治的关系,结论是:宗法家族组织是中国专制政治的理想土壤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的等级制度主要存在于盟旗内。本文结合以上三种分法,将清代蒙古族的等级分为四个等级:世俗封建主、僧侣封建主、阿勒巴图、奴隶。清代蒙古族等级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相似文献   

8.
司法鉴定机构诚信等级是司法鉴定等级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司法鉴定等级制度的建立健全对提升鉴定意见使用者效率、司法鉴定管理效能,以及司法鉴定技术研发和保障诉讼各方权利、促进司法鉴定行业整体水平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纵观司法鉴定诚信等级评估的立法和实践现状,在等级评估的定位、法律依据、等级管理范围、评估内容和结果运用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势必对司法鉴定等级制度功能的充分发挥产生一定阻碍。要真正完善司法鉴定等级制度,必须要对等级制度功能,以及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原则、评价要素、结果运用和配套体系等重点内容有清晰的认识,以实现司法鉴定对诉讼实体和程序的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9.
陈非  李婷 《法制与社会》2011,(11):296-296
本文旨在浅析我国古代社会宗法关系下的各种法律关系,以及在漫长的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对我国现代法治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强调宗法伦理,属于宗法文化。因此在宗法文化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社会秩序只能是宗法秩序。这与西方的宪政文化与宪法秩序具有质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性,导致西方宪法在近代传入我国后被重构,从而致使近代中国的宪政运动走向失败。由于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秩序仍然是宗法秩序,而非宪法秩序,因此近代中国的宪法和法律必将缺乏自由精神,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既然传统的宗法文化阻滞了近代中国的宪政运动,并导致其走向失败,这就启示我们在今后的宪政建设中,必须摒弃宗法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转型,并培育宪法得以生成的文化基础,即宪政文化。  相似文献   

11.
宪法实施的社会条件宪法是资产阶级搞起来的。它产生和存在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生产的社会化、商品化。生产的社会化、商品化消灭了封建等级制度和政治特权,实现了劳动者的人身自由和人们身份上的平等。在这种相对自由和平等的经济关系的基础上,产生了资产阶级的民主与法制。资产阶级宪法就是作为这种民主与法制的连结与统一应运而生的。在社  相似文献   

12.
雷伟红 《行政与法》2009,(12):69-72
浙江畲族宗法制度表现为宗族家族的组织结构、宗法性婚姻形态、宗法性的继承制度,具有妇女的社会地位较高,族规以训诫为主、惩罚为辅,婚姻礼仪中保留着古代婚俗等特点。文章认为,畲族宗法制度维护了畲族的生存和繁衍,增强了本民族的凝聚力,促进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本民族地区的村民自治。  相似文献   

13.
受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影响,在中国人的思维世界中个人与群体是高度契合的,并形成相互浸润和难以割舍的关系,这就使得在我国的人际交往关系中呈现出宗法家族制、人情面子等特点。建立在以家庭为基础的宗法制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系社会与权力的结合滋生了权力的腐败。  相似文献   

14.
张中秋 《中国法学》2014,(2):192-204
本文以法文化的视野和法哲学的方法,重新审视和揭示了传统中国法的精神,进而探讨它的哲学及其意义等相关问题。认为传统中国法的精神是道德人文,亦即在人为称首的思想指导下,以仁义为内核的重生与讲礼的对立统一。在有机宇宙观下,重生与讲礼对立统一的理想是和谐、合理、公平。如果与近代西方法相比较,传统中国法的道德人文精神存在着宗法血缘和专制等级的缺失,但更有超越宗法血缘和追求合理秩序的普适性,因此并不违背人类法律的内在使命和基本价值;而且这个精神扎根于万物有序与生生不息的自然之理,是中国人固有的世界观及其正当性所在,亦是中华文明历五千年风雨而绵延不绝的思想根源,甚至还有可能是我们创新中国法文化的思想资源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我们把原始社会末期,从父系家长制演进到我国夏、商、周三代的政体称为宗法贵族君主制,即宗法礼制。这是一种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政权组织形式。宗法利制的产生为自秦朝以后的封建专制君主制奠定了超级稳定的社会基础。它的影响今天也还存在,仍然是我们在建设现代化法制过程中一大心理障碍。氏族社会首领和早期奴隶社会的统治者者们杜撰出来的英雄本人就是神,或神与人·结合而生的后代之说;统治者的权力和权术是来源于“神意”之说在远古人类社会十分盛行,后来干脆称君主为“天子”。对于崇尚自然神生活在古代氏族社会中的黎民百姓来说…  相似文献   

16.
亦明 《政府法制》2012,(2):26-26
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一不小心就“逾制”了,后果严重的话脑袋就得搬家。偏偏等级制度又延伸到了人们生活的角角落落。这种制度至迟在周代已经出现,直至清末,延续了两千余年,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  相似文献   

17.
唐律既是封建法律之集大成,也是封建伦理法律化的典范。唐律关于血缘关系的内容是封建宗法礼制的集中体现,血缘关系与法律关系的融汇是中华法系一大特色,对我国当代法治建设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玉福 《法学论坛》2004,19(4):21-28
礼与刑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两种主要社会规范。本文从礼刑互动交融关系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的礼刑结合过程及其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礼刑结合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深远影响。这一发展过程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礼刑结合的实质是反映封建等级特权政治关系和封建宗法血缘家族关系的等级性社会秩序的法律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19.
由于我国现代法学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未获得发展,使我国学术界从不曾在法学上对五四时期反传统的问题进行过评价,而陈独秀、李大钊、吴虞这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不但熟悉我国传统思想,而且又都在日本系统地受过当代法学教育。为了巩固和完善立宪共和制度,他们运用西方资产阶级法学理论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宣布其主要罪状是:一、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宣扬绝对君权,摧毁个人独立人格,妨碍民权观念的产生,助长复辟帝制活动,不利于立宪共和国体的巩固;二、维护宗法家族制度,强化家长权力,窒息个人权利意识,不利于政治民主化,戕害个人独立的经济能力,有害于经济的发展;三、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强化官僚等级特权,妨碍平等观念的产生,不利于法律平等原则的实行;四、维护专制主义的立法司法制度,既可以因“势”,即权力的大小而“屈法”,又可以因“情”,即亲疏关系而“淆刑”,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难于实现法治。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监狱警戒等级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状况的变化是制定刑事政策直接和决定性的依据之一,监狱警戒等级制度适应犯罪趋势变化、适应罪犯构成、心理和行为多样性、复杂性特点,顺应国际行刑模式多样化发展趋势,具有可行性和必然性。监狱应遵循警戒等级制度自身的特点和原则,在法定化、标准化、程序化方面着手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