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农七师一三0团七连有这样一个人:第一个在棉花地里推广应用高密度植棉技术的是他;第一个在棉花地里推广应用稀植棉技术的也是他;第一个采用一膜三管栽培技术的还是他;第一个运用滴水出苗干播湿出技术的仍然是他.这个人就是七连科技示范户、人称庄稼地里敢吃"螃蟹"的罗松林.  相似文献   

2.
农五师九十团农广校在培养学员中,注重吸收农业一线的青年农工,并引导他们学以致用,成为团场致富的带头人。 穆晓东科学植棉创高产 十连职工穆晓东,2000年曾以单产皮棉198.1公斤打破兵团北疆棉花高产记录。穆晓东能够成为棉花高产状元,得益于他利用农广校学来的科学知识,正确运用到棉花的科学管理之中。近几年中,他靠科学植棉夺高产,每年可获  相似文献   

3.
何庆贵是农三师四十三团有名的植棉能手、劳动模范。这段时间以来,好事、喜事、高兴事一件接一件,用他自己的话说,可谓“三喜临门”。喜领丰产攻关奖何庆贵植棉11年来,累计向国家交售籽棉30余万公斤,创产值150余万元,上交利润50余万元,个人纯收入40余万元。他把一块弃耕地改变成了全团少有的高产田。从2000年起,他连续4年夺得棉花单产最高记录,籽棉单产始终保持在420-500公斤之  相似文献   

4.
1962年10月2日,周恩来在中南海与全国植棉模范毕承松促膝而谈,鼓励他艰苦奋斗,克服自然灾害,为粮棉双丰收做贡献。周恩来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要多种棉  相似文献   

5.
2006年,农二师三十三团九连职工张守模承包的41.8亩棉田,经兵团农业局、兵团科委和国家农业部的实地验收,籽棉单产达697.3公斤,创全国纪录。2004年以来,张守模植棉连年创高产,他善于把学到的农业科技知识和自己的种植经验密切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人无我有的植棉创高产的秘诀。前几年,张守模承包的棉田产量上不去,始终在400公斤  相似文献   

6.
2003年植棉纯收入12万元,2004年纯收入22 万元,2005年纯收入达38万元,宋继彬依靠科技植棉,实现了他致富“三级跳”的奋斗目标。今年42岁的宋继彬是农八师一四二团十一连的一名农工。2003年,连队新上了一个滴灌首部系统,宋继彬果断地出资2.5万元,购买了系统  相似文献   

7.
一师十团四连职工徐云义有个愿望,那就是依靠自己的双手实现自己的致富梦,他的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成为十团远近闻名的千万富翁. 今年46岁的徐云义在90年代初来到十团四连帮人拾棉花,拾完棉花后,和他一起来的人,因无法适应本地的艰苦条件纷纷离开,他却留下来了,参加土地承包.由于他勤奋好学,掌握了植棉技术,第一年承包棉花就获得高产,纯收入达2.5万元.当了万元户后,更加坚定他留下来创业的决心,准备在塔里木这块充满希望的土地实现自己致富的梦想,他就把自己的户口从四川迁来落在四连,在团场扩招职工中,他成为一名团场职工.后来,他连续多年承包土地种植棉花获得高产,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多,成为十团小有名气的“植棉状元”.  相似文献   

8.
杨桂英是农一师一团十九连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植棉女工,年仅39岁,多年来一直在生产一线从事棉花种植工作。仅2000-2004年,杨桂英累计总产籽棉55.3万公斤,平均亩产籽棉391.6公斤,实现总产值231万元,累计向国家上缴利润36.2万元。1986年,杨桂英从天府之国四川来到了盛产棉花、水稻的农一师一团,在十九连开始了她的团场职工生活。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她十几年如一日,一直在大田一线承包土地。她努力钻研种棉技术,硬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干劲和对植棉工作的执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她先后获  相似文献   

9.
今年年初召开的农二师经济工作表彰大会,对于三十二团植棉状元程英(全师植棉状元之首)、徐清华、王代碧等10名植棉农工来说,是她们人生中最荣耀、最自豪的日子,师领导亲自将大红花和绣有植棉状元字样的绶带披挂在她们身上,并为她们分别发放了1000元、800元、500元的奖金,她们成为照相机、摄像机聚焦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
她今年38岁,近几年,她先后被评为团场植棉状元、致富能手、兵团劳动模范、自治区三学三比女能手。她就是农八师一五○团十一连职工高凡凡。1991年的春节刚过,那年22岁的高凡凡蜜月未度完,就带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夫妻双双从甘肃一个偏远的农村来到一五○团十  相似文献   

