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丁琳 《就业与保障》2005,(11):59-59
现代人的文明病并非由细菌或病毒所引起的.而是一种由于生活上的压力与紧张,以及营养的失调.再加以缺乏运动,长期积累而来的代谢病。  相似文献   

2.
为您服务     
现代人越来越多地受到“文明病”的困扰。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这些慢性疾病已成为随时可能出现在我们身边的健康隐患。本期为您服务栏目,我们将向您介绍高血压的一些防治知识。什么是高血压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所产生的一种压力称为血压。人的血管分为动脉和静...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近几十年因为卫生环境及医疗的进步,延长了国人的寿命,但每天三餐食用不当烹调及加工食物,却是诱发慢性疾病的主因。许多人不怕死,却害怕慢性病缠身。人为何会招来慢性病,说穿了都是日常饮食、生活习惯不良造成的。食物不坏,病魔也纠缠,只因没掌握科学的吃饭习惯。日本将"文明病"的说法,改称为"生活习惯病"就是这个原因。过敏发炎为代谢失常我们的皮肤色是黄的,血液是红的。人的动脉与静脉末梢神经  相似文献   

4.
生活万花筒     
呼吸道疾病:本来病变部位的毛细血管功能较差,加上冷空气刺激,使得病毒或细菌乘虚而入,易患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使患有慢性呼吸道病的人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5.
辨证乃中医学诊断疾病之根本.所谓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于它反映出疾病变化的本质,因而比西医的"征状、症状"能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出疾病的本质.进行辨证,可长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对症治疗.故辨证是认识疾病的科学过程,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当前在一些青年中流行着的"无兴趣病",其病因广泛,病机复杂,故当辨证而求之,以审病之表里,以知病之本始.临床表现"无兴趣病"是近期来在部分青年身上患有的一种疾病,其流行范围主要是在青年知识分子当中,尤其是大学生中.青年的其他阶层症状尚不甚明显.经临床检验及患者自述,其主要症状如下:  相似文献   

6.
"三人核心"的形成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由于长期患疾病身体虚弱,一过于都河,毛泽东便开始坐担架长征。傅连璋用最好的奎宁药治好了他的病,但未能有效地使他恢复体力。担架上盖着油布或油纸,这样在细雨绵绵的山区,担架上的人就能免遭雨淋。毛泽东因此可以在雨中睡觉,而且常常如此。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的现代人已经把休闲娱乐的兴奋点从歌厅、舞厅、台球厅、桑拿按摩室转移到俱乐部、健身中心等高品位的娱乐场所,以得到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那么 ,不同的城市,休闲方式又有哪些不同呢 ? 上海人爱“孵”健身中心   越来越多的上海人在与健美结缘的同时,大都“孵”进了健身中心,为的是同都市“文明病”告别。大大小小的健身中心,每天都有来自申城及外地的“文明病”患者,利用休闲之机,来此作一番理疗。据岳阳医院的一位主治医师透露,自今年开始,要求“孵”进健身中心的人几乎是一批接着一批,其中既有患者,也有健康人,很多…  相似文献   

8.
"带病延年"一语,古已有之,系清代医学家王孟英之言,出于《王孟英医案》。书中认为:一旦患了慢性病(痼疾)就很难治愈,只能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病情,所以王孟英用"带病延年"安慰患者。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从来不缺少带病延年的例子,就像一个医生曾经说过的:"对每个40岁以上的人,我都可以从他身上找出至少四种病。"这种说法绝不夸张,但是现代人在40多岁就去世的毕竟是少数,这就意味着大部分人都要带着这四种以上的疾病再活上几十年,这就是"带病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6,(21)
正听者诸君可以发现,本次主题和副题各是"双元结构":分类械斗/省籍矛盾,旧伤/现代病。为了讲述的方便,我依次解读如下"双元结构":移民社会/定居社会,地缘组合/亲缘组合,分类械斗/宗族械斗,民间私斗/政治操弄,旧伤/现代病、分类械斗/省籍矛盾。移民社会/定居社会台湾在历史上经历过移民开发的阶段,即移民社会的阶段。大约在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台湾社会逐渐从移民社会转型为定居社会。移民社会的人口增长约等于移民  相似文献   

10.
警惕现代家庭文明病艾藜一、居室装饰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很多家庭很注意居室的装饰,但是,不少家庭在住进新居后往往会出现莫名其妙的头晕、头痛、失眠、心悸、精神不振、气喘等症状,也有些人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乃至出现病态反应。这...  相似文献   

