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持人:张伟平课题组成员:沈小勇、王雅君、谌远知、林本喜批准号:07CGWH001ZQ成果形式:研究报告主要观点:①农村传统文化是中国乡村社会传统的文化特征,它反映着劳动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包含着丰富深刻的社会历史信息,代表着民众的审美理想,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精神情感之根,其本质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农村传统文化遗产主要分为古村落、古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民族表演艺术、制作工艺、口头语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类。 ②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农村传统文化保护的重点和难点,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口传心授的特点,其文化载体多为语言、文字和人,这些特点使得其容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变迁流失和消亡。因此,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关键在人,要后继有人,必须建立富于激励的科学的传统文化遗产传承机制。③按保护的紧迫性将农村传统文化划分为濒危型、残缺型和完整型,对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保护应区别对待,重点是抢救濒危型文化遗产。④农村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是从整个文化生态环境的维护出发,致力探索建设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相依存,并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乌鲁木齐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多,内容丰富,加强对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弘扬传统文化、助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增强地方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保护法规的健全、顶层设计、建设数字化体系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文化遗产与文化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平 《新视野》2006,(5):70-71
2006年6月10日,我们迎来了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这是中国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凸显了党和政府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也反映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综合国力提升中的重要作用。文化遗产与文化安全紧密相关,只有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才能守护住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守护住精神家园,也才能巩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4.
古都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是历史文化名城科学发展的主要任务.研究、发掘、利用、传承杭州古都文化,对提升杭州城市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综合竞争力和市民凝聚力、创造力,促进杭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本文简述古都和古都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着重阐明杭州古都文化具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序列完整、特色鲜明的重要价值和特色魅力;重点提出杭州古都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对策措施应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查清家底、加强立法;重点加强"西湖.龙井茶园"、"良渚文化遗址"等"准世界遗产"的保护与申遗工作;高度重视南宋皇城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切实加强古都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及其周围环境与整体风貌的保护与利用;加快抡救保护杭州古都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北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陈列馆是震后北川精神文化重建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将成为羌人弥足珍贵的精神家园和保护展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6.
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目前发出《关于把握正确导向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指出目前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上存在打着传承文化旗号争夺名人故里、盲目举办祭拜活动、肆意炒作负面历史人物等问题,各地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求是》2013,(4):44-46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真学习、贯彻这一重要精神,对于我们加强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创造力与凝聚力,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大  相似文献   

8.
《支部生活》2006,(8):46-46
中国迎来首个文化遗产日国务院公布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月10日是中国的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国务院最近发出通知,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的精神和有关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2,(21):4-4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要认真做好重要文物的发掘保护和利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开发,努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0.
中华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孕育形成并留下了形态多样、内涵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好农业文化遗产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新时代下,同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面临着专业人才短缺、生存空间不断压缩、农民参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认知度不高、体制机制不健全、宣传不足等问题。因此,新时代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应当针对以上难题,充分发挥其生产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等多重优势,既要让农业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又能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1.
吴媛媛 《唯实》2013,(6):63-64
@@一、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世代传承的有较大影响和突出价值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我国已于2004年正式加入国际《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展示江苏魅力、提升文化认同度、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孙丹 《北京党史》2023,(6):27-29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论断,体现了党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逻辑关系的认识,为建立文化遗产学的红色文化遗产分支学科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随着红色文化实践的丰富和发展,加快构建文化遗产学中红色文化遗产分支学科和理论体系步伐,提高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成为十分紧迫的课题。在文化遗产的总体框架中,红色文化遗产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无论是在理论、制度和政策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迫切需要在文化遗产学中建立分支学科——红色文化遗产学,迫切需要尽快实现从“革命文物观”向“红色文化遗产观”转变。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传承、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相关的文化空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独具特点,文章在调查的基础上论述了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现状,分析了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希望能服务于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4.
王真慧  张佳  龙运荣 《探索》2011,(2):117-120
全球网络传播对文化发展与保护带来了巨大冲击和影响,文化发展与保护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全球网络时代,经济发达、传播能力强大的西方发达国家将其文化产品贩卖到世界各地,造成了许多民族文化、地域特色的丧失。我们同样可以利用网络化传播手段,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保护。为此,需采取以下一些措施:一是整合行政资源,理顺文化管理体制;二是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与保护的政策、法律和措施;三是进一步挖掘民族传统文化价值,唤起广大民众的文化发展与保护意识,激起最广泛的文化发展与保护的社区参与;四是进一步构建和谐的媒介生态,特别是加强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文化传播媒介生态建设,为民族文化发展创造有利的传播环境;五是进一步加大民族文化传播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15.
徐洪兰 《学习月刊》2012,(14):47-48
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时期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反映,是一个民族历史传承的文化缩影。保护“非遗”,既是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尊重文化多样性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马平 《实践》2006,(9):18-19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国多样性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多样性文化的宝贵财富。我们不应坐视它的衰落、消解与消亡,而要积极地推动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7.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一段精彩纷呈的重要历史时期,而三国文化不但包括了人们对三国时期进行研究所得到的知识与文化总结,也包括了历代以来以三国故事为蓝本衍生出的众多文化内涵。本文就“三国文化遗产”这一提法,从三国物质文化遗产和三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两方面简述了当代三国文化遗产的现状,并针对其保护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学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征及价值、保护与利用的现状、保护的原则与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不过这些研究以遗产保护为主,涉及开发的大多是旅游领域。本课题以浙江宁波为例,从文化产业的视角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把非物质文化保护与文化产业开发融合起来,并提出融合的路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提供实践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遵义共识     
9月27日,在遵义举办了"原生态国际文化:价值·保护·发展"论坛.为倡导保护开发原生态文化,促成共同之行动,与会代表达成如下共识: 一、根据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守护好传统文化精神家园,我们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收入增加和社会发展,久居城市的人们越来越向往亲近大自然,去乡村感悟、体验农村生活乐趣,这就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不仅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和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内生动力,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与现代对接,从现代文化的养分中不断汲取养料、进行创造性转化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