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受农村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 ,农村家庭养老文化功能遭到了削弱。在当前中国农村 ,家庭养老在养老方式中仍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 ,要采取有力措施 ,积极发挥家庭养老的功能 ,以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3.
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200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与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超过了10%与7%。据预测,到2003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由目前的1.3亿增加到3.1亿,占总人口的比例提高到20.42%;到205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4.68亿,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家庭养老:挑战与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俊 《理论月刊》2002,(10):50-51
本文针对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趋向,分析了这种弱化的弊端,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改善与巩固家庭养老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广州市20世纪70年代起政府实行“晚婚晚育,计划生育”政策后出生的部分城市青年独生子女的调查,反映出这一代独生子女以家庭的形式照料老人的现状。指出了他们的困难与问题并提出了建议。调查表明,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负担重、问题多,它将直接影响社会发展,成为今后我国普遍的社会问题。为此,全社会应及早重视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6.
家庭转型与居家养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宗廷 《理论月刊》2000,(3):26-27,,33,
尊老、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居家养老的做法。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老年法》)肯定和采用了这一传统,明确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但是居家养老,在新形势遇到了许多新问题,其中家庭转型所带来的冲击和震荡,值得分析和思考。本文拟就此发表一点拙见,以期为老年人做一点贡献。一、居家养老,历史与现实的选择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在家中度过的养老形式。自有家庭以来,就形成了这种养老…  相似文献   

7.
文化转型下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和荣 《思想战线》2003,29(4):100-103
我国目前农村家庭养老文化的转型,集中表现在从家族主义到家庭民主;从宗法制度保障到主要依靠舆论约束;从无条件性、非功利性到条件性和功利性。这些变化带来了农村家庭养老纠纷增多等诸多新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从深层次探索农村家庭养老社会化的新路。  相似文献   

8.
曾大伟  王晓玉 《前沿》2013,(6):158-160
元代家庭养老呈现呈现子、媳、女、侄、甥、婿、孙等共同承担重任的局面,在物质、精神等方面都给予老人精心照料,元政府对"孝"文化的大力倡导以及孝道教化的通俗化和普及化等大大推动了元代家庭养老的完备。  相似文献   

9.
新型家庭即"421"家庭将成为城镇家庭结构的主要模式。这种家庭模式的出现对养老的内容和形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421"家庭出现是国家人口政策的产物,由于城市家庭结构模式的变迁,带来的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理应得到政府的重视,通过健全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缓解"421"家庭的养老压力。同时,由于家庭养老能够给老人提供更多精神、感情上的慰藉,商业保险能够提供更优越的物质支持,增加了老人抵御突发风险的能力,应尽快构建以社会养老为主、家庭养老为辅,商业养老保险相补充的"421"家庭的养老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已经并将进一步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对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形成了挑战。家庭养老作为我国农村占主导地位的养老方式,有其存在的文化、经济、社会和心理基础。这种养老方式在我国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巩固和加强农村家庭养老方式,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建设社会主义孝文化,关注农村老人心理需求,探索农村老人救助方式,加强立法,切实保障农村老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TANGIBLE disparity existsbetween standards of life inChina’s rural and urbanareas,and in their levels ofgender equality.This adds com-plexity to China’s overall maritaland famitial situation.The urbaneconomy and culture are movingin the direction of those of devel—oped countries,as the rural econo—my shifts from being agriculture-dominated to one co—buttressed by  相似文献   

12.
雷国珍 《湖湘论坛》2001,14(1):52-54
中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只用了2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要几百年才能走完的路程。我们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认为它是中国历史上发展最好、成就最大的时期;用全局的眼光来审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认为它是全国民主政治建设中重要一环,为全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新鲜经验。  一、举世瞩目: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世界定位  中国进行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必须从中国农村的实际出发。这是一条根本原则。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成功的经验。由于坚持了这条原则,中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只用了二十…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标志,也是社会对一代新人教育与培养的要求。任何忽视青少年道德习惯养成的家庭教育行为,都将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赵志浩 《桂海论丛》2009,25(4):6-10
自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问世之后,世界各地产生了各式各样的马克思主义流派和理论,它们的内容及其主要思想相差很大,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其信奉者都把自己说成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他们是遵照还是曲解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文章从"家族相似"的视角对这一问题作了回答.  相似文献   

15.
王学锋  谢芳 《桂海论丛》2007,23(1):49-51
家庭是人们消费的主要场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消费呈现出多样性、个性化等特点,但也出现了许多非伦理化现象,因此家庭消费必须遵循身心健康发展原则、符合家庭整体利益原则、家庭幸福原则、生态关怀原则等等,才能保证家庭成员的全面健康发展,才能建立和谐幸福美满的现代文明家庭。  相似文献   

16.
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实行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显示了这一制度的优越性必须长期坚持。但就目前的状况看,仍存在许多问题。为较好的解决问题,应从立法和实践两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农村家庭结构变化对家庭成员心理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震 《桂海论丛》2007,23(2):52-5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完整的家庭逐渐分化为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组成的农村留守家庭和由青壮年农民工组成的城镇流动家庭两部分。由于家庭成员在当前经济转型时期仍属弱势群体,因而较易出现心理问题。心理科学应研究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家庭理念,建立健康的心灵家园,使心理科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出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家庭暴力案件具有发生范围的广泛性、施暴手段的多样性和残忍性、发生地点的隐蔽性、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及违法性。男女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的不平等、受害者的忍让、情感因素、暴力的周期性循环、公力救济的软弱等是家庭暴力产生和存在的主要根源。遏制家庭暴力的主要途径是社会预防和依法治理。  相似文献   

19.
论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环境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村有1 5亿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的已达82 0 0多万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这种就业转移的速度和规模还会加大。打破城乡二元分割,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的环境正稳步推进、势不可挡。  一、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办法,最大程度地“解放农民”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指在农村土地承包期内,承包方以转包、转让、出租、入股、互换等方式将承包土地的使用权转移给第三方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经济现象。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自由流转,是新一轮农村土地改革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深化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长玉 《理论月刊》2003,(7):140-141
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三大局限性:土地关系混乱;土地平均分配后果严重;土地难以有效流转。根据国情及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农地制度改革必须遵循“三个有利于”原则、产权明晰原则、家庭经营原则、适度规模原则、土地有偿流转原则。根据上述原则,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思路应当是:废除农村土地事实上的国家、集体双重所有的现行农地制度,实行公田和私田并举的新型农地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