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充分肯定了财政在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明确提出了财税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从收入、支出、预算以及各级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腐败治理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财税治腐"能够克服长期以来以"治人"为主要反腐手段的弊端,这种模式通过明确财权边界、规范公共财产管理等手段,进一步压缩了权力的寻租空间。财税治腐以财政党规和财税法律为制度土壤,以"理财"和"治腐"为两大主题和形式目标,聚合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终极目标之下。以领域法学理论、公共财产理论以及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理论为基石,财税法跨越不同法域的法学研究路径,以其务实、低调、灵活的特质在面对日益复杂的腐败治理难题时展现出十分独特的价值。财税治腐承载着实现权力规制、优化理财方式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三重任务,同其他权力监督方式相结合,形成对公权的监督合力,共同构建出"法治财政、廉洁政治、现代国家"的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3.
要站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把握财税改革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充分认识法治是现代公共财政的内在属性,是推进财税改革的必由路径。自觉坚持将推进财税改革、建设法治财政,作为实践依法治国战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去推动。  相似文献   

4.
财政是国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财税体制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财税体制基本框架,财政收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不断增长,财政在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1979年至 1998年,我国财政收入从 1146亿元增加到9876亿元,增长7.7倍,每年平均增长 11. 4%。1999年财政收入突破1万亿元大关,比1998年增长15%左右。财政收入的较快增长,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突发公共事件对经济社会运行秩序造成的冲击难以通过市场机制有效解决,国家出台应急财税政策防范化解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危机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提出要"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2020年,我国运用一系列应急财税政策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效保障了疫情防控任务的高效落实和经济社会的恢复发展。探讨我国现行应急财税体制现状、问题及其优化策略,对于高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而实现国家治理能力提升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的财政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财政观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促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财政观的丰富与发展,其主要贡献在于,重新确认了财政的宏观调控作用和地位;提出了衡量财政工作得失成败的"三个有利于"根本准则;确立了"一是吃饭,二要建设"的基本理财原则;提出要通过"依法理财、依法治税"和加强财政工作者队伍的建设来提高国家财税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财税理论研究一直停留在"官方财政学"的框架下,这让与社会民众息息相关的财政税收忽视了社会民众的声音。中国当下的财税体制问题困难重重,其根本改变需要各个学科的融通,更需要认识到财税体制转型是整个社会大转型的一部分,需要从大转型的高度来高屋建瓴地积极应对。财税问题直涉国家权力的来源与政治权力的配属,现代财税体制是立宪主义价值取向、包含宪政精神的体制,而晚清的财税变革与英伦的立宪历程为当下中国的大转型提供了丰厚的理论渊源和实践清样。政府应在立宪主义的视野下以财税转型做为切口,推进法治社会的优良治理。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企业化现象是我国经济与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产物,也是"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内容。厘清其运作模式、动力机制与影响效应,对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乃至"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均具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的地方政府企业化行为,在运行模式上涵盖了土地财政、地方债务、巨型工程和招商引资等四个相互依存的方面。它不但植根于财政分权体制和官员晋升机制等国内形势,而且溯源于分权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等国际趋势。它既有经济和政治上的积极效应,也有经济和社会上的消极作用,且消极作用正日渐超过积极效应。全面深化改革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市场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2月23~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财税大数据与政策研究中心主办,由《政治学研究》编辑部协办的"国家治理与财政绩效"论坛在杭州举行。本次论坛吸引了150余位理论界和实践界  相似文献   

10.
《瞭望》2001,(26)
“九五”时期,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国家财政积极推进财税体制创新,主动参与宏观经济调控,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进各项改革以及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十五”时期的财政改革与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关系到党中央、国务院各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经济运行的微观主体。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始终要依靠和发挥国有企业的重要作用。企业办社会、债务负担、冗员过多和税负不公是制约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障碍,这几个方面都与财政政策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实施有效的财政政策来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制约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财税因素分析1、企业职能和财政职能的错位,使得国有企业长期承担着许多本应由国家财政履行的社会职能。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国有企业的基本职能就是以市场为导向,搞好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12.
刘海藩 《理论视野》2000,(3):4-4,11
税收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处于分配环节,体现国家与社会各集团和成员之间的分配关系。它最直接的经济意义,一是作为财政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政府有效运转的经济基础;二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反映并监督着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今年1月份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财税专题研讨班上,江总书记指出:建立稳固、  相似文献   

13.
《瞭望》1993,(42)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宏观经济重要调控手段之一的财税体制改革如何进一步深化,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目前,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宁学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建立以分税制为特征的分级财政体制,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记者:自1980年起,我国财政体制改革按照市场取向的要求,曾经进行过几次大的探索,例如,先  相似文献   

14.
一 财税管理体制,一般是指规范各级政府及国家与企事业单位、部门之间的财政职责、权限和利益的制度,是国家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因此财政管理体制的建立取决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国家意志,而财政管理体制一旦建立以后又将反作用于政府行为和国民经济。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管理体制的沿革过程印证了这一点。 1979年以前,与高度集中的政府管理体制相适应,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统收统支  相似文献   

15.
黄师昭 《学理论》2009,(27):206-207
杨炎是唐代著名的财政专家。面对安史之乱以来严重的财政匮乏和尖锐的阶级矛盾,杨炎能顺应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对国家财税制度进行大幅度调整和改革,实施“两税法”,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行政学院是培训公务员、开展社会科学研究和决策咨询的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思想库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主阵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应充分发挥行政学院在公务员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公共行政理论和政府管理创新研究的重要基地作用,培养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为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财税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涉及全局利益。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为了理清财税改革的思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推进新一轮财税改革,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完善包括以"营改增"、资源税与房产税改革为重点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大力推进财政层级扁平化、构建地方税体系进而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无疑,精准治理是理想状态,是宝贵目标。不过,基层精准治理却是不可能实现的。之所以会要求基层精准治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前中国已由之前国家从农村汲取资源转变为国家将大量财政资源输入农村,基层治理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利用国家资源来为基层群众服务。国家财政资源一分钱也不应当浪费。基层治理不精准,大水漫灌,跑冒滴漏,就是对人民的犯罪。也是因此,国家必须对自上而下转移的资源使用进行严格监督,基层治理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和规定程序使用资源,必须将每一分钱都用到该用的地方,必须用国家资源为基层群众提供最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9.
财税制度反腐,是一种以管控公共财产为中心的反腐思路,其要义在于通过完善财税法治体系来规范公共财产收入、支出与监管的全过程,由此规范政府行为,实现腐败的源头治理。腐败的主要表现是"公财私用",而财税法作为管理国家钱袋子的法律,能够充当公共财产的"看门狗",并可以通过管住"钱"来管住政府的"人"和"事",形成"不能腐"的制度网格。国际经验和本土实践表明,财税制度反腐是中国相对共识较大、阻力较小、投入产出比较高的优选路径。未来,应当将"管人"与"理财"相结合,构建人财并重的反腐系统。具体来说,应当树立"公共财产"观念,通过确立权利本位来消弭腐败文化。同时,应在财税决策上通过完善预算制度来限缩腐败空间,在财税运行上通过构建正当程序来防杜腐败机会,在财税监管上通过严控公共资金来遏制腐败行为,从而实现政府财政活动的法治化,寻求法治顶层设计之下的腐败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0.
促成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国家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体制,重申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财政转移支付现代化问题,剑指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之症结。通过分析我国宏观统计数据,探究了人均本级财政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税收返还及总体财政收入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方式和影响水平,指出了我国现行财政体制存在之弊端,据此对改革我国财政体制作出建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