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田会议决议的核心内容是思想建党、政治建军,从而奠定了我军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它的形成离不开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负责人周恩来的鼎力支持,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周恩来对古田会议决议的贡献;第二部分探讨周恩来支持毛泽东的思想根源;第三部分澄清周恩来“二月来信”部分人对它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2.
研究周恩来教育思想的精心之作——评《周恩来教育思想研究》吴瑞章王永钦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赵德强、韦乐、高宝立合著、福建教育出版社近期出版的《周恩来教育思想研究》一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周恩来的教育思想。该书不仅内容翔实,而且论述多有独到见解,是周恩来教...  相似文献   

3.
牛永宁 《世纪桥》2008,(10):7-8
周恩来是我国的第一位外交部长,其外交思想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周恩来的经济外交思想也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是我们宝贵的外交财富。周恩来的经济外交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平等经济外交思想;对外经济援助八项原则以及周恩来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4.
把周恩来研究推向新的阶段在周恩来生平和思想研讨会上的总结发言□逄先知这次周恩来生平和思想研讨会是经党中央批准召开的,作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的一项重要活动。中央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要求研讨会体现“学习周恩来,研究周恩来”的精神,有较高的学术理论水...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周恩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做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周恩来长期担任政府总理,特别注重党的建设。他的党建思想和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和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党建思想和实践风格一道,孕育了“三个代表”,是“三个代表”思想的历史起点;历史的发展又具有连续性,“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是对上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周恩来的党建思想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论周恩来对党的思想建设的理论贡献□左仁宁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卓越领导人之一。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周恩来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工作,对毛泽东党的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党的建设思想是毛泽东党的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外交思想与实践研究述评李宏,张桂珍周恩来同志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军事家,而且是伟大的无产阶级外交家。建国前,他是中共中央外事方面的领导人;建国后,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并兼第一任外交部长,直接领导外交工作长达26年之久...  相似文献   

8.
陕西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陈答才博士所著明恩来经济建设思想论》一书,是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周恩来经济思想的著作,也是一部以周恩来的思想与实践为中心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论著。通读全书,它有如下特点:一、总结和论述了周恩来经济建设思想的体系,从而填补了周恩来研究中的一项空白。该书主体内容共十一章,分别从所有制模式。经济建设十C、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农业基础、工业主导、科学技术、改革开放、兴水治水、人口控制、以及思想方法等方面系统地展示了周恩来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深入思考,和为此而付出的艰辛努力。直…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国的卓越领袖。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阶段,周恩来都以超群的才智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实践着毛泽东思想。其中。他为争取国内和平与维护世界和平所作的大量工作,所提出的重要思想,必将有助于我国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而去争取一个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而和平局面的到来必须经过艰苦斗争。这是周恩来的一贯思想、他认为,和平与战争是相对的、也是可以互们转化的。战争打到最后总要和,但也可…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既注重以情感人,又注重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体现于他充分地尊重人、真诚地对待人与热情地关心人之中;以理服人,体现于他坚持真理、循循善诱与辩证施教上。周恩来的领导艺术体现了情中寓理,理中寓情,做到了情理交融。  相似文献   

11.
赵国付 《世纪桥》2013,(14):37-39
周恩来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运用科学的方法,他坚持说服教育、以理服人法,民主讨论法,耐心等待法,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法,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法等方法体现了对人的思想规律和主体价值的尊重,展现了他的崇高人格精神。研究周恩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方法对于今天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全面、科学地评价周恩来,努力研究和继承周恩来的精神遗产○李琦周恩来生平和思想的研究工作,是在周恩来逝世以后一步步开展起来的。21年来,周恩来研究无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我回顾、归纳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编辑出版了《...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运筹中 ,周恩来和陈云是一对好搭档。周恩来充分信任陈云 ,对陈云提出的一些重大经济主张和重要经济观点 ,总是予以全力支持。周恩来经济思想与陈云经济思想之间有许多的共同点 ,但由于工作分工不同 ,个人经历不同 ,思考问题的着眼点和侧重点不同 ,两人的经济思想也有着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是一位流芳千古的民族伟人。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周恩来毕生披肝沥胆、呕心沥血,践行党的干部是人民公仆的要求,赢得了全国人民和国际友人的由衷敬仰和爱戴。学习周恩来的公仆思想,研究它的形成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关系,对于我们今天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党员干部以及全国人民的道德素养和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周恩来公仆思想的主要特色周恩来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为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终身奋斗的坚定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5.
刘莹 《世纪桥》2014,(12):4-5
周恩来总理的国际关系思想原则是周恩来国际关系思想主要内容,周恩来国际关系思想是马克思基本原理与当时国际关系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国际关系思想的中国化。周恩来国际关系思想原则是周恩来处理国际关系问题的基本原则,根本目的是想在利益和矛盾并存的国际关系中,寻求和平合作,避免战争冲突。周恩来国际关系思想原则覆盖领域宽,内容多,系统性,可以适用于各个国家和地区,也适用于国际交往领域。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与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他们通过几个月系统的调查研究,同几十个部门的负责人谈话,经过中央政治局几次讨论,然后由毛泽东集中概括出来的。周恩来对毛泽东十大关系思想的形成、阐释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步研究。一、周恩来与毛泽东十大关系思想的形成在毛泽东十大关系思想形成过程中,周恩来参与了最高决策层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周恩来曾出席毛泽东召集的部分汇报会议,如1956年3月1日至27日,先后七次出席毛泽东召集的轻工业各部、交通部、邮电部和财贸各部…  相似文献   

17.
尘封半个世纪的“五四”先驱王希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希天是“五四”运动的先驱,旅日华工领袖,但他的业绩在今日中国学术界却鲜为人知;他是周恩来的挚友,但他与周恩来的交谊,他与周恩来、李达、许德珩、邓中夏等人在1918年抵约运动中的合作,在周氏旅日日记公布之前,也为多数人难以认同;他以“排日巨魁”“社会主义者”的罪名,被日本军警宪合谋秘密虐杀于关东大地震时的东京,由于日本政府的掩盖,在半个世纪之后,人们才得以揭开事件真相,重新认识王希天的生平和思想。家世与少年时代王希天,原名王熙敬,1896年9月11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金钱堡。祖籍山东登州府蓬莱县。清康熙…  相似文献   

18.
金良媛 《世纪桥》2007,(4):101-101,111
周恩来的“感动教育”研究是一个新课题,作为世上最完美的领袖,周恩来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感人事迹,这些故事贯穿着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让人感动”是人的心理质变的临界点。因此,研究周恩来的“感动教育”对于国人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当代贵州》2012,(15):63
本书收入1910年至1949年期间有关周恩来生平、思想、贡献的研究文章,力求比较系统地反映周恩来在国内外求学;参加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主持国共两党谈判等一系列经历,比较全面地概述了周恩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生平、思想、功绩和贡献。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作为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任中央人民政府总理26年,他常说,政府工作的重点是组织领导经济建设。本文就周恩来经济建设的主要思想作些学习和介绍。一、勤俭兴国。1949年,建国伊始,周恩来号召“开源节流”,并指出,“中华民族有勤劳勇敢的传统,我们党又有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在开始建设新中国的时候,我们要求全体工作人员保持和发扬这种传统”。(《周恩来选集》下卷,第7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在勤俭节约这个问题上,他认为领导是关键,要发挥领导的表率作用。他指出,“节约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尤其是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