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上世纪七十年代风靡全球的电影《南海风云》主题歌《西沙,我可爱的家乡》的著名词作家苏圻雄、曲作家吕远老先生,年初应三沙市政府邀请,重返西沙开音乐会。吕先生因年事已高,先回了北京,苏先生留下在三沙和海南采风。得知此消息,我与苏先生联系,希望能再次见面,深入了解他的经历和创作情况。见我邀约,苏先生爽快答应,在他休息的宾馆一叙。谈到此次的三沙采风,苏先生感触良多,他侃侃而谈,聊起自己与三沙分不开的情缘和那诗意般的人生故事。  相似文献   

2.
1977年11月,为给《红旗》杂志撰写一篇文章,领导派我去北京,从一位编辑口里得知,家乡的名老作家周立波同志,从“牛棚”出来后,一直寓居在北京百万庄的一栋居民楼里。 周立波是一位以写农村题材见长的老作家,他写东北农村土改的名篇《暴风骤雨》,曾荣获斯大林文学奖。在朝鲜前线的坑道里,我和战友们就争相传阅这本书,东北农民闹土改庆翻  相似文献   

3.
转业多年的老排长,从内地来疆探亲,顺便到部队看我。我特地带他在营区转了转。楼房高了、马路宽了、营区漂亮了,所到之处让老排长赞不绝口。当来到布局合理、整齐划一的车场时,看到一辆辆新型载重汽车、一间间设施齐全的宽敞车库,老排长更是感慨万千:"我们那时候要有这么好的装备多好呀!"老排长的一席话,打开我尘封多年的记忆。  相似文献   

4.
我是《党建研究》杂志的一名老读者、老作者。1989年,《党建研究》创刊的时候,我是山西省运城地委组织部的一名年轻干部,之后在中组部组织局帮助工作了3年,在山西省委组织部工作了20年。目前,在山西省直机关工委工作。不管工作地区、岗位如何变化,《党建研究》始终和我在一起,一直在我的案头、床头,不少文章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间。  相似文献   

5.
我叫阿逗,今年40岁。说实在的,我真没想到,像我这样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一个在边疆山区的少数民族妇女,能当上全国人大代表。我的家乡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孟腊县芒果乡,是一个很偏远的地方。我1974年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芒果乡中心小学教书,一晃就20年。我现在是小学高级教师了。  相似文献   

6.
高峰岗 《春秋》2014,(6):57-59
正周末电视上,有一档音乐访谈节目。乔羽先生回忆当年为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作词的经过。电视里,乔老爷用可爱的乡音绘声绘色地讲着:当年他如何由驻地旁的河,想到了家乡的河,又如何由他家乡的河想到了祖国许多地方的河。随着"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优美的旋律,随着老爷子的讲述,不知不觉中我想起了家乡那梦幻般的一方水。说到家乡的水,所以用了个"方"字,是由于实在想不出更恰当的形容词。我的老家冶源,地处沂蒙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的一天,一位78岁的老共产党员给我送来一张《老年文摘》报,让我注意看头版的一篇文章《“智取华山”老英雄渴望关注》。文章介绍了1931年出生在山西朔县的王福,13岁参军,16岁当排长,19岁当连长,21岁当团长,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以来百多次战斗。荣立特等功3次、一等功7次,是《智取华山》、《上甘岭》等文学艺术作品的重要原形,受到过毛泽东、刘少奇等接见,金日成曾亲手为他佩挂功勋章。然而,如今晚年生活非常困难。自1999年8月山西省政协有报告,副省长有批示,大同市政府、民政局、二轻局负责人批来批去,至今近两年…  相似文献   

8.
正他生长在海边,作品散发着浓郁而清新的乡土气息,那是他对祖国的歌颂、对家乡的热爱,是他的乡音乡情。"我曾在沙滩上放风筝,我曾在海湾里打水仗,尝着咸咸的海水心里甜,吹着咸咸的海风透心凉,啊,月亮湾,我热恋的故土,啊,月亮湾,我可爱的家乡……"2014年,这首描写对大海和故乡热爱的歌曲《月亮湾》荣获了中国音乐金钟奖优秀作品奖。  相似文献   

9.
在众多的知青歌曲中,《南京知青之歌》影响最大,流传最广。《南京知青之歌》反映了南京知青下乡之初万分复杂的心情。它是当时社会思潮的最直接的反映,具有广阔的社会心理背景。它曲折地流露出对命运的无奈,生命活力的被钳制,以及由此导致的失落、压抑、迷茫。但在其中仍注入了深重的“历史责任”感。蓝蓝的天上,白云在飞翔,美丽的扬子江畔是可爱的南京古城,我的家乡。啊,彩虹般的大桥,直上云霄,横断了长江,雄伟的钟山脚下是我可爱的家乡。  相似文献   

10.
三见洪学智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上将今年90寿辰,作为老将军故里的一名晚辈,总该写点什么。我想,还是把我有幸三次见到老将军,亲聆教诲及其对我的影响写出来,从中可见老将军对家乡、对晚辈的一片真情,那是最珍贵的。  相似文献   

