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浅论渎职罪主体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逢渲 《学理论》2010,(27):157-158
通过对我国渎职犯罪主体立法状况的回顾和与部分国家、地区渎职罪立法比较,当前我国渎职犯罪主体法律规定的缺陷表现在:一是刑法对渎职犯罪主体的规定与我国现实国情不符,存在较大漏洞;二是渎职犯罪法条过于细化,条款比较烦琐;三是部分法条的犯罪主体与实践中行为主体不符。我国立法应将渎职犯罪的主体规定为国家公职人员,同时对现行渎职罪的罪名进行适当修改。  相似文献   

2.
中国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拥有征、减、免、放、扣、罚等权力,同时也存在着廉政建设上的巨大风险。政治象征作为维护政治权力的一种手段,是一种使人产生精神暗示和情感认同的心理力量,包括政治意识形态、政治符号、政治仪式等形式。在预防关员腐败,加强队伍建设上,中国海关运用了提炼海关意识形态、建设海关文化载体、确立海关仪式等政治象征的功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有效防范廉政风险,中国海关需进一步挖掘海关政治象征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5)
渎职犯罪的数量及发生原因,凸显了预防渎职犯罪之必要性和可行性。立足犯罪主体个人视角,在自身法治意识不足等抽象因素外,身份不清职责不明引发的糊涂之举、不谋私利不徇私情的无知之幕、集体研究的"避责之法"等认识误区,是诱发渎职犯罪不容忽视的主客观因素,更是预防渎职犯罪大有可为的主阵地。而通过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印章使用管理制度和完善会议记录制度等具体措施的落实,可有效避免认识误区,从而取得预防渎职犯罪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涂斌 《瞭望》2000,(47)
海关作为重要的国家行政执法机关,一直是走私等犯罪分子腐蚀和收买的重点,近年来海关系统连续发生严重腐败案件,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为此,海关总署在加强海关队伍的廉政建设方面下了不小的气力,各地海关也做了不少探索。大连海夫从查验制度这一源头进行改革,有效遏制了腐败的发生。 长期以来,查验工作作为海关 监管的重要环节,一直是海 关系统廉政建设的重点所在。查验工作通常由一个部门独立负责进出口货物验放手续,现场查验人员不仅直接接触货主,而且对货物“查不查、由谁查、怎么查”的随意性很大,一些不法商人也总是想尽…  相似文献   

5.
渎职犯罪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或严重违背职责 ,危害社会 ,触犯刑法 ,应受刑法惩罚的行为。本文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探究了渎职犯罪产生的原因 ,提出应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加大惩治力度、加强对权力的监督等方法 ,遏制渎职犯罪。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发以来,房地产领域得到蓬勃发展。一些开发商为了取得更大的利益,采取各种手段拉拢腐蚀房地产开发管理环节的执法人员,易发滥用职权犯罪。另外,由于房地产领域专业性较强,政策变动性较大,相关职能部门的一些国家工作人员自身对相关规定一知半解,不能很好地履行工作职责,也容易触犯刑法,构成渎职犯罪。因此,把握房地产开发领域渎职犯罪案件发生的规律,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是检察机关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冯杰 《瞭望》1994,(42)
近年来,青岛海关在加强海关监督管理、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严厉打击走私和贩私、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和科技文化交往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社会上有口皆碑。知情的人向记者谈起青岛海关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时说,关键在于他们自身廉政建设抓得好。为此,记者曾访问过海关关长李庆祝同  相似文献   

8.
张鲁彬 《求知》2007,(12):34-35
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是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举措。从海关系统巡视实践来看,开展巡视工作,有利于促进各直属海关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中央以及海关总署党组政令畅通.提高海关把关服务能力:有利于更好地贯彻从严治党、从严治关的要求,严肃党的纪律和作风,深入推进海关系统反腐倡廉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现代海关和谐海关建设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在渎职犯罪中,因不法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通常会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而且其中存在大量的情节犯,因此,追诉时效的认定是司法实务工作中的难点。通过建立类型化的分析方式,根据不同形态的渎职犯罪结构上的差异,即成犯与隔隙犯、状态犯与继续犯等犯罪形态的不同,确定相应的追诉时效起点和期限的判断标准,对于指导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今年7月13目至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打击走私工作会议,会议决定将组建国家缉私警察队伍,实行海关与公安双重垂直领导、以海关领导为主的体制,专司打击走私犯罪活动。走私是民族经济机体上的一个毒瘤进入90年代,走私犯罪对整个国家民族所造成的危害之严重令人发指。正如江泽民主席所说,日益猖獗的走私活  相似文献   

