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禅者林谷芳     
这是一个很难定位的人。有的人很难定位,是因为名片上所印的头衔太多太繁复;而有的人很难定位,是因为他真的有很多成就,而不是职位。林谷芳,朋友眼中的通人:禅者、中国音乐评述者、大学教授、琵琶演奏家、文化甚至政治评论人……许多人谈台湾茶文化也都会提到他——种种似乎相关又无关的角色集于一身,于是内地有介绍说"林谷芳先生是一位充满生命质感与中国文化情怀的台湾文化人""他不是潮头人物,但每每与潮头人物同坐"。相对于我们熟知的那些台湾名人诸如李敖、柏杨、龙应台、林怀民、罗曼菲、蔡明亮、叶锦添等等,林谷芳这个名字并非耳熟能详,但所有这些人对他都极为尊敬。正如他自己所言:"一个社会有它显性的标杆,也有其隐性的标杆。"毋庸置疑,他是后者,是将将的人,而不是将兵的人。  相似文献   

2.
《台声》2020,(10)
正两岸恢复交流后,林谷芳1988年第一次到大陆,用45天跑遍了11个省市。至今,林谷芳已往返两岸600多次。他目前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主持中国文化的禅学艺术讲座,也计划在宁波等城市开设书院。过去的几十年,林谷芳撰写文化评论,出版书籍,宣讲中华文化,积极参与两岸文化交流,始终坚持倡导中华文化。2010年以来,林谷芳主持的台北书院是海峡  相似文献   

3.
刘勇 《时代主人》2012,(11):20-22
奉新县建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该县被宋朝大诗人黄庭坚誉为"仙源灵境",境内峰峦叠峰,谷幽水秀,林木繁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发展旅游产业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一是人文底蕴深厚。奉新传承禅宗、农耕、书院等多种文化特性,形成了自身独有的人文特征。境内始建于唐代的百丈寺,因高僧怀海大师提出"天下清规"而成为佛教禅  相似文献   

4.
"江湖"一词蕴含丰富的文化、社会意义,缺乏对其本质的全面、深刻了解,而想笼统的将其含义解释清楚,往往失于片面、流于表面。《水浒》中的"江湖"一词,不但表示场所,还具有更深刻的社会层面的意义:该词专指"江湖社会",即脱离了宗法制度、与官方对立的秘密的民间社会,这个"江湖"社会以游民为活动主体,同时吸纳主流社会里的边缘群体与个人,它为活动在其中的人群提供求生觅食、结社集会的空间;它也为后世的秘密社会的形成和壮大提供了空间和条件。  相似文献   

5.
创立于中国、成长在日本的禅宗,对于日本人民族性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禅不等于禅宗,禅也不等于禅意。……从禅到禅宗,再到禅意,可以说是一种发展、一种文化态势和延伸。”[1]日本或许是世界上拥有庭园最多的国家之一,而且有从1300年前到今天的各式各样的庭园。以日本的特色庭园为切入点,结合禅宗在日本的传播路径,探讨禅意识对日本民族性格的双重影响,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们把握日本民族的部分特性,并加深对日本民族今昔行为模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佛经汉译是在印度佛教与中国文化交流的背景下进行的,考察佛教术语的翻译问题,应当紧密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境。学界普遍认为,"禅"是梵文Dhyāna音译作"禅那"后的节译,其实从佛教文献、古文字学、文化比较、考古发现等方面的材料看,早期佛经中的"禅"字带有浓厚的"意译"成分,反映了佛教初传时嵌入中国本土"祭祀祈福"系统的史实。历来时代文化的转进在语言文字上往往有直接反映,研究当代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语文表达方面也是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7.
王群 《人大建设》2014,(7):44-45
<正>少林寺自古以禅、武、医闻名于世。结合少林禅学及武术,所形成的一套具有少林特色的修心、疗病、养生的方法及理念被称为少林禅武医。禅武医是少林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河南省委、省政府对禅武医文化高度重视。2007年5月第一届禅武医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召开,时任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向研讨会发了热情洋溢的致辞。省政府有关负责同志也发了贺信。时任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李柏栓,省政协副主席曹策问等领导同志出席了研讨会并讲话。2009年11月第二届研讨会召开,  相似文献   

8.
一、江湖禁忌 "江湖"一词,本指江河湖泊,但在<水浒传>中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第二十八回张青、孙二娘在十字坡请武松吃饭时,这三人说了些"江湖上好汉的勾当,却是杀人放火的事".  相似文献   

9.
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结构是"一源三流",如同中华大地的地理结构一样。中华大地的源头在青藏高原,从这里流出三条河流:黄河、长江、澜沧江;中华文化的源头是"易",三流是儒、道、禅。  相似文献   

