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是中华美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对孝道的理解和诠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本研究采用传统孝道态度问卷对347名农村中学生的传统孝道态度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农村中学生对传统孝道四个方面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年级、性别及独生/非独生的农村中学生对传统孝道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3)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对传统孝道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传统儒家孝道不只是寓于家庭内部的事情,而是延伸到了社会和政治层面,成为政治管理和确保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同时,儒家孝道还与个人信仰及修身养德结合起来,使得孝道的内涵丰富、功能多样。儒家孝道在个人信仰、德行提升和社会秩序维护等方面在传统社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对于解决我国当前的养老问题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682名青少年学生进行孝道观念调查发现:青少年的“尊亲恳亲”和“奉养祭念”等核心传统孝道观念仍保持比较稳定的状态,而“护亲荣亲”和“抑己顺亲”等变迁传统孝道观念则随时代发展而明显弱化;青少年孝道观念具有地区差异,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孝道观念显著弱于较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青少年;青少年孝道观念存在年级、性别、家庭环境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文化、历史各个方面影响极深。继承和发扬传统孝道,要继承传统孝道中的爱亲、谏亲、尊老、光亲等优秀的一面,同时要抛弃其封建性的一面,如:移孝于忠,忠孝合一,重孝轻慈,父子相隐,厚葬久丧等思想。在现代我们要建设新孝道,要强调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人格平等,父母与子女之间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子女对父母的孝顺更应建立在自律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实现中国传统孝道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5.
追溯历史,以敬老养老为核心的孝道伦理观念在中国有着久远的传统,敬老养老的孝道行为在中华传统伦理道德体系中具有突出的精神价值和社会功效。现如今,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新的挑战,现代的养老面临诸多困境。感悟祖先的价值观念,教化今人的德行修养,挖掘中国古代孝道文化的瑰宝,借鉴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的精华,探索一务适合中国现代国情的养老之路,对于弘扬传统孝道,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八大指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人的本质理论和人的价值理论是主体价值构建的哲学依据。加强社会主义新孝道观教育对于纠正主体价值观的偏离主流形势是一个正确选择。社会主义“新孝道”是传统孝道观念的现代化,是优秀传统“孝道”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积极探究社会主义新孝道观引领主体价值构建的有效路径,对于科学价值观的培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思维活动.它的基本特征是"质疑--求异--求新--求变";它的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即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对立统一,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的对立统一,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对立统一,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对立统一,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的统一;它的基本要求是"有胆、有识、自主、敢试".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和现代性的裹挟下,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生命和生活也为经济和科技所绑架,而洞明生活意义和生命真谛、建构精神世界的能力日趋式微。关于孝道的理解便是如此。"孝"是"德",还是"道"?将"孝"仅仅理解为"德",严重消解了它的文明意义和智慧境界。在中国,孝承受着特殊的文化之重。在传统文明的顶层设计中,它承载着终极关怀的重托,是对生命永恒不朽的期许与承诺。在独生子女邂逅老龄化的现代,孝承受着"超载"的文化重负,由于血脉传承压过不朽期许,世俗自救替代彼岸超越,在寻找经济、社会、科技的世俗替代中孝道失需、失用、失能,最后面临失传的巨大风险。在未来文明中,孝道承担着伦理型文化传续的文化重任,它有待追问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孝道,文化将会怎样?独生子女邂逅老龄化"超载"下悄然兴起的"新家庭主义"也许为孝道的复兴提供契机。必须唤醒孝道,捍卫孝道。因为捍卫孝道,就是捍卫文化,捍卫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加强孝道文化建设,是应对社会转型和老龄化时代的需要,是弘扬传统家庭美德、培育优秀家风、营造家庭社会和谐关系的需要,是解决代际问题与冲突的需要。当前孝道文化存在孝道观念衰落、子女孝亲不足、啃老现象一定程度存在等问题。