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台湾少数民族与汉族联姻 ,既与早期移民性别比失衡有关 ,又与少数民族婚俗及汉化程度有关。少数民族与汉人联姻不仅扩大移民生存空间 ,也加快了少数民族融合汉化的步伐 ,最终促进台湾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清代落籍滇东北地区的汉族士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滇东北(今云南昭通、曲靖地区及昆明东川区、寻甸县)不同地区的特点,分析了已有大量汉族定居的曲靖府和刚刚改土归流、所属人民皆为少数民族的昭通、东川府的绿营驻防以及外籍汉族士兵定居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清代达斡尔族满文官学与私塾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达斡尔族早期满文官学与满文私塾教育的创建及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它的社会历史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而深刻地论述。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发展经验都表明,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这一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目前,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处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希望与压力同在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既给我国的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也带来了这样那样的矛盾。高度重视,协调处理好这些矛盾,对于实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世界上的矛盾纷纭复杂,多种多样,但概括起来主要就是…  相似文献   

5.
李秋焕 《桂海论丛》2004,20(2):70-71
文章通过对传统道德观与当代法律之间矛盾的分析,揭示了矛盾的根源是传统的道德观落后于当代法律的发展,指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建立新的道德观,与当代法律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清代是汉族大举垦台,高山族农业技术大变革的时期。本文拟在考察这一历史变迁的过程的基础上,剖析汉族在农业技术方面影响高山族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基层分队里,我们的保安员都来自五湖四海,队员的性格特点也各异,在一起工作、生活难免出现一些摩擦。往往由于一句话、一个小小的玩笑,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导致队员之间产生了误会,影响整个分队的团结。分队长是一个分队里的管家,当队员出现矛盾,发生纠纷时,就必须及时制止,防止纠纷严重化。在此情况下,分  相似文献   

8.
张晓宇 《前沿》2014,(3):224-226
清代察哈尔地区是蒙古族察哈尔部的游牧地,也是汉族移民较早较多的地区之一。伴随着汉族移民的大量迁入,内地的农耕经济文化在察哈尔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和渗透,并迅速改变着这一游牧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因此,选取察哈尔为典型性地区,对汉族移民迁入后对其经济社会的影响做一系统的研究,在学术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清代台湾乡族组织的共有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乡族组织,既是一种社会组织,也是一种经济组织,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乡族组织的基本构成,包括以血缘联系为甚础的宗族组织和以地缘联系为甚础的民间社团;乡族组织的共有经济,亦即由宗族组织和民间社团集中经营的各种“公业”。本文主要依据清代台湾的契约文书及日据初期的调查资料,考察乡族共有经济的所有权形态和经营方式,并分析其社会性质与作用。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宗族组织的共有经济清代台湾的宗教组织,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由同一支派衍分面成的“阄分字”  相似文献   

10.
如何化解保护文物与发展旅游之间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全国性的旅游热潮下,利用文物发展旅游已成为全民的共识。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保护文物与发展旅游之间却出现了突出的矛盾,严重影响了文物保护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 文物是祖国历史文化的凝结,不仅具有多方面功能的现实价值,而且具有越来越高、可以永续利用的未来价值。从文物的现实价值来说,利用文物发展旅游所实现的只是文物的部分价值,我们决不能仅仅从文物的旅游价值去看待文物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杜文秀起义是云南近代历史上的一项重要事件。历代农民起义对社会造成破坏都是难免的,滇西回民在起义初期也不例外。在成为起义军领袖之后,杜文秀及时地作了政策矫正,消弭了民族矛盾,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滇西回民起义军在杜文秀成为领袖之前与之后的作为是有所不同的,这一点学界研究似乎较少注意到,更缺乏研究。如果没有杜文秀对民族矛盾的调解和民族团结政策的执行,就不会有滇西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坚持起义军政权18年的辉煌历史。作为起义军首领的杜文秀,其思想认识、政策方针对起义所能取得历史成就,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很有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唐代东爨乌蛮诸部族源,与今川、滇、黔隣境彝族有关。本文根据汉、彝文献资料互证研讨,试提一些肤浅看法,请同志们指正。 (一)爨氏系乌蛮土著爨为一姓氏。最早见于三国。其后发展为爨氏统治区域的总称。《三国志·蜀志·李恢传》说:“爨习为建伶令。”《华阳国志·南中志》亦云:有“大姓焦、雍、娄、爨、孟、量、毛、李”以及“建宁爨习……为官属,习官至领军。”爨氏有以为系土著,而又有以为系同化  相似文献   

