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邓小平16岁远涉重洋赴法勤工俭学,93岁辞世骨灰撒入东海.他的一生与大海有着不解之缘。在黄浦江畔,他第一次看到外国海军在中国领海耀武扬威.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黄浦江上,停靠着许多外国的商船、兵舰.五花八门的外国国旗在海风中飘动。”到法国巴黎,他和同学们更看到了令人震动的东西:“巴黎的王宫陈列所.还仍然将我们的戈矛、盔甲呀、烟枪呀、红顶花领(翎)呀、红绿绣鞋呀……一件一件地陈列在那里。  相似文献   

2.
张凤凤 《党史文苑》2014,(4):18-20,23
1936年保安县迎来了第一位外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由他揭开了红军之谜,戳穿了关于"赤匪"的种种无稽之谈,接着史沫特莱、王安娜、尼姆、中外记者参观团等接踵而至,他们看到了一个与传说并不相同的世界,即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延安。  相似文献   

3.
正一代宗师叶问在弟子李小龙入门时断言李小龙"短命",而后来的事实竟然应验了。就是在他以79岁高龄去世的第二年,李小龙33岁英年早逝。叶问是神算吗?当然不是,叶问的判断是因为他看到了李小龙性格中致命的弱点。1954年,14岁的李小龙在利达街武馆内拜入叶问门下,正式成为叶问的门徒,他在这里深造了6年。  相似文献   

4.
正在改革开放、中美建交新时代背景下,陈云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观点。面对"文革"结束后急需改善的国内经济形势,为了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稳定农村工作,陈云不仅提出"粮食进口多一些不要紧"的观点,还大胆表示"可以直接向美国买粮食"。"进口粮食的时间,不只是三五年,时间还可能长些。"就此,他还强调:农民稳住了,事情就好办了。这是大计,是经济措施中最大的一条。既要看到外国的情况,又要看到本国的实际。针对"文革"结束后党内外  相似文献   

5.
1941年秋冬,山东军民的抗日战争和其它各抗日根据地一样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 在沂蒙山区八路军一一五师的队伍里,人们时常可以看到一个“外国八路”。他,40多岁年纪,身材高大魁梧,面庞白皙,满头深褐色的卷发,深深的眼窝里嵌着一双蓝宝石般的眼睛。他虽然身着八路军军装,但人们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热情、爽朗、睿智而又善于思索的外国人。他就是德国共产党党员、太平洋学会记  相似文献   

6.
<正>他是享誉世界的地球物理学家,他的科研可以巡天、探地、潜海,他让中国正式进入了"深地时代"。有外国媒体报道说,他的回国,让某国当年的航母演习舰队后退了100海里。他,就是东北地区首位引进的"千人计划"专家黄大年。今年1月8日,素有"拼命黄郎"之称的黄大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58岁。他离世虽然已有半年时间,但他短暂而辉煌的追梦人生,持续引发着社会各界的追忆和缅怀。5月26日,中宣部追授黄  相似文献   

7.
<正>很多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政要都很注重在公共场所不吸烟,有的干脆戒烟。当然,他们戒烟的过程,也不是那么简单。"同志,你在战场上和敌人勇敢作战,你为什么不能跟吸烟作斗争"列宁是从17岁时学会吸烟的。他的母亲玛丽亚十分担心他的健康,因为列宁在童年和少年时期身体并不十分结实,母亲就劝他戒  相似文献   

8.
<正>在农七师一三○团有一位80岁的老人王学发,早在工作岗位时,他看到团场的经济发展比较缓慢,职工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家庭矛盾、经济纠纷时有发生,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深知发展经济要靠科技、靠人才、靠良好的治安环境,只有广大群众的思想意识提高了,法制观念增强了,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实现真正的安居乐业。于是他利用"小册子"、"小广播"、"小电视"、"小队伍"、"小演出"解决普法难题。  相似文献   

9.
刘钦向以老八路特有的执着修了两条"路",一条从修文县城通往沙溪村,一条从他心底通往为人民服务的"信仰之峰"。冬日的上午,修文县城的街上,阳光透过树缝洒落在一个正在扫街的老人肩上。远远望去,淡金色的阳光为他勾勒出一幅剪影。路边来去匆匆的行人隔老远看到他,都会打招呼:"刘老,你又在扫地啊!"这个被当地人尊称为"刘老"的人,是86岁的老八路  相似文献   

10.
5月1日下午,在四师七十团九连,笔者看到哈萨克族职工司马依正在给牛、羊添草,脸上带着喜悦的笑容。司马依告诉笔者:"如果没有我的汉族兄弟徐伊农的帮助,我哪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司马依家有九个孩子,他在家中排行老大,在他十八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又体弱多病,家里的重担全都落到了他的身上。可当时家里承  相似文献   