11.
戴老师     
我是一名特教工作者。有一件事一直萦绕在我脑际,我感到有责任、有义务把它细细诉说出来,心里才有轻松的感觉。 1993年9月,我担任体育教师,在给三年级上体育课时,发现队伍里站着一位新生,她就是褚晓慧同学,一名聋哑人,那年她才14岁,朴实可爱,显得很懂事。她从外地农村转学过来,住在爷爷家,爷爷是济南市新华书店老职工。1995  相似文献   

12.
1999年眨眼已过 ,新的一年到来了。但还是忘不了去年总结时 ,各队队长找我时的神情 ,因为队里要总结 ,外宣工作要达标。面对各位队长 ,还有那些可爱的保安员 ,我真的是无言以对。厚厚的材料报上来了 ,希望通过办公室 ,那怕在报刊的边边角角见一个“豆腐块” ,辛苦一年了 ,图这也扬不了名 ,只求把这小报寄到山乡。“你不知道 ,爹娘喜欢 ,连村里的姑娘都暗着夸哩 !”有位队长如是说。这份情愫我当然是理解的。我更知道仅仅6期《中国保安》杂志里是载不下那么多文章的。其他报刊的竞争也是很厉害的。能为一个拾金不昧、接送一次老大爷、老…  相似文献   

13.
1987年,我从部队退伍返乡后,有幸在民政局当了一名临时工。到民政局之后,我在尽心尽力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用手中的笔,满腔热情地为民政工作放声沤歌。某层民政工作线长面广、政策性强.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很多民政工作者淡泊名利,乐于奉献,时时处处把党的温暖送到最可爱的人和最困难的人的心坎上,他们感人的事迹,激发了我强烈的写作欲望。到民政局不满一个月,我就与同事共同采写了《后方为战士排忧解难,前线为家乡增光添彩》等30多篇稿件,其中有3篇在帐阳日报》还上了头条。局领导见我有这方面的写作特长,便让我负责信息…  相似文献   

14.
《时代潮》2001,(15)
1974年12月,刚满十八岁的我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我又响应党的号召,成为一名光荣的首都警卫战士。在从军卫国的18年军旅生涯中,我先后三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嘉奖,1992年分别受到北京军区和集团军的通报表彰,被军区评为优秀保卫干部。1993年9月经部队领导批准,我从师保卫科长的职位上转业回乡,一踏上家乡的热土,百感交集。我在日记中写到:18年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壮丽的国防  相似文献   

15.
话语精萃     
现代化大生产说到底最需要团队协作。仅凭我一个人,就是一身铁又能打几个钉。——新时代的中国工人许振超如是说。摘自2004年4月12日《人民日报》。历史是已经凝固了的现实生活,现实生活是正在流动着的历史。生活是治史者的教科书。——摘自2004年2月14日《人民日报》署名文章。只要一个人还有所追求,他就没有老。直到后悔取代了梦想,他才算老。——美国著名演员巴里摩尔如是说。摘自2004年3月9日《环球时报·生命周刊》。作为一名企业家,我关心的是一个企业的效益;而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就要跳出企业这个小圈子,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心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电视连续剧《可爱的中国》在中央一台黄金时段的热播,我又一次情不自禁地拜读了方志敏烈士的遗著——《可爱的中国》。这本封面全部为红色的小册子这些日子以来总是端端正正地放在我的案头,她和国旗同一颜色,书名在右上角,竖排,是烈士手迹。我最早知道《可爱的中国》,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上高小时从语文老师口里听到,当时就有一种极  相似文献   

17.
原启长 《台声》2014,(1):74-74
作为一名历史文献资料收藏爱好者,在我林林总总珍藏的文献资料中,有一份1943年12月3日发行的重庆版《时事新报》,在我看来非常珍贵。这张老报纸的珍贵之处在于全文刊登了由中、英、美三国联合发布的《开罗宣言》。2013年恰逢《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重新翻阅这张早已泛黄的老报纸深感其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苏日强 《中国保安》2012,(19):53-53
我是中山市保安服务总公司的一名保安员,自1988年入职一千就是二十多年,出于对保安行业的关注,《中国保安》杂志是我喜爱的刊物之一。我特别喜欢看杂志中的优秀保安员事迹和老保安员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我们像双翼的神马,飞驰在草原上……再见吧绿色的草原,再见吧美丽的家乡。"2月3日晚,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演员演唱的歌曲《草原晨曲》,勾起了包钢上千名职工对新中国第一代炼钢工人的回想。当晚,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为包钢职工打造的专场晚会——"吉祥包钢"在包头市举办,晚会将演出两场,是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开展的"百团千场下基层"惠民演出活动的内容之一。在演出现场,歌唱家阿拉泰、阿·其木格分别演唱了《这是我的家乡》和《草原情》,二人台表演艺术家武利平表演了二人台独角戏《一年更比一年强》,中  相似文献   

20.
吴林 《政协天地》2008,(Z1):27-27
我们港澳委员每次到国内参加政协会议时都受到家乡有关领导和各个部门的热情款待,这是很高的荣誉和地位。我作为一名几届政协老委员,深知应把家乡父母们给予的热情化做为家乡和港澳特别行政区作出贡献的动力。我们肩负着为港澳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平稳过渡政策落实的重任,要为港澳的闽籍乡亲服务,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