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斯里兰卡民族冲突的渊源及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持续了17年的斯里兰卡内战今春再度激化。4月22日泰米尔猛虎组织攻占了政府军控制的大象通道,切断贾夫纳半岛与内地的陆上联系,并迫使1万政府守军撤退。此后,猛虎组织还对贾夫纳城发起围攻,4万政府军受困,斯库马拉通加政府被迫于5月3日晚宣布全国进入战争状态。这是1983年内战以来,斯政府面临的最为严重的军事危机。  相似文献   

2.
2011年4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一、利比亚战争陷入僵局。北约自今年3月底全面接管对利军事行动后,持续对利政府军展开空袭,但效果有限,利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陷入拉锯战。4月5日,利政府发言人表示,利准备就选举或全民公投等改革措施进行谈判,但不包括领导人卡扎菲辞职。10日,非盟代表与利领导人会谈,卡扎菲宣布接受非盟停火路线图,包括保护平民和结束敌对行动、保障人道主义援助、启动不同政党间对话等。  相似文献   

3.
2013年1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一、缅甸政府军与克钦族武装冲突升级。2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表声明称,缅甸"持续的敌对行动已经造成大量平民无家可归,他们迫切需要人道主义救援","联合国呼吁缅甸政府采取一切行动确保平民生命安全"。从去年12月底起,缅甸政府军与克钦族独立军武装冲突不断升级,政府军还动用了战斗机和武装直升机。1月18日,缅甸总统府发表公告说,缅甸国防军将从当地时间19日早上6时起停止在克钦邦迈扎央地区的军事行动。  相似文献   

4.
2014年9月,也门什叶派胡塞武装组织大举进攻首都萨那,随后与政府和谈破裂,迫使总统哈迪及内阁成员集体辞职.胡塞武装组织随即向也门南部扩张,也门政府军在胡塞武装组织的猛烈攻势下连尝败绩,哈迪最终被迫流亡沙特,备受国际社会瞩目的也门政局危机集中爆发.2015年3月26日,沙特率领十国联军对胡塞武装组织发动了代号为“决战风暴”的军事行动,正式介入也门局势.自此,也国内政局危机升级为地区军事冲突,区域内各方力量公开卷入其中.也门政局危机外溢效应或推动未来中东地区地缘政治格局和国际安全与反恐形势生变,值得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5.
2014年6月,伊拉克伊斯兰教逊尼派极端组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向政府军发动强劲攻势,攻占了包括人口百余万的伊北部重镇摩苏尔、北部萨拉赫丁省省会提克里特等城市在内的大片领土。6月29日,该组织宣布在所占叙利亚、伊拉克领土建立“哈里发国家”,并将组织名称改为伊斯兰国,其头目阿布·巴克尔·巴格达迪(Abu Bakral—Baghdadil自封为最高领袖“哈里发”(国王)。  相似文献   

6.
布什主义持续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1"事件发生后,伴随着美国安全战略、军事战略、外交战略的大幅调整以及发动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布什主义应运而生。 "布什主义"的含义主要有三:一是反恐先行,二是反恐与扩张并举,三是在必要时不惜推行单边政策或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行动。从布什连任后的强硬表态、鹰派人物占据政府要津以及美军在费卢杰"杀鸡儆猴"的军事行动来看,未来几年仍将盛行。这将对国际形势和国际战略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2014年5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 一、乌克兰危机继续发酵。1日,乌政府对东部“恐怖分子”发动军事进攻,同一天西南部城市敖德萨发生激烈骚乱,乌国内社会撕裂进一步加剧。11日,东部卢甘斯克与顿涅茨克两州进行公投,宣布独立。25日,乌举行总统大选,前外长波罗申科获胜后宣称,将对恐怖分子实行强硬手段。大选甫一结束,政府军便发动更大规模反恐行动。  相似文献   

8.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随着日军的军事行动加剧,中国的大片国土濒临沦丧的境地。  相似文献   

9.
伊拉克时间12月17日午夜,美国向伊发动丁代号为“沙漠之狐”长达70小时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共发动了200多次空袭,袭击了97个地点。其中巡航导弹共发射300枚,超过1991年海湾战争5周发射的总数。这次空袭是美伊长期矛盾激化的结果。 美国:海湾战争后,美国制定了针对伊拉克的遏制政策,力图通过维持对伊武器核查和全面经济制裁,削弱乃至推翻萨达姆政权,销毁和防止其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消除其对海湾  相似文献   

10.
自2 0 0 2年以来,苏丹政府和反政府武装加朗集团已进行7轮谈判。其具体是:2 0 0 2年6月中 苏丹冲突双方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首开政治和解谈判。7月2 0日签署了《和平框架协议》。8月1 2日 苏丹第二轮和谈在内罗毕举行。9月初加朗集团的武装力量在苏丹南部东赤道州向政府军驻地托里特发动进攻并占领该城,巴希尔总统下令收复失地、中止谈判。和谈陷入停顿。1 0月1 4日,苏丹冲突双方重开和谈,并在1 5日达成停火协议,规定双方在2 0 0 2年底以前停止一切敌对活动。此次谈判中,双方在权力分配等问题上达成某些一致,但在细节上仍有较大分歧。1 1月…  相似文献   