13.
试论湘西土家族与汉族历史上的融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湘西一带土家族的历史传说,早在新石器时代或稍后一点,她们的祖先就聚居在湘西南部会同、新晃至中部辰溪、泸溪和沅陵等县一带,足迹则遍及整个湘西。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开拓和建设祖国这块大地。大约从西汉以后,汉族不断进入湘西,与土家族发生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在和睦相处、密切交往的基础上,两族逐渐出现了融合。本文主要用调查得到的材料,并结合文献记载,对两族的融合关系略作探讨。研究这种关系,对于发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社会主要矛盾究竟是什么?能否准确认识和把握这一主要矛盾,是党制订一定历史阶段的战略、政策的主要依据,关系党和国家的兴衰,人民的祸福,关系社会主义的命运。为此,本文不揣冒昧,掷拙见以供夫指。 1 生产是人们通过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资料(物质财富),是社会“向自然界开战”。生产落后不能满足经济文化需要,是社会与自然的矛盾。正如有的著作指出的:“需要”和”不能满足”这种矛盾,任何时候都存在。在  相似文献   

15.
《公安研究》2011,(4):93-93
费凡在《探索》2010年第6期撰文认为,随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我国社会转型,以及随之发生的政府职能转型,基层官员与弱势群体之间的矛盾不但没有消除,还有逐渐激化、扩大的可能,这是人民内部矛盾在当前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6.
清代布依族吸收它族文化的过程与民族认同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编纂的地方志在有关西南民族的记载中,往往强调他们语言、习俗方面的汉化,甚至有关于科举的记事。特别是18—19世纪以后,很多编纂资料总是强调居住在贵州的布依族比其他民族吸收了更多的它族文化。 但是他们的历史并非那么简单。在乾隆、嘉庆、道光时期,由于大量的汉族客民迁居到西南各省,商品经济又有空前地发展,这些新的因素无疑给对当地少数民族社会、特别是对他们的民族认同意识给予了以深刻的影响。以清代贵州布依族的历史为例,下文拟探讨清代西南少数民族的汉化与其民族认同意识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7.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历经的发展路径决定了存寄于其间的人民的需求偏好是跟随社会发展的步伐演进的,即一种社会类型应对一种特定的需求观念。而我国则不同,我们实施的是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即整个社会具有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以及信息社会等多维特点,我国人民的需求观念也因此具有了更多维的层次特性。在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与发展(人民的无限需求)的双重压力下,两利相权取其谁?我们如何处理行政职能有限性与公共服务无限性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成为我国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一、行政职能的有限性行政职能在广义上又被称为政府职能,是国家依法(宪法和法律)对国家社会事务诸多领域进行管理所具有的职责与作用,它与国家的司法职能和立法职能相对,反映了国家行政治理活动的实质和方向。行政职能的有限性从其实质上来看,意指法制范围内国家对社会所具有的职责与作用的节制。(1)自由主义——行政职能有限的认识论依据哈耶克认为“‘自由主义’是指这个词最真实、最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根基,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性格。不同背景下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具有独特的表征,同时也存在许多会通点,辩证思维方面就有许多重叠的共识。以辩证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融合研究的突破口,旨在寻找二者的相通之处,进而探索实现二者融合的途径以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辩证法体系。  相似文献   

19.
论人类学田野调查中的诸对矛盾与"主客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学田野调查中存在着诸对矛盾.首先时这些矛盾关系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在此基础上,参照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的"远-近经验"理论,从知识论的角度展示了田野调查中"主客住"研究模式及其相应的理论困境,认为研究者动态地调整与调查对象的关系,保持与调查对象之间自然的矛盾张力状态,扮演一种界于局外人与局内人之间的"中间人"角色才是处理田野调查诸对矛盾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周博文 《公安研究》2012,(12):15-21
从古至今,乡村文化深深蕴含着定纷止争的调解功能,展现出法律之外传统文化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人文关怀。法律是以社会为基础的,体现在法律运行的全过程,而在调解中引入乡村传统文化则是对法律的社会性理论的深化。然而,文化的多元化必然在乡村文化的内在规则与现实社会的法律体系之间引发激烈的冲突与对立,使得乡村文化不能完全切合司法实践的需要,影响着社会秩序的发展与修复。因此,应深入研究乡村社会的文化特征,分析乡村文化与司法实践的冲突与契合,考察乡村文化介入调解的司法价值,探寻乡村法文化在化解社会矛盾和维护法律秩序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