11.
农三师五十一团二十二连有一位职工名叫孙继洲,是连队的植棉能手。近几年,他种的棉花平均单产在400公斤以上,年平均纯收入在3万元左右。除此之外,他在前院种了4分地的蔬菜,还养猪、养羊、养鸡,把自营经济也搞得红红火火。孙继洲是1996年从河南老家带着妻儿、老母来到五十一团二十二连安居的。1997年他和妻子承包了连里的40亩棉花,由于各种原因,年底他  相似文献   

12.
农八师石总场四分场三连职工保玉成,去年通过总场举办职工培训班学习,以优异成绩拿到绿色证书。今年他把学到的科技知识用于生产实践中,使他种植的106亩棉花夺得高产,单产达到385公斤,成为石总场植棉高产状元。通过培训班学习就象点亮了他心里一盏灯。今年他按照学到的科技知识,每亩全层施肥30公斤,耙地前施用灭草剂,采用滴灌新技术,选用连队从总场种子站推广的293新品系。他在田  相似文献   

13.
正肖兵1991年从四川来到农一师八团八连参加工作,刚来时不懂植棉技术,初次承包40亩棉花当年就亏损5000余元。但他不服输,肯吃苦好琢磨。他依靠团里的富民政策,承包了190亩棉田,科学种田,精耕细作,总产、单产年年创全连之最,近两年收入突破15万元。  相似文献   

14.
龙年春节以来,农二师二十九团47岁的植棉大户李良军高兴事接二连三.28万元的奥迪轿车停在养殖大院前,上面过年时贴的大“春”字还非常醒目.满面春风的李良军一边爱不释手地擦拭着自己的“宝贝车”,一边与笔者一起分享着他的喜悦.  相似文献   

15.
<正>"三秋"期间,农二师三十四团完善拾花工维权机制,统一拟定《拾花工雇佣协议书》、《拾花工工资兑现承诺书》等规章制度,充分保障了拾花工的合法权益。近年来,每到拾花期间,该团都先后召开连队主要领导及工会主席专题会议,严格要求植棉单位认真做好拾花工的维权工作;还以下发文件的形式对维护拾花工合法权益及针对拾  相似文献   

16.
她今年37岁,近几年,她先后被评为团场植棉状元、致富能手、兵团劳动模范、自治区"三学三比"女能手。她就是农八师一五○团十一连职工高凡凡,用人们的话说:高凡凡真是不凡呀!1991年春节刚过,22岁的高凡凡蜜月还没度完,就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随夫从甘肃一个偏远的农村来到一五○团十一连。初来乍到,先以打工为生。从1994年开始承包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农二师三○团大力贯彻农业10大主体技术和6大精准技术,节水灌溉、高密度植棉及精量半精量点播技术应用率达100%。为了尽快掌握各项农业高新技术,女职工们纷纷走进团连"科技之冬"培训课堂参加兵团职工技能培训,走进科技书屋,如饥似渴地学习种植、养殖技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种养水平。据悉,从2004年开始至今,先后有500余名女职  相似文献   

18.
农八师一三四团二十七连的邓秋莲,不仅是全团赫赫有名的植棉大户,而且也是师市的劳动模范,同时也是今年师市“大丰收——魅力人物”候选人之一。作为劳模,植棉大户,在新的一年,她又有什么新思路、新打算?不久前的一天,记者专门采访了她。  相似文献   

19.
农-师七团三连女职工王新芬植棉7年,向国家交售籽棉50多万公斤,创产值近200万元,上交利润近100万元,个人收入50多万元,连续5年被团里授予植棉状元、拾花能手、"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1994年,王新芬从河南来到七团三连,当年承包了60庙新荒地。她虚心学习植棉技术,订阅科技书刊,把学到的植棉技术记录到本子上,运用到实践中,第一年承包新荒地没有亏损。1997年,团场推行两费自理承包责任制,王新芬率先交纳土地自理金,承包了113亩生荒地。很多职工不理解她,在连队承包土地多年的职工都不敢包生荒地,-个承包土地的新手承包生荒地,不是明摆着扔钱吗?这一年,在经历了低温和虫害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王新芬收获籽棉2.8万公斤,获利超万元。  相似文献   

20.
刘应堂敢想敢干敢为人先,6年时间挣了20万元,受到农三师四十五团党委的表彰和奖励。 1997年,刘应堂携家带口从河南来到四十五团七连安家落户,当年,他承包了340亩棉花地。刘应堂坚持多学习多请教,勤劳苦干加巧干,很快就掌握了一套植棉技术。1997年至1998年,他承包的40亩棉花,单产籽棉都在350公斤以上,2年收入2.8万元。 尝到种地甜头的刘应堂,1999年承包了100亩棉花地。他拿出积蓄2万元购回一台小四轮拖拉机、两头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