11.
当本杰明·贾耶拉南(Benjamin Jeyaretnam)在1981年10月31日的补缺选举中作为工人党(Workers Party)的候选人击败人民行动党(People’s Action Party[PAP])的候选人时,他成了新加坡十多年来的第一位反对党国会议员。他1926年出生于锡兰(现在的斯里兰卡)的贾夫纳,在伦敦学习并成为律师。作为一名多话的反对党国会议员,  相似文献   

12.
联柬机构撤离后,从2月份起,柬埔寨又陷入了新的动荡。94年是柬局势波折起伏的一年。 一、94年柬埔寨局势的回顾 1.战火复燃,冲突不断。2月,柬政府调集重兵,以“自卫”为由,向民柬控制区大举进攻,旨在迫使民柬无条件放下武器、开放控制区。3月19日攻占了民柬重镇拜林。但民柬方面没有屈服于政府军的压力,而是重调部署发动反攻,收回了拜林,并把战区扩大到西北部7省。直到6月中旬,在西  相似文献   

13.
七月 1日 纳米比亚总统努乔马1—4日非正式访问中国。1日两国签署经济技术合作协定。 德国联邦议院在波恩举行最后一次全体会议,德国向柏林的迁都工作随即开始。会上,5月当选的总统约翰内斯·劳宣誓就职。 3日 土耳其为打击库尔德工人党,约1万名政府军侵入伊拉克北部地区。伊表示强烈谴责。 4日 科威特第九届国民议会选举揭晓,反对派力量获2/3以上席位。以王储兼首相萨阿德为首的科内阁宣布总辞职。 匈牙利、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拒绝为俄罗斯提供  相似文献   

14.
从伊拉克战争剖析美国全球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月20日美国无视联合国宗旨以及公认的国际法准则,也不顾国际社会普遍反对,悍然对伊拉克发动了军事行动。这是美国凭借它的超强地位和高科技军事优势,实施“先发制人”战略,以武力开道,以美式“民主”和价值观“整合”整个中东以至全世界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0月,土耳其库尔德工人党武装从伊拉克北部频繁越过土伊边境,在土耳其发动恐怖袭击.10月17日,土耳其议会授权政府派军队越境打击库工党.美国一直阻止土耳其采取大规模越境军事行动.11月初,美国开始给土耳其提供关于库工党的情报.布什认为,库工党是美、土、伊三国共同的敌人.2007年12月~2008年2月,土耳其战机多次空袭伊拉克北部库工党目标.美国要求土耳其考虑以非军事方式解决库工党问题.美国试图在维持伊拉克稳定、保护伊拉克北部库尔德人和帮助土耳其解决库工党问题等方面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16.
2003年3月20日,美国不顾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反对,在未获得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现在,伊拉克战争已接近尾声。美国宣称,在伊拉克的主要军事行动已经结束,美英联军“已控制了伊拉克全境”。伊拉克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也对世界产生了深刻  相似文献   

17.
2014年12月16日,巴基斯坦塔利班(简称巴塔)在巴境内白沙瓦发动一起针对军人子弟学校的恐怖袭击,造成包括132名学生在内的141人死亡、240余人受伤.这是自2007年卡拉奇自杀式炸弹袭击以来,巴国内发生的最严重的一起恐怖袭击事件.该事件不仅震惊世界,更在巴国内引发强烈震动.此后,巴军政当局、朝野各党派在强力反恐问题上迅速达成共识,谢里夫政府连续出台反恐强硬举措,应对恐怖主义威胁.目前,巴安全局势有所好转,但仍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其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8.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制止人道主义灾难”的旗号悍然发动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实际上是借“人道”之名而行侵略之实。持续两个多月的狂轰滥炸似乎已使米洛舍维奇让步,达到了北约军队最终进驻科索沃的目的。但是北约今后将不得不面临一系列棘手问题。 一、北约的战略意图 这次对南联盟的空袭是北约成立50年来,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第一次进攻一个主权国家。这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蓄谋已久的军事行动,含有深刻的战略意图。 (一)美企图使北约充当其称霸全球的战略工具,将科索沃当作检验北约新战略的试验场。  相似文献   

19.
美国袭击伊拉克的意图及影响李国福美国于9月3日、4日,接连两次动用导弹、飞机对伊拉克南部地区和首都巴格达等地进行狂轰滥炸。这是自1991年2月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独自对伊拉克采取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8月31日,应库尔德民主党的...  相似文献   

20.
巴基斯坦政府与部落武装媾和及其对美巴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4年3月16日,巴基斯坦政府军进入瓦济里斯坦地区反恐。2006年9月2日,巴政府与北瓦济里斯坦地区的部落武装签署和平协议,巴政府军随后从该地区全部撤出,这给美国主导的反恐战争带来较大的冲击。和平协议的签署有其复杂的原因,也对美巴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