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涛 《发展论坛》2000,(11):63-63
自从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以来,全党掀起了深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的热潮,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邓小平理论研究成果。由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教授、山东省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学术带头人商志晓撰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一书,就是以崭新的视角和独特的框架,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又一重要成果。   这部著作致力于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去理解和阐发邓小平理论,将邓小平同志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许维安 《探索》2004,(2):9-12
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第三代马克思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这样的划分,不仅有其根据,而且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白琳 《实事求是》2005,(6):73-76
2004年中共中央提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是这一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进展、研究重点进行回顾,将有助于今后研究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同时也是几年来研究不够深入,成果相对薄弱的一个领域.  相似文献   

5.
韩喜平 《理论学刊》2007,1(8):23-25
马克思主义是以实现人类真正解放和自由的理想社会为目标的科学,综合性和整体性更能够表现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同时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对三个组成部分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应该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既要重点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又要关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在其他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理论是时代的产物,是在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这样一个时代产生的理论.他立足于中国实际,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原则研究解决当代中国所面临的严峻的发展问题,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道路,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发展,为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理论在科学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党、如何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8.
李承贵 《求实》2001,1(8):7-10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史上 ,马克思主义文化继承观以其独特的解释能力 ,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建设产生了深刻巨大的影响。然而 ,对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继承观在中国的历史形成、发展状况、主要内容及其在文化研究、文化建设上的意义等基本问题 ,至今仍没有一个较系统的讨论。本文拟就马克思主义文化继承观的形成过程作一扼要梳理 ,并由此引出几点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要求"从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出发",以分析每一历史时代的"社会结构"为主要线索,去说明历史,去认识资本主义,去认识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要求从社会主义现实发展阶段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性质和特点,从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条件的本质与非本质的区别,从社会主义社会结构的具体内容这些方面,去认识社会主义,从而将认识社会主义的出发点提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魏中海 《实事求是》2004,1(5):16-19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全球化视野 ,是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分工和世界历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我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又根据新的实践 ,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邓小平全球化思想 ,为我国在新的 2l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石国亮 《唯实》2003,4(6):14-18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这既体现了其内在的质的规定性 ,也从其发展史中得到了证明。能否正确认识并在实践中实现这一品质 ,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首要前提和关键。邓小平结合中国实际创立了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邓小平理论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精神。邓小平理论的创新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在当代中国的展现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的伟大构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其深刻意义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学理逻辑中发掘。马克思在批判的逻辑中革命性地将共同体概念作为人类社会的理想模式,毛泽东将共同体的理论第一次运用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之中,邓小平则在平衡理想与现实的基础上以经济建设贯彻共同体的意蕴。“中国梦”充分总结近代中国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以来共同体建设经验,高度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体概念的历史意识、精神内涵、理想价值,在把握现实性、时代性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13.
陈云对邓小平理论的重要贡献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对邓小平理论的贡献包括对邓小平理论主体能动性的重要贡献和对邓小平理论部分重要内容的重要贡献两个方面。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应该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始终“坚持有错必纠的方针”和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陈云对邓小平理论重要贡献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经过十二大、十三大、到十四大,党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就是我们党在成功地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中,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河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周振国教授撰著的《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书,2005年3月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入了1998年—2004年间研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论文22篇,答媒体关于理论问题的访谈及为学界同仁、宣传理论工作者著作写的序言11篇,20余万字。这是作者七年来研究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成果,值得一读。该书有这样几个特点:一、以理论研究和理论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系统地探讨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和基本内容问题是一…  相似文献   

16.
国外学者在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继承关系问题的研究上大致经历了否认或怀疑两者继承性、承认两者继承性和承认邓小平理论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三个阶段。国外学者在研究方法、研究视角上的创新值得国内学者借鉴,但在研究过程中要认清他们的研究立场、价值观和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7.
张海鹏 《党的文献》2023,(6):36-41+81
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1927年后中国革命的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1949年党的工作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形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完整的理论和实践,可称之为“两个转变论”。套用“城市中心论”指导中国革命被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新前景。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经历了历史实践检验,证明它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独创性的贡献,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调查研究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加深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状况的了解,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准备了干部基础和群众基础,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推陈出新,并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理论因其对中国社会乃至对世界历史进程发挥的重大影响,对它的研究已从中国走向世界,因此,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实际上划分为国内与国外两大研究地域,这两大地域的研究不但自成体系,而且互相影响。深入比较这两大体系和两大地域的研究特点,对进一步推进和深化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相交织中,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作了客观的透视、理性的深思和真实的再现。通过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阐明其在马克思主义新发展中的地位;通过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轨迹及形成的理论成果,阐明了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对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贡献;通过展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巨大成就,阐明坚持实践的标准,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