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本义为"约束、克制",后来转化成在财物用度方面的"节省、节约",与奢相对。古人无论在治国还是修身养性上,都非常重视俭。以俭治国中国传统典籍《尚书》中,专门针对治国而提到了俭。《尚书·太甲》载"慎乃俭德,惟怀永图",意思是说,在统治中要非常认真地践行俭德,才能长久地维持统治。老子认为节俭就是积厚德,厚积德就没有什么事不能克服;没有什么事不能克服,就具备了无法估量的力量;具备了无法估量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守持俭德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节俭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今智者莫不戒奢尚俭,守持俭德。节俭是人们德行的基础。俭以养德,玩物丧志。《左传》上有名言:“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宋代司马光对此解释说:“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丧身败家。”此识颇有见地,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事实证明,俭朴勤奋乃修身之必需,立业之  相似文献   

3.
崇俭可养德     
“崇俭禁奢”是我国传统道德中的为官之道,也是治家之策。我国道教的祖师老子认为,“俭“是人生“三宝”之一,俭以养德,崇俭可以“重积德”,也是“治人”的根本大道。我国著名的儒家代表孔子也是提倡“节俭”,反对奢侈,他要求为官必备“恭俭”之德。宋朝宰相司马光还提出“有德者皆俭来”的论点,认为:“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相似文献   

4.
俭以养德     
蔡建军 《新长征》2014,(8):64-64
中宣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为党员领导干部戒奢克俭制定了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和目标追求,为推进作风建设树立了一个标杆。党员领导干部应按照节俭养德的要求,努力在个人修养和能力素质上达到新的境界。"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和道德修养经常会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崇尚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对奢靡产生的危害历代统治者也有一定认识,颁布过许多“禁奢令”。以令禁奢中国传统思想一直主张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尚书》说“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左传》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唐代诗人李商隐则从治国理政的高度进行总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相似文献   

6.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司马光说:“俭,勤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一个人形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应当从幼年时代开始。本文通过中国幼儿节俭现象分析,探讨中国幼儿节俭意识养成与发展,提出了中国幼儿意识养成与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党建》2014,(6)
正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崇尚节俭,修身律己。勤能补拙,省能补贫。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4,(3)
<正>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党风好转了,政风好转了,特别是在党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号召下,官方少了"三公浪费",民间少了"奢华剩宴","勤俭节约"成为关键词,"拒绝浪费"成为新风尚。习近平总书记吃包子的节俭用餐之事被人们传为美谈,节俭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也成为人们的热议。老子把俭作为"三宝"之一,孔子把俭作为"五德"之一,诸葛亮一生勤俭,并告诫儿子:"俭以养德"……纵观中国历史,取天下立天下者,一个很重要因素是注重节俭,而无论是哪个朝  相似文献   

9.
文史知识     
正戒奢宁俭语出《论语·八佾》,宁愿节俭,也要戒除奢侈。戒,戒除;奢,奢侈;宁,宁可,宁愿;俭,节俭。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林放是鲁国人,他问孔子"礼之本"。孔子说:"这个问题十分重大!礼仪,与其隆重,不如节俭;丧事,与其周备,不如悲戚。"寻章摘句语出《三国志》,旧指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现指写作时套用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寻,寻找;章,篇章;摘,摘录。  相似文献   

10.
正"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高的地位。《周易》中这样说:"君子以俭德辟(避)难。"意为"俭"之德行不仅可以避免因奢而败,远离各种难以预测的祸患,还可在特殊时期闯过难关,摆脱困境。老子说,自己有三宝,其中之一就是"俭"。孔子之所以对颜回评价甚高,很重要的原因是欣赏他的"俭"。有了这"金钟罩"和"护身符",面对任何艰难之境都会从容不迫,处之泰然。  相似文献   

11.
俭与奢,小而言之是两种不同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前者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由于留有余地,生活虽不丰足,也能有所积蓄;而后者却寅吃卯粮、过度消费,由于坐吃山空,难免荡尽家产,贻害子孙。大而言之,俭与奢关系到一个企业、民族乃至国家的风气、传统与兴衰。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荀子有句名言: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其意思是说,金戈铁矛的作用也比不上谦恭节俭更有威力。比喻中包含着一个极为深刻的道理:节俭传统不可丢,奢靡之风不可长。  相似文献   