加强孝道文化建设,必须着力弘扬中华孝道文化精华,建构父慈子孝、人格平等、睦亲齐家等新型家庭代际伦理,以法律保障和政策导向为孝道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提升孝亲敬长家庭美德水平和调适家庭关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孝道作为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传统的核心内容,对我国民众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作为封建社会的唐代,它有继承传统的一面,更应看到它扬弃传统的一面。研究唐代孝道可以从中受到启迪,而且对于今天建构和谐文化也是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孔子和孟子是儒家文化的创造者,也是中国孝道思想的集大成者和重要的开创者。孔孟孝道思想中包含着孝的意义、孝的内容方法、孝的精髓等方面的内容,探析孔孟孝道思想对于正确区别孔孟思想与封建礼教,正本清源、推陈出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孝道传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弘扬中华传统孝道文化有利于社会个体人的成长和家庭和谐,对于家庭伦理道德的建设至关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弘扬中华传统孝道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孝道文化还可以提高全体国民的基本道德素养,培养国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唐代继承汉朝以来"以孝治天下"的政策,并采取各种措施推行孝道.作为儒家基本价值观的孝道,其根本地位没有动摇,但在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孝道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其政治色彩更加浓厚,"孝"亦有"道",即服从于政治需要,而不仅仅是血缘宗法、家庭等级尊卑的护符;孝道与法律的联系更加紧密,主要表现在<唐律>的编纂及运用上;唐代对传统孝道批判继承,更加注重实际,因此在客观上孝道对人们的约束也有所松动.唐代孝道的产生与变化,有其客观历史原因,在当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当代,唐代的孝道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有一些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孝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举足轻重,早在西周时期"孝"观念已经萌发,其后在特定的历史渊源和时代条件下,孝的内涵不断拓展丰富,并日益理论化、体系化,最终发展成为协调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伦理道德规范——孝道。在近代,尽管孝道因受批判而遭受冷落,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面临人口老龄化这一社会现实,我们应该对传统孝道进行扬弃。  相似文献   

15.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青少年的孝道教育,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各种不良的道德观蔓延,传统的说教式的孝道教育已跟不上时代变化的要求.作为党的理论宣传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探讨新的历史时期对青少年进行孝道教育的方法途径,既是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由于父母只注重小孩的考试成绩,导致家庭孝德教育缺位;农村核心家庭逐渐增加,每个家庭人数和代数减少,家庭日益小型化,孝道在维系家庭稳定方面的作用显得不再那么重要;子女在获取知识经验不再依赖父母,而且赚取财富的能力超过父母,父母的权威大大下降,子女缺少行孝的动机。学校教育中缺少孝道教化的内容,更没有采取合适的孝道教育的方式,孝道教育基本上退出了学校教育。新文化运动以来对孝文化的冲击,市场经济摧毁了传统农业社会,孝道失去了存在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7.
以传统孝道为核心内容的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孝道是中国传统伦理的核心观念,是中国人的一种道德意识和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也是传统社会治国安邦的重要方略。但是和其他文化遗产一样,孝文化也有积极与消极的方面,对此我们要加以批判的继承,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对传统孝道与农村养老的关系阐述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了在当今孝道观念淡薄、老人经济地位下降、家庭重幼轻老、学校教育失灵、道德舆论约束失效等因素影响下我国农村家庭养老遭遇的困境。创新提出:重塑孝道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对于破解我国农村养老困境、抵御西方外来文化的渗透入侵、建设中华先进文化有着重要作用,并提出了抓榜样示范、抓青少年和妇女等关键群体、强化道德舆论的作用等破解农村家庭养老困境的孝道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9.
物质非物质化进程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质非物质化进程表明 ,世界的“本原”是混沌 ,混沌是物质与场的对立统一 ,是“有”和“无”的对立统一 ,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统一。混沌是柏拉图的“理念”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列宁的“客观存在” ,宗教的“神”与“上帝”。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孝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但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孝文化面临着无数的困境与挑战,在现代高校中,孝道教育很少被提及。孝道教育与生命教育一脉相承,有其内在的一致性与契合性,在高校中应大力提倡孝道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