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人民日报海外版》2月11日刊登王平的文章说,台湾岛内"大选"过后,中国国民党内出现了一些奇怪的声音。有人说要对大陆强硬,不排除中断"三通",有人说要放弃"九二共识"建立"反统一"论述。如此奇谈怪论,令人惊诧。自马英九2008年胜选以来,"九二共识"一直是国民党的制胜法宝,能够处理好两岸关系是中国国民党区别于民进党的最大特色和核心优势。然而,国民党内一些人对此懵懵懂懂,老想做点明珠暗投、弃明投暗的傻事。  相似文献   

2.
谢朝 《世纪桥》2005,(4):68-70
2005年4月29日下午3时.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两人的手紧紧握到一起。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超越历史恩怨.中共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向认同“九二共识”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发出邀请.展示了宏大宽广的胸襟与气度。连战主席不惧岛内分裂势力的围攻与诬蔑.率国民党访问团跨出历史性的一步,其勇气也赢得了全中华民族的掌声与尊敬。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3月22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对吴伯雄率中国国民党访问团来访表示欢迎,积极评价吴伯雄为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作出的贡献。胡锦涛强调,在反对"台独"、认同"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推动两岸关  相似文献   

4.
为落实中国共产党胡锦涛总书记与中国国民党连战主席2005年4月29日会谈新闻公报中关于“建立党对党定期沟通平台”,包括基层党务干部交流的重要共识,8月16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自主持说明会,宣布两岸基层交流正式启动。国民党组发会组营部主任黄重宪指出,国民党首批规划由基隆市、新竹市、台中市、彰化县、台南市、高雄县等六县市地方党部,与大陆沿海的深圳、厦  相似文献   

5.
要言要讯     
胡锦涛:实现两岸和平发展的四点建议4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参加两岸经贸论坛人士时说,坚持“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胡锦涛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坚持“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二,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属。第三,深化互利双赢的交流合作,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第四,开展平等协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胡锦涛: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不能以牺牲人命为代价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次集体…  相似文献   

6.
2005年4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正式会谈。胡锦涛就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主张:第一,建立政治上的互信,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实现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双方建立政治上的互信至关重要。10多年前,两岸在互信的政治基础上取得相互谅解,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达成了“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既确认了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共同立场,又搁置了双方的政治分歧,是发挥政治智慧、照顾各方利益的成果。这一重要成果,值得我们倍加维护和珍惜。近些年来,两岸关系发展所以一再出现波折,甚至几近危险的边缘,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石。当前两岸关系发展困难的症结,在于台湾当局拒绝一个中国原则,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只要台湾当局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对话和谈判即可恢复,而且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对于台湾任何人、任何政党朝着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方向所作的努力,我们都欢迎。只要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九二共识”, 不管是什么人、什么政党,也不管他们过去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我们都愿意同他们谈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林木 《党史博览》2011,(4):2+57-F0002
1924年,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所谓“党内合作”,就是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因此,国民党内就有了一批同时具有共产党员身份的人。  相似文献   

9.
1923年1月12日,共产国际执委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决议认为:中国“独立的工人运动尚不强大”,工人阶级“尚未完全形成为独立的社会力量”,中国国民党是‘冲国唯一重大的民族革命集团”,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同国民党合作是必要的,他的党员应该“留在国民党内”;但是共产党要保持自己在政治上的独立性。京汉铁路大罢工失败时,恰巧这个决议传到中国。这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在广州举行“三大”,把讨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列为大会主要议程。讨论中,代表们都表示拥护共产国际的一月决议,但…  相似文献   

10.
两岸关系在2008年迎来了新的契机,5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晤,就两岸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搁置争议、寻求双赢,恢复中断多年的两会协商,实现两岸周末包机、大陆居  相似文献   

11.
国民党改组期间,孙中山不但表示要“以俄为师”,学习俄国共产党的方法来建设国民党,并且付诸实践。因此,国民党在组织原则、组织纪律、领导体制、组织成分等方面有了新的内容和特点,实现了国民党组织建设的重大发展和转变。正是这种发展和转变,使国民党和共产党在组织制度上有所接近,使第一次国共合作认可能成为现实。在组织原则上,国民党实现了由个人集权制到“民主主义的集权制”的重大转变。中国国民党组建之初,仍然沿袭了中华革命党个人集权制的组织原则,带有党魁独裁制的遗风。《中国国民党总章》规定:“总理有全权总揽本党…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5月4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朱立伦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习近平强调,两岸关系处于新的重要节点上。国共两党应该加强交流、总结经验、开拓创新,擘画两党关系发展新前景,共同开创两岸关系未来、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第一,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否认"九二共识",挑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法理基础,搞"一边一国"、"一中一台",就会损害民族、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动摇两岸  相似文献   

13.
闻史 《党建文汇》2014,(7):42-42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会上,正式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由此.一些优秀的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内当了“官”,毛泽东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当时在国民党内的职务,要高于后来的政治对手蒋介石。  相似文献   

14.
接受“一个中国”原则 梳理马英九当选后十来天的言论,很容易发现,“九二共识”是出现频率非常高的词语。  相似文献   

15.
1992年11月16日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就"一个中国"问题达成共识。这一共识便是"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内容和"九二共识"这一概念虽然并不是同时产生的,但"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是毋容置疑和不容改变的。"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是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它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即两岸是同属一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公元1946年7月到1949年年底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消灭了807万国民党军,推翻了蒋家王朝,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美国人、中国国民党人、中国共产党人在战争之初都没有想到的。 因为美国人曾经说过:中国共产党要战胜国民党,是下一代人的事情。 因为国民党人曾说过:共军要打败国军,大概需要一百年时间。 因为毛泽东到1948年初才说:从战争开始算起,大约用五年时间基本上打倒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但是,解放战争只用了三年半! 解放战争为什么胜得这样快? 这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巨大的谜……  相似文献   

17.
应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邀请,中国国民党中央文化传播委员会党史馆主任邵铭煌于2009年8月10日至14日莅渝交流。邵先生此行是中国国民党党史部门在职最高负责人60年来第一次访问重庆。他参访了八年抗战时期国民党留下的重要印记,与重庆历史、文博、图书、档案界进行了广泛交流,并代表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就渝台两地抗战历史文化研究合作与重庆市委宣传部达成共识,签署了《会谈备忘录》,这也是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组织就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交流合作达成的第一份文件。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国民党创立初期,“总理”一直是其最高的党内职务。1924年1月于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其新党章就曾专设“总理”一章,标明:“本党以创行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之孙先生为总理。”  相似文献   

19.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发展两岸经济合作关系,需要推进ECFA(两岸经济合作机制),需要以两岸和平发展协议为保障,同时,要反对各种形式的“台独”。两地政府要在“九二共识”的政治框架下,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以造福全体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统一战线采取了“党内合作”的方式:中国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分加入中国国民党,中共的一些负责人参加国民党中央的领导工作,部分省、市的国民党地方党部由共产党员主持,同时保持中国共产党在组织上和政治上的独立性。这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