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标准(草案)》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是司法精神病鉴定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工作者在长期的鉴定实践中已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并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在相关标准及评定工具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作者认为编制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标准是十分必要的.编制原则是必须既符合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又不脱离鉴定的实践经验,《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标准(草案)》基本符合这一要求。作者还就编制标准有待达成共识的几个问题:如辨认能力概念、使用何种精神疾病诊断分类系统、不能仅依辨认或控制能力评定责任能力的特殊情况及量化工具的使用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责任能力直接关系着案件的定性与处理。其评定有医学标准与法学标准两个要件,但法学要件的相关概念极不具体,且缺乏可借助的客观评定工具和具体的评定标准.相关评定工作一直是经验性判定。严重影响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和一致性。我们课题组从法学要件着手。对法学要件辨认和控制能力进行量化,将医学标准和法学标准有机结合。编制出《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标准(草案)》,经有关鉴定机构试用,运行结果也较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现状及鉴定人对此类案件的观点。方法自编《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责任能力评定调查表》,选择上海市法医精神病鉴定机构的鉴定人为调查对象,通过信访方式收集调查表。结果大部分鉴定人知晓《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指南》(简称《指南》)对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做出了“不宜评定”的特别规定。《指南》颁布前后,所有的鉴定人均未做出过无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指南》颁布后,部分鉴定人仍做出完全或限定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对作案与症状无关、明知吸毒可致精神错乱却放纵吸毒的案例,鉴定人分歧较小。对作案与症状相关、辨控能力丧失的案例,鉴定人分歧较明显。为消除此类案件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分歧,完善立法认同率最高。结论目前在此类案件鉴定实践中,大部分鉴定人并未严格按照《指南》规定执行,刑事责任能力评定仍存在明显分歧。  相似文献   

4.
纪术茂、高北陵和张小宁教授等著《中国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案例集》已于2011年2月由法律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极具资料价值的大型案例集,包括近三十年来全国各地不同时期经过司法精神鉴定且鉴定意见被司法机关采信的168宗典型的刑事或治安案件(174人涉案),大多  相似文献   

5.
纪术茂  张小宁 《证据科学》2008,16(4):495-502
简要分析制定全国统一、规范的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标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重点介绍制定《大纲》的基本原则、内容及其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简要分析制定全国统一、规范的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标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重点介绍制定<大纲>的基本原则、内容及其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简要分析制定全国统一、规范的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标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重点介绍制定《大纲》的基本原则、内容及其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再议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法律并未直接规定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的刑事责任问题,国内法学界和司法精神病学界对此问题仍分歧众多。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吸毒者陷于辨认或控制能力丧失状态下实施危害行为时该如何评定其刑事责任能力上。从法律的角度来探讨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评定。主张目前实践中司法鉴定人员结合吸毒者的心理态度来评定其刑事责任能力缺乏法律依据,也不适宜对案件的处理,因此不宜由司法鉴定人员以精神病学的角度来认定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  相似文献   

9.
张小宁  房明 《证据科学》2011,19(2):256-257
纪术茂、高北陵和张小宁教授等著《中国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案例集》已于2011年2月由法律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极具资料价值的大型案例集,包括近三十年来全国各地不同时期经过司法精神鉴定且鉴定意见被司法机关采信的168宗典型的刑事或治安案件(174人涉案),大多属于重大、复杂或疑难案例,反映了我国目前司法精神病学刑事责任能力鉴定的概况、发展历程、现状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刑事责任能力是刑法理论中重要概念之一,其定义在法学界叙述尚不完全统一,主要有"刑事责任能力是犯罪能力"、"刑事责任能力是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和"刑事责任能力是犯罪能力和承担刑事责任能力的统一"三种观点[1]。  相似文献   

