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在肃反工作中由于受“左”倾错误的影响,致使一些人被无辜错杀。在这些被错杀的人中,绝大多数是党的好干部、好战士和工农积极分子,有的甚至是党政军的领导同志。他们被错杀,是革命的重大损失。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一切经过调查确系错误处理而被诬害的同志,应该得到昭雪,恢复党籍,并受到同志的纪念。”根据这一决议,建国  相似文献   

2.
1960年12月24日至1961年1月18日,党中央在北京相继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和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根据几年来由于大跃进、公社化运动中的严重失误,加之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撕毁合同等天灾人祸,导致国家在经济上的严重困难,会议强调继续贯彻中央《十二条指示信》,彻底纠正“五风”错误的同时,决定并部署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正、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在这两次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针对几年来由于胸中无数、情况不明所出的问题,重新倡导调查研究,要求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传统,使1961  相似文献   

3.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十八年了,毛泽东同志去世也已十八年了。对于这场“大革命”,对于毛泽东同志的晚年功过,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已经做了结论。这个结论是实事求是的,因而是完全正确的。这场“文化大革命”确如《决议》所说的,是一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无论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还是对于毛泽东同志个人来说,它都是一场巨大的悲剧。毛泽东同志在他晚年病重之际,曾对自己的一生做了总结。他对华国锋等人说:“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了那么几…  相似文献   

4.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公布以后,许多同志根据《决议》,“从一九四九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一九五六年,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提法,认为我国建国初期经历了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一九五六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才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也有一些同志对此仍有保留。他们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  相似文献   

5.
在学习《决议》中,有些同志对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提出了一些问题。有的同志提出,为什么《决议》在引用了“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述之后,又对国内主要矛盾作了一个新的表述?这两种表述有何区别?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胡耀邦同志诞辰90周年。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9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胡耀邦同志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作为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他先后主持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推动科技、教育、文艺、新闻工作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如今,胡耀邦同志主持制定《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的历史已有近20年了。  相似文献   

7.
在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许多同志都因为《决议》恰如其分地评价了建国以来党的重要历史,正确地肯定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地位,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而深受教育。《决议》对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起了积极的、巨  相似文献   

8.
《湘潮》1986,(1)
六十年代初期,正是我国面临暂时困难,国民经济遭受到严重挫折的时期。1961年3月,党中央在广州工作会议上起草了《人民公社工作条例》(即原六十条)。广州会议一结束,当时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已经六十三岁高龄的刘少奇同志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亲自来到湖南,从4月1日到5月16日,先后深入到长沙县广福公社天华大队和宁乡县花明  相似文献   

9.
1961年1月14日至18日召开的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批准了李富春、周恩来提出的调整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标志着我国国民经济进入了调整阶段。从1961年开始到1965年结束的国民经济调整,根据工作重点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从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到1963年2月中央工作会议,面对“大跃进”运动造成的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和严重困难,经济工作“以调整为中心”,主要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和产业结构。大力加强对农业的支援,尽可能地充实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劳动力,增加农村社队所需的贷款和物资;大力缩短基本建设战线,压缩重工业生产;对工业企业坚决实行关停并转,精简职工和城市人口。由于措施果断有力,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经济调整工作比较迅速地取得明显的效果。到1963年初,我国国民经济开始出现全面好转的局面。1963年  相似文献   

10.
王煊 《党史文汇》2001,(5):42-42
关于对毛泽东的评价 ,“不只是一个理论问题 ,尤其是一个政治问题 ,是国际国内很大的政治问题”。这是在1 980年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邓小平强调指出的。这个《决议》对毛泽东的全部革命活动和革命思想 ,作出了全面的评价 ,并确认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是当时党中央面对“非毛化”倾向 ,“硬着头皮顶住”的结果。但多年来 ,搞资产阶级自…  相似文献   