11.
牢骚里面有实情,这话是有一点辩证法的。前些天,一位年已40多岁、半辈子为他人做嫁衣裳的老朋友,在他所在的出版社专业职称评定中,被评为副编审,据说还是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而破了“格”的。当我向他表示祝贺时,他不无挪揄地说:“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是崇洋思想;可说外国的太阳比中国的发光早,大概是事实。同样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在发达国家,20多岁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沙坪坝区党史办有关人士说,在该区历时一年的红色资源普查中,发现小说《红岩》中"双枪老太婆"原型陈联诗,在原歌乐山广益小学(现沙坪坝区粮油公司歌乐山粮店)隐藏了5个月时间。歌乐山镇天池村槽坊社七旬老人牟祥和,解放前曾在广益小学就读。他看到记者手中的"双枪老太婆"的照片时,一眼就认出来了:"这个老太婆我见过。"牟祥和说他见过陈联诗不下10次。当年牟祥和十几岁,常去学校玩。1949年初时,他经常看见一个衣着整洁的老太,从校长杨书北的房里进出。老太带着一个两岁左右的小女孩,经常在门口淘米做饭,去学校后面山林里拾  相似文献   

13.
1885年,苏兆征出生于广东香山县淇澳岛(今属珠海市)一个贫困家庭里,18岁离开家乡,到香港一艘外国轮船做工,从此当上了海员。他在长年的海员生涯中,饱受帝国主义者和外国资本家的残酷压迫剥削,心中埋下了反抗侵略压迫的种子。他曾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反清斗争活动,成为辛亥革命的活动分子。  相似文献   

14.
<正>1961年,63岁的国家主席刘少奇在湖南农村调研期间,一个号称"拥有万头猪"的养猪场引起他的注意。可走进去一看,却发现里面只有两头猪,他当即决定在养猪场的饲料间搭地铺住下。一天,他在路边看到一堆人粪,用棍子挑开后,仔细观察了一会儿说:"这是小孩的粪便,可里面没有一点儿细粮的残渣。小孩的粪便尚  相似文献   

15.
62岁的徐炳全是芦山县清源乡大同村的代理党支部书记.在村民的眼里,他是一位科技型的"村官".虽然他已过花甲之年,但他有着良好的读书看报习惯.前些年,他从报上看到一条种植猕猴桃经济效益好的信息,便对种植"中华猕猴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自家房前屋后的空地上种植了猕猴桃.经过几年的精心管理,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到目前为止,他种有"中华猕猴桃"100多株,一家人每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6.
《新长征》2007,(2)
在通化县大安镇上四平村有一位农民党员刘吉春,今年38岁。几年来,他靠勤劳的双手走上了致富路,他那古铜色的脸庞,记载着长年的艰辛和劳累,也镶嵌着刚毅与执著。"致富不忘众乡亲,好事做遍小山村",既是上四平村村民对他的真心赞扬,也是他不辞辛劳为民办实事的真实写照。他无愧于县委授予的"农民党员致富标兵"的光荣称号。十几年前,刚走出校门的刘吉春看到家乡百姓生活贫困,有的村民连孩子上学的钱都拿不出来,他便暗下  相似文献   

17.
我是1980年8月16日被解放军总医院派到邓小平同志身边工作的。在给首长做专职保健医生的3年时间中,小平同志先后会见外宾187次,接受外国记者采访7次。我曾多次目睹小平同志接见外国元首和接受记者采访的各种场面,他的外交家风采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精力充沛反应敏捷我给小平同志服务时,他已是76岁的老人了,然而,给人的印象全然不像年近八旬的老人。他的精力很旺盛,外事活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中国人一度被蔑称为"食土民族",改变了这个状况的人,名叫范旭东。1914年冬天,31岁的湖南青年范旭东独自一人到了天津塘沽。这里的海滩边盐坨遍地,如冰雪一般,无边无际。他目睹此景,显得有点激动。日后他对伙伴说:"一个化学家,看到这样丰富的资源,如果还没有雄心,未免太没有志气了。"  相似文献   

19.
正"小王,这种无效枝得剪掉,这时候可不能舍不得,它可会影响整棵树的产量。"一个操着河南口音的男子,正手把手地传授自家新聘请的技术员枣树修枝的技巧。他叫许洪喜,今年52岁,是拥有几百亩枣园和几千亩地的总经理,每年到了给枣树修枝的时候,他便放下手头的其他事情,亲力亲为地为自家枣树修枝。许洪喜是个大忙人,这几年在外做生意,经营得也是风生水起,收入丰厚,一年到头只有枣树修枝才能看到他。许洪喜小时候家里穷,只上过小学,十几岁就在老家四  相似文献   

20.
我与焦三牛     
王海泉 《先锋队》2012,(13):44-45
最近,23岁的焦三牛清华大学毕业后工作半年即被甘肃省武威市提拔为副县级领导一事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焦三牛被称为"火箭干部",曾被许多人误传为"官二代"、"富二代"。然而,事实的真相是,焦三牛是一个典型的"贫二代",曾因为家境贫穷辍学,在别人的资助下才完成了学业。在众说纷纭中,焦三牛昔日就读的海泉中学董事长王海泉为本刊撰文,讲述了他与焦三牛的故事,以及他理解中的焦三牛。没有任何背景的焦三牛被破格提拔,让人们看到了我党干部队伍建设的清风正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