11.
洪信良 《中国减灾》2012,(4X):51-51
<正>现代都市人的自我保健意识非常强,回归自然和追求健康成为食品消费的主流。几种以英文字母"F"开头的"F"食品备受青睐,一跃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主角"。新鲜(Fresh)食品:一是无污染、无人工添加剂食品;二是不靠化肥农药种植的水果蔬菜。健美(Fitness)食品:具有多种健身功能的食品,对人获得和维持健美体魄有益。奇趣(Fun)食品:年轻消费者为了寻求刺激,对充满新、奇、特的食品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2.
医养结合是近几年逐渐兴起于各地的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由于其将养老保障和服务与现代医疗技术与服务相结合,实现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创新,已经成为政府决策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我国健康老龄化背景下,以中国红十字会医养护"三位一体"养老服务模式为案例,分析了其实践中表现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发展中遇到的障碍。在此基础上,从政策扶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构建、医养融合的智能化发展、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四个角度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就业与保障》2015,(Z1):85
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各个阶层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压力,导致很多人长期受到慢性疲劳的困扰,它虽不像一些严重疾病那样直接危害到人们的生命,但长期疲劳仍然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隐患,甚至诱发癌症。身累和心累都会产生疲劳疲劳不仅可以由体力活动引起,也可以由不良情绪如生气、情绪低落等因素引起。以下是常见的引起疲劳的几种因素。药物:服用利尿剂、抗抑郁药、某些抗感冒类药物或止咳糖浆可导致疲乏。一般停药后,疲倦就会消失。缺乏运动:人们误以为运动会令人疲累。但事实恰好相反,若缺少运动,肌肉会变得虚弱,当机体要运用它们时,便需花  相似文献   

14.
当今全球处于资本强势的世界历史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据支配地位。这一时代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不但遭遇现代性危机而且面临严峻的现代化挑战。中国从全球普遍联系的世界历史大局出发,探索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现代化道路,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一倡议不但是求解发展中国家"文明病"与"落后病"双重顽疾的有益探索,也是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向未来世界历史转变的积极尝试,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具有深刻的世界历史性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杨蕾 《公安教育》2012,(11):13-18
<正>激励是"通过外部刺激达到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一个持续的管理过程,即通过各种客观因素的刺激,加强行为的内在驱动力,使人达到一种兴奋状态,把外部刺激转化为个人自觉行为。"①激励包括激发、约束两层含义,"激发导致行为产生,约束则对激发的行为加以规范,使其符合一定的方向,并限制在一定时空范围内②。根据现代管理理念,激励  相似文献   

16.
正《黄帝内经》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人体的阳气和自然界的阳气相符——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藏于冬。夏天是一年中最热时期,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在这个时期进补阳气是最佳时期。这产生了冬病夏治的说法。那么,什么是冬病?怎样才能做好冬病夏治呢?什么是冬病?从字表意思来理解,冬病就是指在冬天易发作、常发作的疾病或不适。具体来说,冬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  相似文献   

17.
说起压力,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已不陌生,确实在高节奏、高速度、高效率的态势下,来自工作、社会和生活的压力与日俱增,无处不在。于是,压力对身心健康有无影响也成了人们饭余茶后的热门话题。什么是压力?《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承受的负担。压力可以分为客观压力和主观压力。客观压力就是现实情境下实际的环境刺激所形成的压力,能够影响个体的行为反应,并且可以通过客观的观察来描述,比如实际的工作任务、任务难度、时间要求等:而主观压力是指个体对实际的环境刺激也就是各种客观压力的主观感受。当压力源存在时,由于个体自身因素,比如应对客观压力的能力不足、应对方法不当,自我期望值过高、非理性思维以及个人的生活经历、认知风格、性格特点、意志品质等作用,我们  相似文献   

18.
第五幅语言的产生和人脑的形成 [在劳动中产生语言]正在形成中的人由于一代又一代地劳动和直立行走,促进了肺部和喉头等器官的发展,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参看第三幅人和狗的胸廓、人和猿的喉头比较图)。他们在群体活动中,呼号声已经有了一定意义。为了交流情况,互相配合、协调动作、传授经验,单靠直观的呼号、表情以及手势已不够用,达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正在形成中的人在发音器官逐步改造的基础上,慢慢学会发出复杂多样的声调。一定的清晰音节和一定的劳动意义相结合,便产生了语言。 [从古猿到现代人脑量逐渐增大]正在形成中的人从事劳动时,无疑地要遇到许多问题:采集什么?利用什么天然工具去集采?等等。这些问题都要通过感觉器官反映到脑中来,靠脑的指挥才能完成。长期劳动实践,脑接受外界事物刺激的信号越来越多,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脑的结构相应地复杂起来。语言的产生和应用,使形成中的人可以相互交流思想,从而成为促进脑的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首先是劳  相似文献   

19.
《创造》2010,(1):107-107
<正>中医理论认为,人之一身,不离气血。《黄帝内经》也强调:"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也就是说,气不和是病之根,血不和是病之本;病从气上生,病从血上起;气血不调既是疾病的起因,又是恶化的根本。而养足气血,畅通气血,便会让身体得到充足的养分,进而提高抵御病邪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吃什么、怎么吃,关系着民族的命运。从健康角度看,食物是最好的药物。医学的研究方向变了1977年,美国医学家恩格尔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他强烈地批评长期统治着西方医学领域的教条主义模式—疾病模型(即生物医学模型),正是这种医学模式带来了下面两个结果:加速了药物的淘汰;对服用的药物产生依赖。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庄严宣布:21世纪的医学不能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而应该以人类的健康为主要研究方向。每人每年饮食一吨西医治的是“人得的病”,中医治的是“有病的人”,所以平衡就是健康,调整就是治疗。营养状况是人口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