11.
任全才同志的《1959年庐山会议纠“左”问题刍议》(刊于《中共党史研究》1995年第1期,以下简称《刍议》)提出3个主要论点,一是自第一次郑州会议到庐山会议,毛泽东从未讲过纠“左”的话,却多次强调反右和批判反冒进;二是从庐山会议通过的党的决议和毛泽东的一系列讲话看,都不是反“左”,而是反右;三是由于庐山会议的出发点是反右,因此才把主张彻底纠“左”的彭德怀等同志打成右倾反党集团。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特提出几点不同看法,以与任全才同志商榷。 一、《刍议》指出,“自第一次郑州会议到庐山会议,毛泽东从没讲过纠‘左’的话,却多次强调反右和批评反冒进。”笔者认为,问题的实质不在于是否曾经提出过纠“左”的概念,而应着重考察是否在实际上纠正了工作中的“左”的错误。事实上,毛泽东也在多个场合下表达了批判“左”倾错误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文化大直命”十位,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都是完全错误的。必须予以彻底否定。但是,历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拟”文革”同“文革”时期的历史区别开来。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了进展。”这是对“文化大革命”我国经济建设的符合实际的基本估计。《决议》告诉我们:一方面,由于“文革”的发动和发展,打乱了我国国民经…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明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经济调整     
《湘潮》1992,(4)
主要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我国60年代初形成了连续3年的国民经济困难时期。湖南也同样如此,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出现严重困难。面对严峻的形势,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1月21日至27日,省委召开全省工作会议,研究贯彻“八字”方针问题,从此开始了全省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一、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简称农业60条),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充实和加强农业。调整公社体  相似文献   

15.
近期政要     
“十五”计划纲要及纲要报告的决议获得通过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经过认真审查和审议,决定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朱(?)基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会议认为,《纲要》和《报告》对“九五”时期的工作总结是实事求是的,提出的今后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6.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新的探索。但是由于当时党中央领导者的错误指导,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党内连续发生了以瞿秋白、李立三、王明为代表的三次“左”倾错误,给中国茧命带来了严重损失。直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党内的“左”倾思想才得到初步的纠正。党内连续三次出现“左”倾错误绝不是偶然的。中国共产党在六届七中全会所制定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十一届六中全会所拟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其原因都曾作出过分析.主要论述如下:第一,大革命失败以后,“由于对国…  相似文献   

17.
刘武生 《湘潮》2004,(1):10-16
1959年至1961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最明显最突出的表现是“粮荒”。总理国务的周恩来忧心忡忡,寝食难安。《周恩来国民经济困难时期抓粮食工作纪实》,充分体现了总理对人民极其负责的崇高精神,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佳话。  相似文献   

18.
“文化大革命”已经过去20多年了。20多 年来,在如何评价这个历史时期的经济状况方面,一直存在着种种不同说法。“文革”结束后的几年里,有一种较通行的说法是“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直到现在,这种说法也还被不少出版物和文章沿用。西方的“权威”之作《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甚至直接用《经济的崩溃》作为标题来述说中国“文革”时期的经济状况。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文革”时期“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7进展。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  相似文献   

19.
张闻天依据邓小平的会议记录稿和毛泽东的“讲稿”,结合自己以及博古、周恩来、王稼祥等人的发言提纲,起草了《遵义会议决议》最初文本。“鸡鸣三省”会议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新决策以及刚接收的中共中央及其与共产国际往来的文件,张闻天对决议文本进行了认真修改。1935年2月8日,《遵义会议决议》在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2月10—16日,张闻天又将“目前任务”正式写入决议文本。为增强说服力,文本多处引述共产国际指示和中共中央决议的内容;为维护党内团结,文本最终隐去有关领导人姓名。毛泽东对军事战略的精辟论述是《遵义会议决议》的核心内容,张闻天的旁征博引使得《遵义会议决议》更加有血有肉。在《遵义会议决议》文本生成过程中,毛泽东、张闻天各自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深刻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特别是新时代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凝练出的重大历史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