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郭志超 《台声》2000,(8):42-42
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 ,台湾的先民是我国东南先民的一支 ,其历史源头甚至可以远溯至23万年前的左镇人和长滨文化。三国时孙吴开始经略台湾 ,那时台湾在史书上称为“夷州”。隋、唐、宋时称为“流求” ,元代别写为“琉求” ,明代改称为“东番”。“台湾”这一新的岛名直到明末才出现 ,它源于高山族西拉雅人的一个社名 ,后来指安平一带的港口 ,进而演变为全岛之称。古代台湾西部和北部平原居住着高山族平埔人 ,平埔人有10个支族 ,居住在今台南一带的一支平埔人叫西拉雅人。当时在今台南市与安平镇之间有个大海湾 ,海湾外侧有一道由…  相似文献   

2.
修瑭 《台声》2010,(3):66-73
<正> 宜兰县位于台湾东北部,与台北、桃园、新竹、台中、花莲等5县相邻,辖宜兰市和3镇、8乡,县治设在宜兰市。面积2137平方公里,人口44万。宜兰大部分地区属兰阳平原,旧名噶玛兰或蛤仔难,原为少数民族平埔人居住地。1768年,汉人林汉生探访噶玛兰,却被杀害。1796年汉人吴沙率众击溃噶玛兰人,进垦兰阳平原。平  相似文献   

3.
《统一论坛》2010,(5):67-69
噶玛兰族 噶玛兰,2002年12月成为台湾少数民族中的第11个族群,其人数比邵族略多一些。噶玛兰,意指在平地的人,是台湾兰阳平原最早的住民。1632年,西班牙派兵攻打宜兰,以惩罚噶玛兰人攻击该国搁浅船只的行为,才让这个族群为外人所知。侣年后,荷兰人用文字记录了台湾兰阳平原上36个噶玛兰部族的情况。由于长年纷战,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政报》2006,(3):45-47
一、县域经济长足发展准格尔旗地处内蒙古西南部,鄂尔多斯高原东端,蒙晋陕三省区交界处。准格尔旗由黄河冲击平原、沙漠、丘陵沟壑和黄土丘陵四种地貌组成,北部黄河冲击平原是准格尔旗的“粮仓”,绵延起伏的南部山区是准格尔旗的“果山”,东西部的丘陵沟壑区是准格尔旗的“煤海”。北、东、南为黄河环绕,过境长度197公里。旗府所在地薛家湾镇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130公里,毗邻钢城包头市180公里,东距首都北京市650公里,西距鄂尔多斯市120公里。境内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拥有各类矿藏20多种,其  相似文献   

5.
浙江好味道     
浙江位于东海之滨,地理优越,物产丰富。北部河道纵横,平原广阔,素称“鱼米之乡”;西南丘陵起伏,树木蓊郁,盛产山珍;沿海渔场密布,岛屿众多,水产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6.
<正> 宝岛台湾,在古代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在汉代、三国时,称为夷州。隋代,称为琉球。南宋时,称为毗舍耶。明代,称为东番。明末清初,才出现“台湾”一名。“台湾”一名,来自土著族名称。台湾岛上的土著族,称为高山族,高山族又包括许多不同的族系,在明代,分布于台湾岛西南部安平一带的平埔  相似文献   

7.
1990年《贵州民族研究》第4期刊登《浅谈佶伶与侗水语支诸民族的关系》(简称《浅谈》)一文,开宗明义地说:“宋代史籍已有‘佶伶’(仡伶)作为族称的记载,并分布今湘黔桂毗邻地区,到明代逐渐发展为壮侗语族侗水语支诸民族”。结束语云:“总之,宋代的佶伶(仡伶)与壮侗语族侗水语文诸民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乌浒、佶僚的后继族称,并与瓯骆有渊源关系”,“是古越人后裔侗水语支诸民族在其起源过程中特定历史阶段初步  相似文献   

8.
台湾原住民是17世纪汉族移民大规模赴台湾垦殖前居住在台湾的居民,共分成十族。目前,原住民大体可分为平埔族和高山族。平埔族又分为蛤仔难、凯达格兰、道卡斯、拍则海、巴拔埔拉、巴布萨、洪雅、西拉雅等8族。主要分布于台湾北部和西部平原及沿海。平埔族现已  相似文献   

9.
目前台湾省共有1900多万人,其中高山族同胞约有40万人。高山族同胞,是阿美族、泰雅族、排湾族、赛夏族、布农族、曹族、鲁凯族、卑南族、雅美族以及平埔族人的总称。台湾当局称之为山地同胞,简称山胞,行政上又划分为山地山胞和平地山胞。“现今台湾山地居民分布在12个县,30个山地乡,214个村,576个部落,30余万人口。此外,台北市、台北县、基隆市、高雄市、屏东市等地,大约有3万余名都市山胞”。本文拟根据近年来台湾的有关报道,对台湾高山族同胞当前的社会处境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减灾》2006,(9):8-9
碧利斯,一个很好听的名字,让人联想到也许是位美丽的女孩。事实上,它是一个台风的名字,面目狰狞,横扫一切,一点也不让人把它与美丽联系在一起。今年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7月13日23时左右在我国台湾省宜兰沿海登陆,登陆后穿过台湾省北部地区进入台湾海峡,并于7月14日12时50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6,(5)
正阿美人(北部阿美自称邦咋/Pangcah,南部阿美自称阿美斯/Amis),在台湾少数民族各族群中人口最多,约22万人。"阿美"是"北方"的意思。据阿美人说,他们来自南方岛屿(今绿岛),最后在秀姑峦溪河口定居,都属于平地山胞。住在靠海边的段丘,分布于中央山脉以东,北起花莲港,南至台东沿海及台东纵谷平原一带,即现在花莲县沿海岸及台东南沿海岸的乡镇。阿美是母系社会,以女性为主体。女性负责家族事务,是家中最重要的人物,家族产业之继  相似文献   