10.
江湖社会腐蚀社会风气的淳厚,妨碍生产与生活的正常秩序,危害社会的安宁。江湖文化是一种同社会主流文化相悖的非主流文化。江湖社会和文化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是一种负面影响,激活犯罪行为,破坏社会稳定。净化江湖文化,清除江湖社会种种罪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李开先的院本《打哑禅》的素材来源应该有两处,一是元代高文秀之《志公和尚问哑禅》杂剧;一是古代流传广泛的哑剧《大头和尚》。而《打哑禅》剧的主题也非常复杂,作者除了表现自己对世事、人事的失望以及由此而生的内心极度的苦闷心情这一意图外,还赋予该剧更深刻的主旨:通过对剧中真如师徒这类"狂禅者"的讥讽,表现出他对当时那些如同"狂禅者"的王学信徒们的批评;并对"狂禅"思想所造成的学风与士风的败坏,怀有深深的不满和忧虑。  相似文献   

12.
<正>铁路客运服务文化是以铁路服务价值观为核心,形成共同的服务价值认知和行为规范的文化。它是铁路企业在长期对旅客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服务理念、职业观念等服务价值取向的总和。铁路客运服务必须挖掘文化这一"宝藏"的无限潜力,提升凝聚力、软实力、竞争力,满足人民从最基本的出行要求到安全便捷的更高诉求。服务理念上档次每一位铁路客运人应坚持以规范服务流程为基础,以创新服务旅客与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13.
张尚仁 《思想战线》2013,39(1):79-83
中华传统文化积淀于"道"文化中,中国因"道"文化维系中华民族而成为是世界上惟一延续5000年的国家。"道"文化贯通于中华文化的百家之中,又是民众的普遍意识。"道"文化的基础是道家哲学。道家哲学认为,"道"是世界的本体和万物的本原,具有惟一、无限、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精神、信息等多重本质属性。"道"的哲学早已发出人类生存存在深沉危机的预警,这一危机深藏于人的自然本性与人为生存而"人为"的内在矛盾之中。这一矛盾的发展,使人类历史呈现"失道"过程,持续下去,甚至可能导致不可往回的灾难。"道"文化就是要人类正视生存危机,为人类建立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理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道"文化,使之走向世界,是拯救人类摆脱危机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李靖 《岭南学刊》2004,(4):93-95
作为哲人,庄子与尼采在各自文化历史上扮演了相近的角色:他们二人都力图恢复和发扬人之本性,追求自由的人性境界;对传统价值观念的批判,推崇“超然于善恶”的态度;无限向往超凡脱俗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5.
李斌 《当代广西》2014,(23):13-14
正官官勾结、权权交易,拉拉扯扯、搞小圈子,拉帮结派、山头主义……中央巡视组第二轮巡视反馈情况显示,这些团团伙伙的不良风气,在不少地方依然存在,问题不容小觑。团团伙伙是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和江湖帮派文化的产物,一些人却乐此不疲。他们把权力当私产,大搞选边站队、亲疏远近;谋人不谋事,整天琢磨拉关系、套近乎、抱大腿。更有甚者,对内笼络身边人、组建"个人王国",对外网罗亲朋故友、同学同乡形成关系圈,打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一些人之所以热衷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11,(8):22-23
在微博江湖中,有一群身份特殊的人。他们因身份、职业、素养、个性的不同,在微博上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脸谱"。在这群人中,有高官"微"言者,以140字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说唱》让嘻哈从"地下江湖"走入"主流舞台",在青年群体中掀起嘻哈文化的流行热潮。嘻哈文化所包含的"Keep It Real"的本真表达和"自下而上"的文化宿命等特质在本土化重构中创设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嘻哈新潮。嘻哈为青年营造出"狂欢的民间乌托邦"以实现其精神满足,并藉于嘻哈爱好者的身份建构推动群体认同。面对主流文化和商业化的"收编",嘻哈文化在中国本土如何赢得长期、稳定的发展空间以及发挥其正面影响是热潮中需要冷静思考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金娟 《求索》2011,(1):96-97,15
自汉代,禅经思想由印度传入中国,并与中国传统文化不断碰撞与交融。于是,禅学在推动中国艺术文化发展进程的同时,也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与禅经有关的造物艺术品大量出现。魏晋以来,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的禅经造物与装饰艺术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题材与艺术表现形式,折射出中国艺术设计史和中外文艺交流史的发展脉络。从这一意义上讲,将禅经艺术纳入中国艺术史的研究范畴,不仅可以拓宽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视野和范围,同时也将为研究中国艺术民族风格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7,(19)
<正>岁月可以沉淀给一个人什么东西?对于刘沛勋来说,那个失落的江湖世界、不得不接受的没落帮派、洪门文化的传播者、近乡心怯鬓毛衰的老者、流淌在血液里的家国情怀,统统可以构成了他的人生片段,而其中最重要的则是其盼望两岸早日统一的家国情怀。300多年前,天地会创建者之一郑成功高举"反清复明"旗号;100多年前洪门"红棍"(地位相当于执法者)孙中山疾呼"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相似文献   

20.
根据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湖广武昌府志、湖北通志以及鄂南各县市地方志、教育志等历史文献考证,鄂南的书院产生于唐朝,兴起于宋朝,后经元、明、清的发展,于晚清改制为学堂,结束其历史使命。从唐朝元结书堂算起至晚清书院改章结束,鄂南先后共兴建了50所书院,这50所书院为鄂南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人才,也为鄂南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我们研究鄂南书院,对于整理鄂南书院史,弘扬书院文化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同时对于挖掘、开发地方文化资源,推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