12.
老子的智慧     
林语堂 《党的建设》2010,(10):47-47
三件宝贝老子说,我有三件宝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爱,第二件叫节俭,第三件叫不敢处在众人之先。老子认为,正是因为仁慈,所以才能做到英勇无畏;正是因为节俭,统治者的统治地位才能长久;正是因为谦和退让,才能成为万物的尊长。"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这三宝,其力量与价值是无可估量的。"慈"包含有柔和、爱惜之意,即爱心加上同情心。"慈",不仅是要仁慈待人,而且还不可做害人之事,不说损人之话。"慈"是三宝的首要原则。"俭"的内涵一是节俭,二是收敛。老子要求人们不仅要节约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13.
戒奢以俭     
正"戒奢以俭"一语,出自唐代名相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疏《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是:"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其意思是,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到危难,不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就如同是砍断树根却希望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但随着功业日隆,他的生活渐加奢靡,追求异宝珍  相似文献   

14.
提倡节俭与鼓励消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勤俭节约、增加积累与鼓励消费、改善生活是对立统一关系。用形象的语言来讲,前者是“源”,“源远”才能“流长”,否则消费就成了“无源之水”;后者是“流”,“流畅”利于“开源”,否则积累也就成了“一潭死水”,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我们要把提倡节俭同鼓励消费辩证地统一起来,既要重视消费,又要重视节俭,做到在勤俭节约中鼓励消费,在鼓励消费时不忘勤俭节约。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勤劳俭朴的传统美德。“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所有这些,都说明了勤俭与否事关人之成败…  相似文献   

15.
猴年春节,闲暇颇多.一日翻阅剪报簿,<崇尚节俭是上古不得已之陋俗>的文题跃人眼帘.因其立意罕见而为我所关注,细读之,知此论乃是戊戌时期的一些知识界的人士,对过去视为天经地义的信条进行反思,大胆进行思想观念更新的产物.据该文引证说,谭嗣同认为:崇俭抑奢阻碍了物资流通,结果是"愈俭愈陋,民智不兴,物产凋窳(音yǔ,恶劣、败坏意)……转辗相苦,转辗相累,驯至人人俭而人人贫,天下大势遂乃不可以支".  相似文献   

16.
姜文明 《唯实》2012,(12):26-30
俭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价值:一是节用爱物,通过节约、省俭防止物质匮乏,俭以足用;二是制欲、养德,以俭为重要德目。前者体现了人类的生存理性智慧,后者对个人的修身立德至关重要。俭是中庸之德,其价值实现须符合一定的标准,合度为俭。  相似文献   

17.
勤俭节约是劳动人民的优良品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历来积极倡导勤劳节俭.孔子说:“楮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述而》).墨子把节俭提到治国治民的高度来认识,认为节俭则“民富国强”,“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 辞过篇》).勤俭节约指勤劳、俭朴、精打细算、不奢侈、不浪费,劳动人民是社会生产力的主力军.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智慧创造了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必然分外珍惜其劳动成果.劳动人民的这种刻苦、勤劳、俭朴、不贪图享受的高尚品德被无产阶级发扬光大,发展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传家宝”.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相似文献   

18.
正楚国是先秦时期的重要邦国,其先世出于祝融。据《国语·郑语》记载:"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所谓火正,即是司火之官。在远古时代,火对于人类文明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很多民族的神话传说中甚至将火视为人类文明起源的象征。因此,司火之官一方面执掌天文,一方面也管理民间的生产活动。据《史记·楚世家》记载,祝融名曰吴回,"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普遍认同的强调适度消费的节俭观,实质上是一种中庸之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进取型节俭观,对于现实的经济和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胡锦涛同志在今年“两会”上强调的增强“三种意识”的内容之一。在物质财富越来越充足、人们越来越有条件享受富裕生活的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节俭?回答是肯定的。节俭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精神理念和工作作风。时代再发展,条件再优越,倡俭戒奢的要求不能变,倡俭戒奢的道理应当经常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