12.
荒山神迹     
《创造》2011,(10):35-35
站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站楼前的引桥上眺望四周,很多人会惊叹三年多来这里发生的巨大变化。三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个的小山头,没有道路,没有一块平地。而从2007年底正式动工开始到2009年底土石方填筑工程完成,工程技术人员将山峰削平,将低洼之处夯实,在这里创造出了一片15.98平方公里的“人工平原”。这片“人工平原”就是现在的新机场航站楼和飞行区跑道所在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水色宜兰     
《台声》2017,(5)
<正>出了雪隧,就到宜兰了。右侧是山脉、左边是海跟静静的龟山岛,中间连漫着水田潋光,有些山没醒,蒙在淡淡的乌云里。在这片山海平原中,孕育出黄春明、简媜、邱坤良、李潼、林焕彰、吴淡如、苦苓等多位作家,其丰沛的历史底蕴、古庙老建筑、老物件、饮食风味,颇有"北宜兰南府城"可相比美。如果还是从台北搭火车到宜兰,体验一趟"丢丢铜仔"约要40分钟至60分钟。但像我随友人开车穿过雪隧,只需半小时。长长的隧道宛如虫洞,这头还是高楼大厦,出来却见一片锦绣山海。  相似文献   

14.
赵楠 《两岸关系》2009,(1):54-55
宜兰县推动观光事业发展已近20余年,对于观光、旅游,宜兰县政府总是不遗余力。2008年12月29日,宜兰县组团到北京参加海协会举办的两岸经济合作文化交流观光推介座谈会,惟介宜兰的旅游观光产业。宜兰访问团向大陆同胞隆重发出邀请:“欢迎大家有空多到宜兰看看那里的田野风光!”  相似文献   

15.
何有基 《台声》2000,(5):36-38
台湾先住民 ,统称高山族同胞 (简称山胞 ) ,她包括9个不同语言的族群 :即泰雅族、赛夏族、布农族、曹 (邹 )族、鲁凯族、排湾族、卑南族、阿美族和雅美族 ,约34万人 ,分布在台湾中央山脉一带的山地和东南部的岛屿上。关于这一族群的来源 ,有所谓高山发源、海岸发源及海外发源诸说。目前 ,大多数学者和专家认同“海外发源说”。林仁川在《中国与台湾的历史渊源》一书中指出 :“台湾原住民除大部分是从中国直接移居过去的闽越族外 ,还有一部分是从南洋群岛移来的马来人 ,但多数人类学家认为 ,南洋马来族也是从中国南迁的南亚蒙古人 ,因此 ,…  相似文献   

16.
资源供给与三峡库区的产业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覆盖5.4万平方公里的三峡水库区域是长江中上游跨省市的经济核心区域和国家实施“长江战略”的重点区域。它东依湖北“鱼米之乡”,西靠四川“天府之国”,农业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应当依据区域内各种资源的供给情况,规划构建相应的一、二、三次产业,发挥区域内资源优势,实现多种产业从山地到丘陵,从平原到水面的立体布局。  相似文献   

17.
兴修水利趋利避害──淮阴市持续治淮不断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章仪晋,吴若宾(淮阴市水利局)淮阴市位于江苏省北部,淮、沂、沭、泗诸水系下游,总面积19641平方公里,境内平原坡地14383平方公里,山丘地2945平方公里,湖泊水面231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  相似文献   

18.
宜兰旧称噶玛兰,旧志称蛤仔难,或日甲子难、蛤仔兰、甲子烂。清嘉庆十五年(1810)诏准设厅,译为噶玛兰。光绪元年(1875)改厅为县,改称宜兰。噶玛兰位于台湾东北隅,连横称之为“台北屏翰,前后山之襟带”。谢金銮描绘其地形势是“西负山,东面海,而山势南北对抱,三面皆山如环,而缺其一面也,中有浊水大溪,以界南北”。溪北称为西势,溪南称为东势。噶玛兰之开发,系自北而南,由溪北而向溪南推进。一、开发宜兰主要是漳州移民噶玛兰深藏在台湾万山之后,是台湾开发较迟地区。原本荒烟茂草,人迹罕至,系先住民住地,旧称蛤仔难三十六社。自嘉庆元年(1796)漳、泉、粤三籍移民入垦,披荆斩棘,辟荒野为良田,发展成为台湾盛产稻谷的粮仓。据《噶玛兰厅志》记载:“千仓万箱,  相似文献   

19.
曹建刚 《求索》2013,(6):76-78
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地形气候土壤水患等恶劣的自然条件都是限制皖南丘陵开发速度的桎梏。铜等自然资源给皖南丘陵北部平原带来了发展的契机,南部山区则依然被环境、民族与政治等束缚。皖南地区劳动人民逐步改善着生活环境,而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和三国割据,迫使中原士人纷纷南渡,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孙吴对蛮越的开发也进展顺利.逐步深入。皖南丘陵开发的基石已经夯实。全面深入的开发也将逐步展开。  相似文献   

20.
“翻身复入七人房,回首峰峦入莽苍”(毛泽东)。7人座面包车七转八弯,一盘复一盘地攀越莫干山道,循着历史旧路,一路风情目不暇给。99岁末,我又来到这座名山,寻访毛泽东及诸元勋们的足迹。莫干山在浙江北部德清县(原武康县)境内,是天目山的支脉,山并不高峻却玲珑嶙峋,方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