11.
我国精神障碍患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法律依据是刑去第18条的有关规定.遵从医学标准与法学标准相结合的原则。但由于鉴定人在其理解和把握上存在很大差异。鉴定结论的分歧难以避免。责任能力标准化评定工具如罗杰斯刑事责任能力量表.国内蔡伟雄责任能力评定量表等专业评估工具对解决上述分歧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不同鉴定人对同一案例的鉴定分歧。也能为司法机关采信鉴定结论提供有循证基础的客观依据。但量表本身的信效度仍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且不能取代法官或鉴定人作出鉴定决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标准的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法律依据是刑法第十八条。包含医学和法学两个要件,即必须是“精神病人”。且辩论能力或控制能力必须受到损害。鉴定工作中。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常出现意见分歧.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全国统一的评定标准,必须制订相关评定标准来改变这种无序状况。但近十余年来相关评标准草案未能取得一致意见.主要是对评定标准拟订策略存在分歧。通过比较目前的两个主要草案。并结合国外拟订该类标准的策略。作者认为“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标准(草案)”破除了临床思维的框架.在确定医学要件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刑法条款。以简驭繁。便于操作。避免了“以病定责”。值得肯定。但该草案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建议将“草案”中使用的精神病学诊断标准改为“现行的国内或国际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另外。标准化评定工具评分标准可放在附录中。但不要列入评定标准正文内:对自愿摄入毒品所致的精神障碍者应从严评定其责任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司法精神病学研究人员对野兽条例、妄想标准、不可抗拒冲动检验、M'Naghten规则等关于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标准的典型案例耳熟能详,但对这些案例中的行为人处置却不甚熟悉。介绍这些行为人的最终处置,并结合国内外监护治疗研究现状,对肇祸精神病人的强制监护治疗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何恬 《证据科学》2007,14(1):I0012-I0017
受“有病无罪”观念的错误影响,长期以来法学领域很少开展对精神病人“犯罪”的研究,致使形成“精神病学鉴定专家裁判精神病人是否犯罪”的态势,忽视了对社会公共安全的保护.笔者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美国司法精神病学近几十年的变迁,以此为参照,发表了对精神病人犯罪研究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有病无罪”观念的错误影响,长期以来法学领域很少开展对精神病人“犯罪”的研究,致使形成“精神病学鉴定专家裁判精神病人是否犯罪”的态势,忽视了对社会公共安全的保护。笔者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美国司法精神病学近几十年的变迁,以此为参照,发表了对精神病人犯罪研究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actuarial assessments of violence risk are consistently more accurate than unaided judgments by clinicians, and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the availability of actuarial instruments will improve forensic decision making. This study examined clinical judgments and autonomous review tribunal decisions to detain forensic patients in maximum security. Variables included the availability of an actuarial risk report at the time of decision making,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and history, and clinical presentation over the previous year. Detained and transferred patients did not differ in their actuarial risk of violent recidivism. The best predictor of tribunal decision was the senior clinician's testimony. There was also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actuarial risk score and clinicians' opinions. Whether the actuarial report was available at the time of decision making did not alter the statistical model of either clinical judgments or tribunal decisions. Implications for the use of actuarial risk assessment in forensic decision making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标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责任能力直接关系着刑事案件的定性与处理,其评定要件目前倾向认为有医学要件(标准)与法学要件(标准),但对法学要件一直缺乏明确的规定和统一认识,严重影响鉴定结论的一致性与科学性,因此亟待制订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相关行业标准。长期以来,责任能力的评定大多是经验式判断,缺乏客观的评定工具,虽然也强调应该根据法学要件即辨认与控制能力具体分析其责任能力大小,但实践中评定模式仍多是重点考察作案当时行为人的精神状态。我们认为,精神障碍只是责任能力评定的基础,而不是其决定因素,决定责任能力大小的只能是作案时其辨认或控制能力的程度。评定刑事责任能力,首先应考察其精神状态,如果精神状态正常,即可认定为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如果患有某种精神障碍,就应该去重点考察其辨认或控制能力受损的程度,再根据这种受损程度的大小相应评定,因为所有的精神障碍的落脚点都是其辨认或控制能力的受损情况。同时,为避免过去经验式判断的主观性,在相关评定标准中应该要求辅以标准化评定工具,以提高评定结果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相似文献   

18.
作案动机与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关系密切。文章通过对现实动机、病理动机混合动机、不明动机(或无动机)下作案的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进行阐述,并附具体案件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