11.
刘建录  韩爱芹 《学理论》2010,(29):25-26
村委会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宣传国家法律政策、教育公民遵纪守法、管理村中的公共事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法律也规定了村委会在这方面的职责。但是,村委会不履行自己职责、侵犯村民利益的现象并不罕见,其中法律规定的欠缺是村委会职能缺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战略策略,是毛泽东安全观的核心内容,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国内反动势力的破坏与反扑,面临西方国家的威胁,面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艰险。毛泽东深刻洞察各种重大风险,以高屋建瓴、未雨绸缪的战略策略,采取坚决的应对措施和政策。毛泽东和党中央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团结人民,以维护和改善国家安全环境、保卫和巩固新生政权;抗美援朝、坚决反对美国分裂台湾,以维护国家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加强国家安全观,维护政治和社会安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战略,巩固了社会主义政权,维护了社会主义制度,其宝贵经验与实践,对新时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提起“海关”,总有一种威严之感。的确,作为一个代表国家对进出境人员、物品依法实行监督管理的权威机关,是总要有一定威严的。 然而,这只是一般人对海关的一般印象。在中国海关建关45周年前夕,记者到北京海关采访,才真正了解到一般人所不了解的海关的另一面,那就是海关人员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一心一意为促进国家经济建设而锐意革新、勇于进取的可贵精神。  相似文献   

14.
王珠玉 《学理论》2010,(16):117-118
职务犯罪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刑事犯罪,是指依法应由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管辖的国家工作人员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贿赂、挪用等经济犯罪案件,以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渎职犯罪,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的总称。在现阶段,职务犯罪呈现越来越多的发展态势,损害了国家和人民利益,败坏了执政党的形象,破坏了社会稳定,成为人民群众最不满的社会问题。如何遏制职务犯罪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文章试通过对当前职务犯罪变化趋势及原因的分析,提出预防职务犯罪的五大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职工维权法制工作的不断推进,在职工经济权益、政治权益得到基本维护的基础上,维护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已越来越成为“三高”群体工会维权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工会组织营造良好人文环境、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的最佳切入点之一。一、职工精神文化权益维护的误区与难点随着时代的变迁对职工精神文化权益维护的内涵和外延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会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相对滞后的现象,存在诸多观念上和具体做法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16.
建立和完善海关事务担保制度是解决简化手续、加速通关与严密监管、防范风险这一对海关管理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确保国家税收、加快通关的有效管理措施,是国际海关的通行做法,是“依法行政、为国把关”和“服务经济、促进发展”“双赢”的“连接点”和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京都公约》总附约第五章专章规定了海关事务担保。  相似文献   

17.
海关工作的总任务是什么?近年来海关工作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海关总署署长戴杰答本刊记者问说,我国海关的总任务可以概括为“把关、服务”四个字。改革将始终围绕“把关、服务”这一中心开展,加快海关法制建设、海关干部队伍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海关管理全面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缉私人员的功勋和苦衷 在反走私中,作为职能部门的海关,以及公安、司法、工商等部门进行了艰苦的工作。没有他们在把守国门,走私的泛滥不知会是什么样子。他们胸前是应当挂上一枚硕大奖章的。 被授予“全国海关劳动模范”的九龙海关缉私队分队长李如辉,十年来出生入死于大鹏湾,与同志们一起查获了一起又一起海上走私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3,(35)
民族权利的保护是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就最为重视的问题之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民族地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包括在政策上的倾斜和支持,以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传统、地理环境、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与其他地区相比较,还是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也影响着民族地区的法治建设和法治进程,同时也直接影响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权利的维护和保障,因此对民族经济与民族权利保障与维护的关系研究,在理论上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同时是政治权力重构的过程。具体而言,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城市的发展有一个从城市国家到国家城市的身份转变。当城市进入国家政治之后,国家与城市不可避免地把自身的权力结构嵌入了对方政治体系之中,从而形成了复杂的政治关系。这种关系既体现在国家的形成中,也体现在城市的转型过程中。现代城市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个国家与城市权力关系调整的过程,国家无法吞噬城市,城市也无法侵蚀国家,城市与国家在双向的政治吸纳中实现城市主体的独立性,也维护着国家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